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期末复习专项练习九:文言文阅读
(一)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
C.与儿女讲/论文义                D.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相委而 
C.元方年七岁                 D.元方入门不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B.甲文中“公大笑乐”中的“大笑”,太傅有意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他更喜欢“未若柳絮因风起”。
C.乙文中友人迟到在先,责备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D.乙文中元方是一个懂礼貌、机智聪明、正直的孩子。
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二)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①。孔君平②诣③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惠:通“慧”。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会稽山阴人,为人方直,有名望。③诣:拜见。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聪惠  甚: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⑵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选择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
A.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B.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D.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请结合“兄子”“兄女”“杨氏之子”的回答,分析他们语言的精妙处。
 
(三)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远:路途遥远,可译作远道前往。②值:适逢。③郡:这里指城。④语:告诉。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班:通假字,同“般”,撤退。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三处停顿,用“﹒”标出一处重音,并说明重音选择的理由。
巨  伯  曰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2.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过中不        贼既至          至高无上
B. 对骂父        子令吾去          子孙满堂
C. 下车引        钟子期听之          我辈无义之人
D. 元方入门不        环顾四周          相顾一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⑵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⑶败义以求生     
         
4.请结合上面三篇文言文的具体内容,分别说说“友人”“伯牙”“荀巨伯”三人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再说说你对“交友”的看法与认识。
 
(四)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          水:热水
B.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知者不如好之者      辍耕垄上
B.学而不思罔        有去国怀乡
C.不善者而改之        真不知马也
D.我如浮云          皆朝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生取义等。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
(2) 吾日三省吾身。
5.请从“学习”和“修养”两方面,在第Ⅰ卷《〈论语〉十二章》中个选一句,写出对你的启示。 
 
(五)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A.有自远方来                       
B.温而知新             
C.人不知而不             
D.淫慢则不能精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          __,乙文侧重谈__            _____。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 
 
(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疏食饮水(    ) 
(2)曲而枕之(    ) 
(3)博学而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