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考全国卷1诗歌鉴赏题李贺《野歌》解析
【原题再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这⾸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古代诗歌鉴赏
鸦翎⽻箭⼭桑⼸,仰天射落衔芦鸿。⿇⾐⿊肥冲北风,带酒⽇晚歌⽥中。
男⼉屈穷⼼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弯⼸射鸿,⿇⾐冲锋、饮酒⾼歌都是诗⼈排解⼼头苦闷与抑郁的⽅式。
B.诗⼈虽不得不接受⽣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式与韩愈《早春呈⽔部张⼗⼋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呈现】
14、【答案】B
【解析】“男⼉屈穷⼼不穷”是指“⼼不穷”,即“理想困窘”。
15、【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不⽢沉沦的乐观、⾃勉之情。
【解析】最后两句⼀语双关,描写了⼆维场景的变化。“寒风”,指代冬季;“春柳”,春天景⾊象征。此句即描写了时间飞逝,⼜代指世事⽆常,前⼀秒还是寒风,下⼀秒就变“春柳”。春风中看那垂下的条条柳枝,却是“烟蒙蒙”。“烟蒙蒙”,道出前途迷茫之意,如这世事,“寒风⼜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
【诗歌赏析】
李贺,字长吉,河南福昌县昌⾕(今河南宜阳)⼈,⽣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卒于唐宪宗元和⼗⼀年(公元816),终年27岁。李贺短暂的⼀⽣经历了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其创作活动主要是在宪宗执政的元和时代。现存诗241⾸,艺术追求上刻意创新,搜奇猎艳,惨淡经营,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形成“瑰丽奇峭”的风格。
《野歌》在李贺的诗作中别具⼀格。“野歌”是在⽥野中放声⾼歌的意思。诗的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诗⼈穿着肥硕宽⼤的⿊⾊粗⿇布⾐服,迎着呼啸的北风拉开⼭桑⽊制成的⼸,仰天放射出⽤乌鸦⽻⽑作
箭⽻的箭,弦响箭飞,⾼空中⼝衔芦苇疾飞⽽过的⼤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诗⼈在⽥野⾥烧烤着猎获物,饮酒⾼歌,直到暮⾊四起,黄昏来临。如此开怀畅饮,长时间纵情⾼歌,⼀个豪放、洒脱的诗⼈形象便宛然如⽴眼前。诗⼈的畅饮⾼歌之中会渲泄出⼀种什么样的⼼境呢?诗的后四句正是诗⼈的脱⼝抒怀:⼤丈夫虽⾝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颗进取向上的⼼不可沉沦。⼈⽣的失意与得志这种不⼀样的际遇只能责怪上天不公平的安排。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般摇曳多姿。
整⾸诗扣题叙事,因事抒怀,叙事抒怀,紧密关联。叙事之中有援箭引⼸、仰天射鸿、肥⾐冲风、饮酒⾼歌的形象描写,有箭飞弦响、⼤雁哀鸣、北风呼啸、诗⼈⾼歌繁多声响的奏鸣渲染。抒怀之时有感叹不遇、不⽢沉沦的内⼼表⽩,有寒风变春柳、枯柳笼轻烟的艺术遐思。叙事之中的形象描写、声响渲染已见豪放、洒脱之态,抒怀之时的内⼼表⽩、艺术遐思犹溢⾃信、憧憬之情。这样,全诗脉络清晰,⾳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我们可以联系诗⼈的⽣活经历欣赏本诗。《野歌》诗的开头两句:“鸦翎⽻箭⼭桑⼸,仰天射落衔芦鸿。”表象地看是写仰天射鸿的⾼超射技,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凭借出众才华来到京都准备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箭”喻指诗⼈的⽂学才华,诗⼈要仰望的天街是京都,诗⼈要射落的“鸿”是要折桂中举。诗⼈以形象化的⽐喻描绘出⾃⼰的理想宏愿。事实上,凭着令位尊名
重的⽂学家韩愈⼤为赏识的⽂学才华,诗⼈要应试中举犹如“仰天射落衔芦鸿”⼀般,容易得⼿。可正在
诗⼈踌躇满志之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了,⼀些嫉妒诗⼈才华的举⼦,对他进⾏诽谤,说他⽗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同⾳,他应当避⽗亲的名讳,不该参加礼部的考试,甚⾄有⼈攻击他“轻薄”。这⼀意外的打击使诗⼈⽆缘中举,只得懊恼地回到家乡。
诗的三、四句“⿇⾐⿊肥冲北风,带酒⽇晚歌⽥中”正是诗⼈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头的苦闷与悲愤的⼀种⽅式。⼀⽅⾯,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然会产⽣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然会有不遇之感,有愤懑要发抒。另⼀⽅⾯,此时的诗⼈虽遭受意外的⼈⽣挫折,但内⼼依然充盈着⼊仕的锐⽓,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如同在《开愁歌》中以“临岐击剑”、解⾐贳酒、“壶中唤天”的狂放⽅式抒发仕进受阻的激愤⼀样,诗⼈以肥⾐
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式表达对嫉妒、诽谤⾃⼰的可恶⼩⼈和听信谗⾔、草率取⼠的礼部考官的极⼤愤慨。应该说,中举的期望值越⾼,希望越⼤,落第的打击会越⼤,理想与现实的巨⼤反差促成的愤慨也就越强烈。诗⼈这种特有的洒脱⽅式正是内⼼强烈愤慨的⾃然渲泄。不唯如此,“⿇⾐⿊肥冲北风”中的“⿊”与“北”⼆字也值得特别关注。“⿊”字隐约给了诗⼈⼀种环境过于压抑和阴森的感觉,“北”风让诗⼈敏感于世风的炎凉,⼈情的冷漠。置⾝于如此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对如此炎凉的世风、冷漠的⼈情,诗⼈依然肥⾐冲风、饮酒⾼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概何其慷慨豪迈!诗的五、六句“男⼉屈穷⼼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是诗⼈不⽢沉沦的⾃勉。尽管⾃⼰落第与别⼈折桂的不同遭遇(“枯荣不等”)令⼈沮丧、懊恼,造成这种不公平命运的礼部考官(“天公”)理当受到责怪,然⽽诗⼈相信总有⼀天会“雄鸡⼀声天下⽩”,“少年⼼事当挐云”(《致酒⾏》)。在他⼼⽬中,严冬过后终将是⽣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间)再次来到洛阳寻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年(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涯。纵观整⾸诗,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叙事之中以形象的描写、声响的渲染抒泄⾝受压抑、才志不得伸展的强烈愤激,抒怀之时以内⼼的独⽩、艺术的遐思表达出乐观、⾃勉之情。愤激之中呈现出狂放、豪迈、洒脱的形象,⾃勉之时犹见积极⽤世、奋发有为之志。这样,诗⼈受压抑但并不沉沦,虽愤激犹能⾃勉的情怀充溢在诗的字⾥⾏间,让⼈读来为之欣慰和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