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字形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怂(yǒnɡ)    污(sè)    伏(quán)      嗔怪(chēn)
B.丰(yú)      斑(lán)    迷(wǎnɡ)      跚(pán)
C.窗(línɡ)    温(xù)    笨(zhuō)      放肆(sì)
D.暮(ài)      卑(liè )  羞(què)      余(huī)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人瞩目    栩栩如生    呼朋引伴    流连忘返
B.名列前矛    杞人忧天    汗流浃背    再接再励
C.笑逐眼开    披蓑戴笠    赏心悦目    巧妙绝伦
D.鳞次栉比    通霄达旦    按排工序    鸦口无言
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上美丽的楼兰古国,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春天,植物园内的樱花绽放,那美景真是美不胜收
D.网传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因看错课表旷课,他煞有介事地向同学们道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进入初中不久,我们俩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B.曾记得,我与他相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天真无邪,充满幻想。
C.一艘橡皮船在大渡河里漂流时翻了,船上的人都掉到了水里,衣服也基本湿了。
D.我看谁也不可否认这部小说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排比)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感情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雁夜宿,雁奴独不瞑,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
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缊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曰:“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
(选自宋祁《雁奴后说》,有删改)
[注]①瞑:同“眠”。②陂(bēi):堤岸、湖边。③薮(sǒu):湖泽通称。④缊:乱麻绳。⑤唼(shà):水鸟吞食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______
(2)须其夜艾                艾:______
(3)布大网                阴:______
(4)叹其以诈相笼            笼: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水乡车夫
褚福海
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槐花香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
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
古宅老店。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文中看,这位叫李贺军的人力车夫有什么样的理想?
4.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