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解析一
篇目:
1、冯雪梅《世上最好的地方》
2、肖复兴《花边饺里的母爱》
3、孙立燕《北国之春》
(一)世上最好的地方
冯雪梅
①母亲总说,这世上最好的地方就是家。我不这么想。
②最早的时候,我的家在大院中,里外两间的平房里。那个城市对于我的父母而言曾经很陌生。他们一无所有,就那么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开始营建一个家。我记得小院里的槐花香,记得在大树下跳皮筋时唱的儿歌,记得母亲在公用的自来水龙头下洗一大盆的衣服,父亲在家
门前的空地上刨木板做家具。那时候我对家的理解就是小院里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院子里的房子都是相同的结构,唯一不同的是各家挂在门口的竹帘。父亲把买来的竹帘细细打磨光滑,以免扎着人,母亲用旧的格子布将竹帘的边细细缝了,既好看又耐用。父亲是那种闲不住的人,就那两间小平房,也被他动着脑筋规划过——家具都是比着屋的尺寸做的。我实在不知道父亲如何有这样的手艺,只是觉得天底下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儿。原先屋里的地上铺着砖,父亲弄了水泥来,将地重铺了一遍。那在全院是独一无二的。那个夏天里,我最得意的事就是在地上铺了席子,摆上跳棋,然后请同伴来玩,并让他们参观我带着书架的小床。
③我一直认为我的家是最好的家,直到有一天,我去了同学住在高楼里的家。当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都市的车水马龙,看着远处暗红的云彩和一点点落下去的夕阳,突然觉得我的家和这里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的愿望不再是躺在水泥地板上看小说,而是在高楼的阳台上支一张椅子,看风景。
④这样怀想了许久,我的家就真的到了高楼上。楼房建造的那段日子,只要一有时间,我就跑去看,然后想象着阳台的位置和摆一把什么样的椅子在阳台上。家搬进高楼的那天,
我几乎在阳台上站了一下午。我不仅有了可以看夕阳的阳台,还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屋。家真的不一样了。当我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悠然自得地看着楼下的人和远远的树影时,觉得也没有比家更好的地方。初夏的黄昏,风轻轻吹着,天气好极了,能见着远远的一抹青山。
⑤那一抹青山让我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幻想。那应该是秦岭的一点影子吧,山这边的景我知道,山那边呢,是什么模样?由此而来,想象也一天一天地扩大,这种不着边际的幻想终于使得我离开家去了他乡,因为我重新觉得有比家更好的地方。
⑥我在江南江北穿行了几年之后,到一个停留的地方,开始自己的生活——与我的家,我的父母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挑选明快的装饰布,让屋里的调一致,而不是像母亲那样计算哪一种布做窗帘更耐用或是哪一种床单的价格更实惠;我打掉屋的墙让客厅适应我喜欢的家具,而不是比着屋子的大小买家具;我小时工做家务忘记了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家训;我甚至不开伙今天肯德基明天麦当劳。我按着自己的想象构建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⑦突然有一天,当我在西餐桌上舞刀弄叉对付意大利通心粉的时候,猛地记起父亲说的一句话:还是自家的手擀面好吃。母亲的笑和家的影子就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眼前。
⑧隔着电话线,听母亲的乡音。北方的冬日,阴着天,风很冷。暖暖地母亲在问:过年回家吗?
⑨冬天的晚上,我回到了家乡的城市。车晚点了,当我远远地看到家时,长长地出了口气。天晚了,楼梯的灯都熄了,走到家所在的那层楼,却见那盏灯亮着。猛然间明白,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⑩这世上最华丽的地方也许不是家,但他永远是一个最好的归处,是牵扯不断的惦念和牵挂,是在不知不觉中渗入的生命的一部分。
⑪家是那盏燃起的灯光,为着行匆匆、漂泊的脚步。
【问题】
1. 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有何作用?
2.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我只是飘在天上的风筝,线牵在家的手里。
3. 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请概括其心理变化过程。
4. 作者认为“世上最好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答案】
1. 突出了家的朴实和温馨,与后文形成对比,为作者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做铺垫。
2. 不管一个人身居何处,充满温馨的家始终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地方,家人的关变总是伴随着自己。
3. 得意——不满足——您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或惦念)
4. 作者认为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因为家能够给人温暖、关爱,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归处(或: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所)。
【解析】
【小题1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段落的作用。第②自然段详写作者幼年在大院中生活情景属于社会环境的作用,对小院、家具、那间挂着竹帘的小屋等的描写都突出了家的特点:朴实和温馨。再回答作用,与“我”后来经营的家形成对比,从而表达对故乡家的思念。
【小题2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语句含义可以从两方面:修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我”比作风筝,将“家”比作风筝线。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不管走多远,“家”的温馨永远让人牵挂,家人的关爱永远让人感动。
槐花香【小题3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概括心理变化过程,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变,作者对家的感受也有变化”。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分别概括不同居住条件下的心理变化,得意——不满足——悠然自得——向往——自由舒心——牵挂(怀念)。
【小题4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侧重于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在文中“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结合作者的描写分别概括为美丽的地方、给人温暖关爱的地方、让人逐渐融入生命的地方、让人不断思念不断牵挂的地方、是一个人精神的寄托之处。
(二)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我便笑妈妈:”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惟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
饺子下进锅里。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问题】
1. 作者以__________为线索,勾勒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故事,赞美了人间亲情的伟大。
2.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 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A.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B.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4. 根据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⑧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只是“小小的花边饺子”,却凝聚着浓浓的爱意。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你也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写两句话,抒发对母爱(父爱)的赞美。(40字左右)
【答案】
1、花边饺子; “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饺子;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饺子两个故事。
2、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A、运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种刚刚包好的不同馅儿的饺子界限分明地摆放在盖帘儿上的情境,为下文“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作铺垫。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饺子在锅中上下翻腾的情景,突出了其灵动可爱的样子,表达了浓浓地亲情。
4、示例:我用您当年的办法让您吃到了糖馅饺子,您能开心快乐,是做儿子最大的心愿。
5、示例:暖暖的一杯热茶里有母亲深厚的爱;满满的一碗饭里藏着父亲沉默的爱。
【解析】
【小题1详解】
本题的考点是记叙线索及内容概括。线索可以是人、事、物、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等。判断文章线索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看题目,很多文章的题目就是线索,特别是以事物为题目的文章。本文就是以“花边饺子”这个事物为线索,围绕花边饺子写了“我”小时候吃母亲包的饺子和母亲过生日时吃“我”包的饺子两个故事。
【小题2详解】
本题的考点是代词的指代对象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原文中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可以明确: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