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技术操作常规(待修订)
产科手术技术操作常规
一、四部触诊
用以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1、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台上,暴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以使腹肌放松。
2、检查者站与孕妇右侧,进行前3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脸部,做第4步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3、触诊方法:
第1步手法: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若为胎头则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而宽且形态不规则。
第2步手法:确定胎产式后,检查者两手掌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能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3步手法: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检查是胎头或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若胎先露部仍可以左右移动,表示尚未衔接入盆;若不能被推动,则已衔接。
第4步手法: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先露为胎头时,一手能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二、骨盆测量
骨盆大小及其形态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产前检查时应作骨盆测量。骨盆测量分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一)骨盆内测量
测量时孕妇取仰卧截石位。妊娠24-36周、阴道松软时测量为宜,过早测量阴道较紧,近预产期测量容易引起感染。
1、对角径(DC):为骶岬上缘中点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称为真结合径,正常值为11cm。检查者将一手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示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测量时若中指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对角径值>12.5cm。但骨盆入口最短前后径并不是对角径和真结合径,而是产科结合经,此值无法用手指直接测出,可通过对角径减去2.5cm左右间接得出,正常值为10cm,该数值取决于耻骨联合高度和倾斜度。
2、坐骨棘间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径的距离,正常值为10cm。方法是以一手的示、中指放入阴道内,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也可用中骨盆测量器,所得数值较精确。坐骨棘间径是中骨盆最短的径线,此径线过小会影响分娩过程中胎头的下降。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是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的宽度。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能容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为中骨盆狭窄。
(二)骨盆外测量
产前检查应常规行骨盆外测量,能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其形状,操作简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于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俩髂棘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3~28cm。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 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正常值18~20cm。第5 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与骨质厚薄有关,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紧双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则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的横径长度。若此径值<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有指套的右手食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到骶尾尖端,用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即可测量出口后矢状径,正常值为8~9cm。此值不小能弥补稍小的坐骨结节间径。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15cm时,表示骨盆出口狭窄无明显。
6、耻骨弓角度: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下,测量所得的两拇指见得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宽度。
三、正常分娩的操作
接产前的准备
(一)环境准备
1.产房应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每次接产结束产妇回病房后追加消毒一次或通风10—20分钟。
2.产包及有关器械应定期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标明消毒日期,夏季(5月1日至9月30日),消毒有效期为一周,冬季(10月1日至4月30日),消毒有效期为两周。
3.有关急救设备和药品处于备用状态。
4.保持室内温度在26—28℃。
(二)会阴冲洗及消毒
1.会阴冲洗总原则
(1)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2)两遍肥皂水加一遍碘伏,肥皂水清洁时由外侧向中央,碘伏消毒时由中央向外侧。
(3)每次肥皂水后用温开水冲洗一遍(每次需用水500ml,水温39—41℃)。
(4)每一步骤操作时间要求不少于2分钟30秒,全过程共需7分钟。
(5)每冲洗一人需无菌纱布5块,无菌钳3把,第3把无菌钳只能用于碘伏消毒。
(6)碘伏消毒的范围不得超过肥皂水清洁的范围。
(7)冲洗完成后,更换无菌会阴垫1张。
(8)最后处理污物,按要求包好冲洗包。
2.操作人员要求:操作前向孕妇做好解释工作并洗手戴口罩。
3.准备冲洗用物品
(1)20%的肥皂水,0.5%碘伏,冲洗包,冲洗壶(内盛39—41℃温开水1000ml)。
(2)打开冲洗包,1号弯盘(或辅料罐)放纱布4块,内盛20%肥皂水;2号弯盘(或辅料罐)放纱布1块,内盛0.5%碘伏。
4.会阴冲洗具体步骤
(1)第一遍肥皂水擦洗
第一把无菌钳夹第一块肥皂水纱布。从阴阜(由上向下)→对侧大腿根→近侧大腿根→对侧大腿上1/2→近侧大腿上1/2→会阴体→对侧臀部→近侧臀部,弃之。
第一把无菌钳夹第二块肥皂水纱布(用第二把无菌钳传递)。从对侧小→近侧小→对侧大→近侧大→会阴体→肛门,弃之。
(2)第二遍肥皂水擦洗
第二把无菌钳夹第三块肥皂水纱布,方法同第一遍肥皂水。
第二把无菌钳夹第四块肥皂水纱布,方法同第一遍肥皂水。
一块操温开水冲洗:中间→对侧→近侧→中间,将皂液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