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家》
作者介绍
巴金(1904.11.25 —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在中国,巴金是与茅盾、老舍、曹禺
齐名的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1928年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一生著作甚丰,有《巴金文集》14卷;1987年又开始出版《巴金全集》。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等。
[内容提要]
这部小说写的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大家庭高公馆里发生的故事。小
说描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弟在爱情和婚姻上的不同遭遇。他们的爱情或者刚刚萌芽就被
旧礼教所扼杀,或者屈服于包办婚姻而酿成悲剧,或者反抗家长的干涉争取自由结合。这种种
遭遇代表了当时青年人的不同生活道路。小说还展现了封建大家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
了封建大家庭的丑恶和腐朽,倾轧和迫害,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
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变化。
[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一个门前有“石狮子看守”、门墙上挂着“国恩家庆,人寿年丰”红漆对联的高公馆。
一天傍晚,风刮得紧,雪下得大。18岁的觉民和弟弟觉慧排完戏,刚从学校回到高公馆,
16岁的婢女鸣风就告诉他们来了客人。原来是姑母张太太和她的女儿琴。琴在省立一女师三年
级读书,她是高家的亲戚里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是一个富有反抗性格的新女性。望着琴开
朗活泼的美丽面庞,觉慧不由想着另一张脸——鸣风,一个自幼被卖到高公馆,聪明温顺、善
良美丽、毫不抱怨、毫不诉苦的婢女。这两张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指示了两种不同的命
运。觉慧明白鸣风的命运在她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安排好了,他对命运的安排感到了不平,并对
自己绅土家庭感到愤恨。
觉新是觉民兄弟的大哥,也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房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
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在家里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里得到先
生的赞扬,中学毕业时成绩名列第一。他曾打算中学毕业后到有名的大学深造,还想过去德国
留学,梦想和自己爱着的姑娘——梅表妹结婚。可在他毕业归来的晚上.父亲就告诉他为他订婚的消息,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
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为了爷爷早日抱重孙,为
了父亲的意愿,他成了家,和父亲用拈阄儿的方法决定下来的、素不相识的少女瑞珏结婚,并
开始做事,帮助料理家务。
不久,父亲亡故,他的心里充满了悲哀,但却不曾想到他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可悲了。父亲
的棺木人土以后,他似乎把父亲完全忘记了。他不仅忘记了父亲,同时他还忘记了过去的一切,
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他作为高家的长房长孙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的肩上。
家族内部的矛盾向他射来的无数无形的暗箭,使他看清了这个绅土家庭在爱与平和的面纱下隐
藏着的仇恨和斗争。虽然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心中仍燃烧着青春的火。他愤怒,他
奋斗,最终他的奋斗毫无结果,而且他也疲倦了。他活着只是为了挑起肩上的担子;他活着只
是为了维持父亲遗留下的这个家庭。不久,他的孩子出世了,他把他的抱负拿来在儿子的身上
实现。儿子的幸福就是他自己的幸福。这样想着他似乎得到了一点安慰。
两年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他被忘却的青春。他贪婪地读着报刊和杂志,
但他不如两个弟弟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并不觉得矛盾。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双重性格的人。
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跟他的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他
既痛恨旧势力,又在旧势力面前唯唯诺诺;既真诚关心弟妹的幸福,又时时提防着他们的言行
出轨。因此,他便受着两方面的夹击:一方面,长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指使、捉弄,甚至责骂
他;另一方面,觉民、觉慧也常表现出对这位大哥的不满。面对这一切,他默默地忍受着,挣
扎着。他依旧继续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式的生活。
觉慧因为与同学们一道向督军请愿,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许他再出门。高老太爷年
近古稀,却娶了一个浓妆艳抹的陈姨太。觉慧觉得这不像自己的祖父,倒像敌人。被囚禁在家
里的他着急、愤怒,只有纯洁的鸣风让他平静。一连几天夜里,觉新常常吹箫,那种声音,似
乎是直接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婉转的哀诉,使得空气里充满了悲哀。原来他晓得出嫁不到一年
便守寡的梅回到省城娘家来了。
旧历新年,高公馆里格外地热闹繁忙。堂屋里面灯火辉煌,全家满满地坐了两大桌。上一
桌坐的全是长辈,下一桌坐的是觉新和他的弟妹们。高老太爷希望吃年饭时有四代人,所以叫
觉新夫妇也把他们的儿子海臣带三桌来。高老太爷面对这样多的子孙,明白他“四世同堂”的
愿望已经实现,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微笑。公馆门外,一个讨饭的小孩在饥寒中轻声地哭泣。
在花园的楼房里,觉新为了梅几天前在商业场碰到他有意避开而伤心。楼下,淑英正在踢毽子,
觉新加入了游戏之中。觉慧望着觉新的背影想:人原来是这样健忘的,同样的一个人在短短的
时间内竟然变换了两个面目。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
去罢。他这样想着,对于刚刚掘开过去的坟墓而又马上忘记一切的大哥,也有了暂时的了解。
张家琴的房中,梅对着觉民、觉慧、琴诉说自己凄苦的心情,感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她
都只能依靠回忆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觉慧、觉民因为梅的悲剧而对旧势力更加深恶痛绝。
旧历年过去,转眼就是元宵节。由于军阀混战,张太太的公馆被军队占据了,她只好带着
琴和来张家玩的梅逃到了高公馆。为了躲避炮击,大家疏散到花园里。第二天,觉新在花园里
与梅再次相遇。梅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觉新追了上去,请求梅宽恕。梅忍不住低声哭泣。觉新
看见梅这样难过,一种追悔、同情和爱恋交织着的感情猛然袭击着他的心,使他情不白禁地用
手帕去为她擦泪。两人相对而泣,互诉着几年来的相思之情。
两天后,街上又传来要发生抢劫的消息。大家纷纷外出躲难,高公馆里只剩下觉新这一房
人。过了三四天,抢劫并未发生,避难的人都陆续回来了。这天下午,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
觉新的心完全不在牌上,他时常发错牌。梅推说有事回到房里痛哭起来,瑞珏赶来安慰了她。
几天来,瑞珏完全地清楚了觉新和梅过去的关系以及觉新特别喜欢梅花的原因。她主动梅交
谈,表示对他们两个当初感情的理解。梅为她的大度与善良所感动,坦率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
遭遇和内心的痛苦。梅凄楚悲哀的诉说沉重地压着瑞珏温柔敏感的女性的心。真诚的同情与对
命运的相互理解,使两个女人变成了亲如手足的姊妹。
战争结束后,觉慧瞒着家人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抨击不合理
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觉得自己与家庭更疏远了,只有想到鸣风,他才感到一些亲切,但是
那个少女的一对眼睛跟广大的世界比起来,却是太渺小了。
孔教会的头面人物——60多岁的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得漂亮,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
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让17岁的鸣凤嫁给他。鸣凤深深爱着觉慧,虽然她知道地位低下的苦
命丫头绝不会成为高家的少奶奶,但却希望留在觉慧身边,伺候他一辈子。她的前途依然是一
片浓密的黑暗,那一线被纯洁的爱情所带来的光明也给人家摧残了。鸣凤苦苦哀求太太不要将
她嫁人,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绝望的鸣风来到觉慧的窗下,痴痴地立在那里,想
跑进房里而未进去。
出嫁前的一个晚上,鸣风怀着最后的希望去觉慧。那一天对于觉慧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月
的最后一天,对于鸣风却是她一生的最后一天了。觉慧由于赶着写稿的缘故,他没有听完鸣风
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风几次欲言又止。正在这时,觉民来了,鸣风流着泪消失在门外。觉
民把鸣风的事告诉了觉慧。觉慧冲出门去寻鸣凤,但没有到。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怀着
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呜风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鬟婉儿去给冯乐山做妾。鸣风的悲剧使觉慧无限
悲哀,深深自责,同时也加深了他对以祖父为代表的旧势力的仇恨。现在,他更清楚地认清了
自己所在的这个家庭、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
不久,《黎明周报》因言论过激被查封了。觉慧等几个中坚分子又决定筹办《利周报》。报刊内容一如既往。他们还设立了阅报处,积极传播新文化思想。
高老太爷的66寿辰到了。公馆里演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了。冯乐山和婉儿也
来看戏。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了自己在冯家所受的苦处。
高老太爷刚过了寿辰,就决定让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孙女结婚。觉民不甘充当傀儡,他跑到
同学家躲了起来。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三叔克明和觉新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看到觉新在这件事上又采取不抵抗主义,觉慧
忍不住骂觉新是懦夫。觉民写信给觉新,表示绝不让琴做第二个梅的角。觉新不断受到良心
的谴责,觉得无论如何应该帮助觉民,否则会造成一件抱恨终身的事。他壮着胆子到祖父面前
为觉民说情,却遭到祖父的狂怒斥责。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月底觉民还
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新不得已回头又要三弟劝二弟屈服,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
话,做牺牲晶的决不是我。”
这时传来了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慧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的话是用一种交织着爱
和恨的声音说出来的:“一些哭声,一些话,一些眼泪,就把这个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埋葬了。梅
表,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
一天,觉慧听到祖父房里闹成一片。原来他的五叔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传开了,五婶哭诉
到老太爷面前。高老太爷大发雷霆,重重责罚了克定。然而一种从来没有感到过的悲哀突然袭
过来,高老太爷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和黑暗,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做错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大的骚动。人们依旧在笑,在哭,在吵
架,在争斗。对于他的病,医药已无多大效力了。陈姨太和克明三兄弟便借助迷信,请道士,
拜菩萨,祭天,捉鬼。这反而加重了老太爷的病。觉慧将“捉鬼”的人挡在门外,坚决不让长
辈在自己房间里“捉鬼”,愤怒地责骂了克明和觉新。
病中的高老太爷,显得非常衰弱、可怜。他变得慈祥和亲切了,他夸奖觉慧,并让觉慧叫
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了。觉民、觉慧怀着胜利的喜悦归来了。高老太爷勉慰了
他们几句,就垂头死去。第二天晚上,克字辈的弟兄们就为家产的分配发生了纠纷。
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对克明兄弟严肃地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在家,
产妇生产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会冒出很多血来,唯一免灾的方法是把产妇迁到城
外去生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不孝的名声,纷纷赞成陈姨太的办法。他们要觉新照办。觉民、
觉慧劝他反抗,觉新流着泪说他不像两个弟弟一样可以脱离这个家庭,他必须听从这一切。瑞
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她的哭声就是她反抗的表示。但是这也没有用,因为她没
有力量保护自己,觉新也没有力量保护她。
瑞珏搬到了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里。不远的庙里停着梅的灵柩。瑞珏说她真想去看看,觉新感到了不吉。四天后,觉新照常来看瑞珏。听见瑞珏在房里凄惨叫痛,觉新想冲进去,但
陈姨太吩咐过不准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给他开门。瑞珏痛苦地叫着觉新的名字死去了,没能
见到他最后一面。觉新突然明白了,夺去他妻子的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习俗。
觉慧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家庭的一切了。他要出走,觉新却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长辈们一
致反对。觉慧不愿屈服,他要做一个旧礼教的叛徒,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慧眼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觉新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帮助觉慧,并为他筹备了路费。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利周报》社的朋友们,乘
船离家到上海去了。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
《家》重要情节线索提示:
①觉新与梅的恋爱悲剧(抓阄婚娶,第六节-三十二节)
②觉慧请愿遭训斥(第八、九节)
③觉新与梅的第一次相遇(第十四节)
④觉新与梅花园重逢(第二十一节)
⑤梅与瑞珏相见诉衷肠(第二十四节)
⑥鸣凤之死(第二十六节)
⑦觉民逃婚(第三十一节)
⑧高家捉鬼闹剧(第三十四节)
⑨瑞珏去世(第三十六、三十七节)
⑩觉慧出走(第三十七到四十节)
【精彩篇章推荐】
1.鸣凤投湖(第26节)鸣凤与觉慧真诚相爱,然而高老太爷却把鸣凤许给60多岁的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鸣凤怀着绝望的心情与觉慧诀别,然后投湖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就这样被封建
礼制吞噬了。书中描写哀婉欲绝、催人泪下。觉慧从此认清了这个社会的本来面目,坚定了与
它决裂的决心。
2.“克定受罚”(第33节)觉新的五叔克定打着高老太爷的招牌借债、嫖妓,高老太爷愤怒地
责罚了他,然后一病不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必然消亡在这里得到最精彩的展示。
3.“捉鬼风波”(第34节)随姨太请巫师捉鬼,为高老太爷驱病,闹得家宅不宁。觉慧挺身而
出痛骂陈姨太和众人。表现了青年人敢于斗争的无畏勇气,使人痛快淋漓。
4.“血光之灾”(第36,37节)为了避讳高老太爷的灵柩,高家长辈把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
瑞珏因难产在惨叫声中死去。觉新突然明白了,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夺去了他所希冀的一切。
小说笔调沉重、感人肺腑,揭示了“不抵抗主义”的破产。
主要人物介绍
琴敢于争取自由和个性解放
琴不顾亲戚们的闲话,在母亲的袒护下进学堂读书。五四新文化涌入中国,觉民兄弟所在
的学堂已经开始招收女学生。得知这个消息的琴,便向母亲强烈要求报考男学堂。这一次,母
亲坚决反对她的要求。觉民却称赞她“琴真是一个勇敢的女子”瑞珏:封建迷信的殉葬者,温柔宽厚,贤慧善良
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生产。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
却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鸣凤:阶级压迫的受难者,美丽聪明,柔中有刚
60多岁的冯乐山要娶17岁的鸣风去做姨太太。鸣凤与觉慧深深相爱,但高老太爷的决定谁也不敢反对。出嫁前夜,鸣凤怀着最后的希望去向觉慧求救,觉慧却赶着为刊物写文章,不明
真相,没有听完鸣凤的哀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绝望了,把纯洁的身子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鸣风死后,高老太爷又逼丫环婉儿嫁给了冯乐山。
觉新委曲求全、逆来顺受
①成家前的觉新是一个积极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他贪婪地汲取知识,并期待着朦胧的爱情。可是,父亲的一句话彻底击碎了他的梦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之后,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他都无奈而顺从地接受了。
②高老太爷死后,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着泪
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久已没人住过的阴暗潮湿的小屋去。四天后,觉新来看
瑞珏,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叫声,陈姨太却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没有人敢来为他开门。瑞珏
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③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
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
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钱
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觉慧是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典型
觉慧,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是封建家庭中一个幼稚而大胆的
叛徒。他是五四时代的觉醒青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
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义无返顾地冲出家的囚笼,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①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
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
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与鸣凤相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
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
③帮助觉民逃婚: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
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
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
冯家的亲事决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 
④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
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
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曹禺三部曲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
的熏陶,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
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觉民的性格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
他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关注。但作为五
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他也向往民主自由,在高老太爷的生日会上,冯乐山把自己的侄孙
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
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
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表现了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和琴成为
小说中唯一的一对胜利者。
高老太爷:
高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当时中国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代表。他凭借着封建家长的权威,独断专行地统治着这个封建大家庭,任何人都得服从他的旨意和安排。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实
质上精神空虚、灵魂丑恶。他极力反对新思想,反对任何社会改革,一手包办儿孙们的婚姻,
制造了高家一幕幕血淋淋的悲剧。
主题分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这一大时代的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至今还没有一部取得像
《家》这样成功的。
《家》以五四运动后数年间的四川成都为背景,通过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大家庭高公
馆没落、崩溃的故事,悲愤地控诉了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地歌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形象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主题1:罪恶的旧制度必然崩溃
高老太爷极端专横、冷酷、暴戾的性格就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他的所作所为都充分
体现了这个制度的黑暗性和最恶性。《家》用许多事实,控诉了衰老腐朽的家长制和旧礼教对人
的青春、爱情和生命的摧残。高公馆为人们认识封建家长制提供了完整而形象的模型。主题2:时代的激流在动荡
《家》一方面对封建家长制及其教义毫不留情地批判,一方面对新生力量充满了希望。
小说描绘了觉慧、觉民、琴、倩如等一批青年形象,他们顺应时代大潮,汲取力量,不断
成长,对于旧制度、旧世俗充满了挑战精神。这股摧枯拉朽的生活中的激流,寄托着巴金对青
春的赞美和对未来的信心。
主题3:“无抵抗主义”的破产
《家》写出了几对青年在爱情上的不同遭遇和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的生活道路,将觉慧作为
引导青年“应该这样走”的典型来写,而逆来顺受的觉新则是“不该那么做”的典型。巴金宣告了“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破产,启示人们只有反抗才有出路,妥协只能带来更多的不幸,从而
加强了作品的思想性。
巴金把高家两代人的对抗写成两种不可调合的势力之间的斗争,这正是《家》在构思上有
别于其他类似题材的地方,在两代人的冲突中,巴金大力歌颂了旗帜最鲜明、斗争最坚决的叛
逆者觉慧,批评了觉新为代表的妥协派及觉民为代表的温和派,提出了反抗就意味着彻底决裂
的命题,号召青年一代冲出旧家庭,投入时代的革命激流之中。
艺术特:
巴金是写长篇的大手笔,《家》全书人物众多,事件繁复,但始终围绕几对青年爱情故事为
主线展开描写,有条不紊,紧凑周密。
《家》很能代表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的风格:感情汪洋恣肆,语言行云流水,虽然部分文字缺
乏锤炼,不耐咀嚼,但整体上有一种一起贯注的气势。巴金写《家》时,是27岁的青年,热情、坦率,富于诗人气质,他把自己的爱憎情感都倾吐在作品中,而且贯穿在一系列人物塑造和重
大事件以及场面描写中,使他的作品成为一曲从心底唱出的青春之歌。
高考文学名著复习资料汇编
名著导读《巴黎圣母院》
故事梗概
1432年1月6日,巴黎市民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法院大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
的选举。大家把幸运的愚人之王胜利地带出来,惊奇和赞赏立刻到了最高点。只见他长着四面
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身体的高度和宽度差不多,下部是方方的,两腿
从前面看,好像是两把镰刀,刀柄同刀柄相连起来。在他的种种畸形里,有一种不容怀疑的坚
定、严肃、勇敢的态度,这就是民众将要献出的愚人之王——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
人们把他抬在肩膀上,到大街上去游行。
忽然有个青年喊道:“爱斯梅哈尔达来了!爱斯梅哈尔达在广场上!”这个名字引起了魔术般的效应,所有的人都蜂涌到格雷勿广场。广场上,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正在
一张随便铺在她脚下的波斯地毯上跳舞。她轻捷、飘逸、快乐。那个圆圈的人很多,观众成百
上千。在少女的热情旋转中,作为一个怀疑派的哲学家和一个讽刺诗人的甘果瓦,被这个灿烂
的景象迷住了,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这个女郎究竟是人,是仙,还是天使。所有围观的人
都目不转睛,大张着嘴,唯有一张严肃、平静而阴沉的中年人的面孔比其他人更注意那跳舞的
女子,嘴里不时发出几声诅咒,他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孚罗诺。在广场一角的荷兰
塔内,女修士居第尔因自己的女儿在15年前被吉卜赛人抢走,正用一种虔诚的、憎恶的声音喝
斥她快走。爱斯梅哈尔达为副主教和女修士的诅咒感到惊骇与不安。
傍晚时分,爱斯梅哈尔达带着她心爱的小山羊离开了节日的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着
这天仙般的姑娘。行至广场旁的一条小巷,忽然孚罗诺和加西莫多蹿了出来,欲将爱斯梅哈尔
达强行抢走。少女大呼救命,甘果瓦吓得不敢动弹。正在危急时刻,王家卫队路过,侍卫长法
比救下了少女。指使加西莫多抢人的孚罗诺趁卫队与加西莫多争打时溜走了,加西莫多被卫队
擒获。
爱斯梅哈尔达谢过卫队长法比,深夜回到乞丐王国区域。这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居住着巴
黎的下层人民,他们中有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白天是
乞丐,晚上是小偷。这是个奇幻的新世界,是一个地狱的诗的境界。爱斯梅哈尔达住在这里,
她的名字在他们中间具有很大的魔力。她回来时,男女乞丐都温柔地排列着,他们凶狠的脸
因为见到她而开朗了。这天晚上,甘果瓦误入乞丐王国,按乞丐王国的法律被判死刑。爱斯梅
哈尔达为了救他的命,按乞丐王国的规矩,答应做他的“妻子”,她供给他食宿,却不准他近身。
第二天,加西莫多被罚在格雷勿广场的绞台上受刑,围观的众百般嬉戏、凌辱这形体丑
陋的人。他看见了人丛中的孚罗诺,心里一喜,但是这个当年收养他的义父却慌忙逃避了他的
眼光。按照刑罚规定,加西莫多被绑在绞台的上受了沉重的鞭打。他口渴难熬,愤怒地吼
叫:“给我水喝!”在人们无动于衷的哄笑声中,爱斯梅哈尔达走了出来,她把怀中的水葫芦温
柔地送到犯人干裂的嘴边。于是人们看见加西莫多那一直干枯的眼睛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那
也许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流出的一滴泪水。眼前这么一个漂亮、纯洁、妩媚、纤弱的少女这样
垂怜于一个如此可怜而又难看和凶恶的人,无疑是一个动人的景象,而在绞台上,这个景象更
是卓绝的。台下的众都被感动了,大声叫好。唯有荷兰塔里的女修士连声诅咒着:“可恶的吉卜赛女儿!可恶!可恶!”
加西莫多受完刑罚,依然回圣母院当敲钟人。几个星期过去了,爱斯梅哈尔达在巴赫维广
场跳舞,加西莫多倚在圣母院钟楼欣赏她的舞蹈,他的犷野的眼中露出了温柔可爱的目光。加
西莫多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16年前,孚罗诺出于一种怜悯和同情的心情收养了他。从此他
把副主教看作唯一的亲人,对他唯命是从,长大后做了圣母院的敲钟人。由于他的畸形而受到
世人的嘲弄,他对人类充满了仇恨。爱斯梅哈尔达以德报怨的行动感化了他,从此,他对她怀
有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和纯真的爱慕之意。孚罗诺也在教堂北塔用眼睛寻广场上跳舞的姑娘,
他自从拦路抢劫爱斯梅哈尔达失败后,一直没有放弃占有她的欲望。爱斯梅哈尔达同往常一样,
出现在街头巷尾。她的名义丈夫甘果瓦每天跟着她,帮助她收集卖艺的钱币。卫队长法比给爱
斯梅哈尔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光是她的救命恩人,还是她爱情崇拜的偶像。法比出身于
一个贵族家庭,他年轻、英俊、漂亮。他和表妹订了婚,经常出入姑妈家,是姑妈家的座上宾。
一个偶然的机会,爱斯梅哈尔达在街上跳舞,被正在姑妈家做客的法比认出,他招呼她到
姑妈家表演。爱斯梅哈尔达带着她的可爱的小山羊到了法比姑妈家。姑妈家的一个小趁爱斯
梅哈尔达与法比讲话不注意的时候,用糖果把小山羊引到房子的一角。她好奇地解下了羊儿脖
了上的小袋,把它打开,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地板上。那是一个字母表,每个字母分别插在一块
小黄杨木上。羊儿用蹄子熟练地去拨字母,一会儿便排成了一个单词,人们惊奇地发现那是一个人的名字——法比。羊儿这一招是爱斯梅哈尔达两个月来用心教练的结果;爱斯梅哈尔达看
到羊儿干的蠢事,脸红了。这一切被玩弄女性的老手法比全然看在眼里,他知道了这个美丽的
吉卜赛女郎心中的秘密。在送爱斯梅哈尔达出门的时候,他约她晚上在小旅店幽会。这个从天
而降的甜果使法比得意忘形,他把与女郎幽会的秘密告诉了孚罗诺的弟弟。孚罗诺很快知道了
这个消息,眼看自己垂涎的女郎要落入另外一个男子的怀抱,他炉火中烧,乔装打扮来到小旅
店。正当法比搂着爱斯梅哈尔达正要行乐的时候,孚罗诺从房中蹿出,抽出匕首,插进了法比
的胸膛。孚罗诺逃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爱斯梅哈尔达被逮捕
了。她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绞刑。
爱斯梅哈尔达被关在漆黑的地牢里,她像只可怜的苍蝇,虚弱得连一块最小的砖石都搬不动。
一天夜晚,穿着黑袈裟的孚罗诺秘密来到地牢,他毫不掩饰地向爱斯梅哈尔达表达了他的爱意
和内心的痛苦,建议带她一起逃走。少女用痛骂拒绝了他。
第二天行刑,爱斯梅哈尔达被押到巴赫维广场作死前祈祷。伤已痊愈的法比坐在姑妈家的
楼上冷漠地看着被押的少女,不敢出面证明她的无罪。这时,加西莫多从教堂冲出来,挥着手
打倒行刑的刽子手,把少女高举肩头,跳进了教堂,并用可怕的声音叫道:“圣地!”面见这一壮举,众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他们被加西莫多的热情感动了。这时的加西莫多的确是美的。
这个孤儿,这个捡来的孩子,他觉得自己威严健壮,他面对面看着那些排斥他的众,如此有
力地插入他们之中,他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胜利。这是一件多么动人的事:一个如此丑陋的人保
护一个如此不幸的少女,加西莫多救了一个判了死罪的犯人,两个极端不幸的人是如此互相拯
救,互相帮助!
加西莫多保护着爱斯梅哈尔达,当孚罗诺深夜潜入爱斯梅哈尔达的住房时,遭到加西莫多
痛打。加西莫多得知少女爱法比,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为她寻卫队长,求他去见见少女。
负心的法比却不屑一顾,策马而去。加西莫多宁可受爱斯梅哈尔达的虐待也不愿看见她痛苦,
他对她说;“我们那边有一些很高的钟楼,一个人如果从那儿掉下去,还不到地面就会跌死;如
果你愿意我从那儿掉下去,你甚至不须讲一个字,只要一眨眼就够了。”
不久,国会再次判决爱斯梅哈尔达的死刑,乞丐王国的广大众闻讯后义愤填膺,他们在
乞丐王克罗班的率领下,深夜攻打圣母院,搭救他们的姊妹。耳聋的加西莫多不明真象,在教
堂里奋勇抵抗进攻的民众。孚罗诺趁混乱之际,和甘果瓦潜入教堂,以帮助逃走为名,骗出了
爱斯梅哈尔达。少女再次落人孚罗诺的魔掌,她抓住甘果瓦的衣袖请求他的救助,但甘果瓦只
忙着抚摸她的山羊,他并没有疯狂的爱着那吉卜赛女郎,而差不多是更爱她的羊儿。
躲在巴土底狱里的国王路易十一原以为平民是攻击法院执事,暗自幸灾乐祸。当他知
道的真正目的是反对国王时,便下令镇压:“把平民杀尽!把女巫绞死!”于是,乞丐王
国腹背受敌,圣母院门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国王的军队在追捕爱斯梅哈尔达。在逃亡途中,甘果瓦离开了爱斯梅哈尔达。少女被甘果
瓦的朋友,这个身穿黑衣的蒙面人(实际是孚罗诺)拉到了格雷勿广场的绞架前,孚罗诺扯去面巾,露出了原形,指着石头竖起的绞架,再次威逼爱斯梅哈尔达说:“在它和我中间任你选择一个。”爱斯梅哈尔达至死不从,并要公布他的罪恶。孚罗诺无耻地说:“人家不会相信你的话的——那
只能在一件罪过上再加上一个诽谤的罪名。”他将少女交给荷兰塔的女修土看管,自己去叫搜捕
的军警。看见眼前的爱斯梅哈尔达,女修土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丢失的女儿。当她们双方拿出各
自保留的一只小而精巧的绣鞋时,女修士发现爱斯梅哈尔达就是自己15年前丢失的女儿。正在
母女相认、悲喜交集的时候,孚罗诺叫的军警赶来了。爱斯梅哈尔达因呼唤正在现扬搜捕的法
比,暴露了隐蔽的目标,被刽子手从女修士怀里拖走。母亲奋力抢救女儿,刽子手把她推倒在
绞台下,头部着地身亡。
太阳升起来了,所有巴黎城中的建筑物顶都像同时着了火一般绯红。穿白衣服的爱斯梅哈
尔达脖子上套着一个绳结,在空中严晃。孚罗诺在圣母院楼上伸长脖子端详着这蜘蛛捕苍蝇的
图画,他的脸上迸发出了一个魔鬼的笑容,一个不会是人类所能有的笑。悲痛的加西莫多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