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一、引言
目前国内对张爱玲本人及其文本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茉莉香片》作为张爱玲众多文本中唯一一篇以男孩为叙述视角的小说,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女性作家以男性视角建构文本,本身就具有性别意义,而聂传庆这一男性角也具有强烈的性别指向。就人物的形象分析而言,前人在《茉莉香片》中对女性角的分析较少,主要的人物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聂传庆、继母、生母冯碧落
其中大部分以精神分析角度聚焦分析聂传庆的人物塑造及病态心理形成的原因。对于继母、生母冯碧落的研究则较少而且观点较为新颖,孙吴刚以文本出现的对继母的直接描述来分析继母的形象以及继母这一角对文本的作用,从而引出继母即使是受害者为何还会被张爱玲刻画出反面形象的原因;而对于冯碧落的形象,杨旸则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文本细读中挖出文本背后的冯碧落,以此来揭示情感上的“集体无意识”。
通过知网的文献梳理得知,目前尚未有人聚焦到小说女主人公言丹朱,因此本文将在精神分析视角下分析言丹朱。从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两方面揭示言丹朱对封建残余影响下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二、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
荣格提出的人格整体论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人格是包括了思维、情感、行动等的心灵,是由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构成的。
意识是指能被人察觉的心灵的一部分,比如说人适应周围环境时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是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顶层。而人的个体化,是一个人的意识发展过程,经过个体化,人会意识到人是一个整体。自我是意识的中心,在个体化阶段人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自我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是压抑着记忆、知觉、梦等,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相似。
集体无意识是由多重被压抑的情绪构成的潜意识的“情绪性观念”,是一个超越了个体的共同心理基础,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由先天种族遗传的、人难以意识到的一种东西。荣格还系统地归纳了不同人的人格系统所代表的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阿型、阿尼姆斯型和阴影。人格面具遵循社会的道德、法律等约束,是掩盖真实的自我的最外层原型。阿型指的是男性中具有的女性基本特征。当阿高度聚集时,男子会有嫉妒、虚荣、忧郁等女性心理。阿尼姆斯型则相反,指的是女性具有的男性特征。当阿尼姆斯高度聚集时,女性会有进攻性,容易引起内心冲突。①
在《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和言丹朱的人物描写和性格描写都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原型。比如张爱玲在
描述聂传庆的外貌使用了这些词:“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②,甚至“有几分女性美”“纤柔的脸庞”②。结合聂传庆“动不动就哭”③柔弱的性格特征,原本适用于描述女性外貌的词运用到了男主人公聂传庆上,体现了聂传庆身上的阿型人格原型。在以聂传庆这一角为主导的文本叙事中张爱玲已经消解掉了男性这一性别强势、强权的体现。
女主人公言丹朱的外貌以及性格描述是滚圆的脸、赤金的胳膊、丰满的身体,如同“美国漫画里的红印第安小孩”②,这与阴柔的聂传庆产生鲜明对比,体现了男性的阳光、力量美,体现了言丹朱的阿尼姆斯型人格。而且她和聂传庆的众多对话中,言丹朱曾提及过她从来不哭,即使是面对聂传庆的冷言冷语,张爱玲也依然写到言丹朱“质问道:‘你……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没有权利这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④言丹朱没有屈服于男性主导的对话,而是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体现出了言丹朱身上的进攻性,也展现了
从精神分析看张爱玲《茉莉香片》的非传统女性形象
罗琳
(汕头大学广东汕头515063)
【摘要】张爱玲的《茉莉香片》讲述了男主角聂传庆的视角下在欲望的驱使下对母亲爱人的女儿展开
复仇的故事。小说展现了聂传庆扭曲的心理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本文尝试转换视角,以女主角言丹朱为切入点,在精神分析视角下通过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两方面解读言丹朱的人物形象,揭示言丹朱对封建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
【关键词】人格整体论三界说言丹朱聂传庆冯碧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155-03
理论·探索
155
··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1年第11期
这对话的潜台词:即使作为男性的“你”试图以男性特有
的强势压倒弱势的女性,试图以个人情绪影响、支配“我”,
使“我”产生愧疚感、焦虑以此达到男性通过思想控制女
性的意图,但是“我”不认同“你”作为男性的支配权,女性
也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快乐。而且在性格描写上,言丹朱
和聂传庆互换性格,和“没有朋友,没有人可告诉”⑤的内向的聂传庆不同,言丹朱“跟谁都搭讪”⑥,以往内向娇羞的女性形象转移到聂传庆这一男性身上。聂传庆是比女
性“更弱”的男性,而外向、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性格则设置
在本应是大家闺秀的女性形象言丹朱身上,张爱玲书写
了有别于她其他作品中如曹七巧般传统封建的女性形象
或者如顾曼桢般是“新时代”有思想有学识却仍然具有女
性特有的娇弱的女性形象。
三、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
根据拉康的三界理论,人在想象界中,“关于‘自我’
的认同总是借助于‘它者’”,而且“‘自我’就是‘它者’,‘它者’成为了‘我(me)’”。“拉康用大它的概念以区别它者与实际的它者。”除了自身的图像作为它者来构建自我之外,作为大他者的环境、语言也参与到自我的建构,自我如同观察者被被观察者的它者培养,被环境培养。
言丹朱和冯碧落在文本中实际上是一对镜像人物,
冯碧落从外貌、读书、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历其实
和言丹朱的极其相似,只是两人面对同样的选择做出了
截然不同的决定,言丹朱的选择是冯碧落想做却不敢做
的。在人生轨迹上面,文本描述冯碧落渴望进学校读书,
可是“在冯家这样的守旧的人家”⑦,成为了冯碧落成长过程中的大他者,培养着冯碧落的自我构建,认为不可能实现读书的愿望。反观言丹朱,在华南大学专攻科学,也读文学史,对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广泛兴趣。不同时代,不同的大他者,言丹朱获得了读书的权利和自由。而文中聂传庆对于言丹朱的评价“积极,进取,勇敢”⑧这些优点作为言丹朱的“自我”的外在表现,可以反向推测言子夜家庭的开明,大他者塑造出言丹朱兴趣广泛、积极勇敢的自我,这与冯碧落背后守旧的家庭环境截然相反。
在人际交往上,冯碧落即使见过几次甚至是喜欢上
言子夜,她也始终没有可以和他单独交谈对话的权利,而
言丹朱在学校则可以“跟谁都搭讪”,还有众多朋友,这是
两者的不同。对于婚姻,冯碧落十八岁就被家族包办结
婚,恋爱、婚姻于她,都是不自由的。无爱的婚姻生活使得
她成为了一只绣在悒郁的紫屏风上羽毛发暗、发霉甚至
被虫蛀了的鸟,悒郁的紫构成了压抑绝望的氛围,发
霉、发暗甚至被虫蛀意味着悲剧性的婚姻,被绣在屏风至
死意味着婚姻的囚笼……⑨总的来说,冯碧落的婚姻很痛苦,让这一切是由于门第观念,冯碧落自身不敢反抗家族,不敢做出不被社会允许的选择。在道德观念的束缚下作出的牺牲是理性的,是出于对家族声誉的保护,也是为
了自己心之所安,因此冯碧落的牺牲变相是女性无意识
地、自愿地对父权制所主导的家庭、社会系统作出的妥
协。而言丹朱,单从可以跟很多人搭讪和可以作为女性上
学这两点来看,已经可以看出这在那时的社会是所默许
的,是符合社会规范的,因此作为大他者,也不断地影响
着言丹朱的“自我”,所以她可以参加圣诞夜的跳舞会,可
以和舞伴狂欢。她“将自己想象地投射到镜像、即投射到
镜子中的它者,并让自己通过‘我’而得到表达。”⑩最终基于个人的感觉大胆地表达自我。在异性想要有比友谊更
进一步的发展时她可以理智地躲开,而理由是“求学时
代,没有资格恋爱”⑥,和异性接触知道“男女有别”。这一切,都是出于言丹朱维护个人声誉、维护个人对学业的追
求的目的而考虑的,而非置顾全家族声誉于首位,对于男
性的支配与掌控她有了权利选择拒绝。恋爱于她,是自由
的。
冯碧落,在时代的话语中只能成为一只被绣在屏风
上的鸟,剥夺了飞的权利。冯碧落,是一个有着些许新思
想,但最终未能走上“个性解放”道路的旧式家庭中的平
凡女子,没有华美的光环。与之相对的言丹朱,独立、自
由、有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在和冯碧落一样面对相似的经
历时,作出了冯碧落理想中的想做的人,把握住了女性话
语权,最终无意识地成为和可以制衡男权的女性。由此看
来,张爱玲塑造出来的冯碧落和言丹朱代表的两种不同
的人生成为潜藏在文本中的镜像互补。
四、结论
言子夜之于言丹朱,是家庭关系中的菲勒斯中心主
义,两人的父女关系既有对父权秩序和父亲法则的削弱,
也有言丹朱最终对于象征界秩序的屈服。在这大他者中,
无形间培育出了言丹朱这样一个坚强、如男性般阳光、外
向的阿尼姆斯型女性形象。与聂传庆无形中的对比进一
步化解了聂传庆作为男性的性别特质,突出了其女性的
男性特质还增强了女性对于文本发展的掌控与主导。和
冯碧落潜藏的镜像关系则是张爱玲对女性在父权制社会
下掌握话语权的最有力的体现,最终颠覆了男权社会下
女性柔弱、服从于男性的刻板印象。总的来说,张爱玲在《茉莉香片》中创造出不同于她其他作品的女性形象,是一个非传统的女性人物。
注释:
①引用自《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2卷》第二十七页,由车文博、郭本禹主编。
②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92页。
③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
(下转第159页)
理论·探索156··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1期
形象的、可观的、模拟的基础理论,需要专任教师用文字语言描述,这就要求考量教师自身的中医涵养和人文学科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小结
任何教学改革改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医诊断学》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式不断改进,要遵古更应创新。这里有教师层面的因素、教材层面的因素和学生层面的因素,此即三教改革的内容,不断提
张爱玲简介升教师自身素养、改进教材编制,科学系统设置课程,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合理配比;选择学生兴趣度高、新鲜的资讯为教学切入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格局,落实学生有效输出,进而反向指导教学,让
OBE理念和混合式教学实现其最初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鑫,任立勇.基于OBE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6(6):107-111.
[2]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3):35-37.
[3]顾佩华,胡文龙,林鹏等.基于“学习产出(OBE)”的工程教育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27-37. [4]邹琼.工程教育中推行OBE模式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7(4):71-76.
[5]牛佳,张涛,刘江晟,等.“OBE”教学模式在“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J].2020,40(36):56-58.
[6]刘德军,左建平,周宏伟,等.OBE理念下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力学与实践,2021,43(1):112-119.
[7]王一如.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82.
[8]刘超怡,徐海瑛,陈青阁,谷娟,丁普.OBE理念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 2021,23(8):530-532.
[9]姜晓晔,程序,孙文.混合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
—以应用化学和药物制剂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1,48(18):209-210.
[10]陈筠,谭宁,谢远杰,莫燕,莫中成.疫情期间医学生线上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 3235-3237.
[11]乐薇,杨文婷,龚乃超.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0):11-17.
[12]郑大锋,陈砺,王秀军.OBE工程教育理念与化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 (5):154-157+160.
[13]师建平,董重阳,张锁,孟永亮,汪青霞,赵敏.《中医诊断学》教学方法与手段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38(S1):36-38.
[14]宋厚盼,黄惠勇,谷捷等《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新思路探索[J].中医药导报,2015,21(19):108-109.
作者简介:
王玉英(1989年-),女,汉族,福建龙岩人,医学硕士,助教(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学教学与研究。
(上接第156页)
112页。
④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95页。
⑤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94页。
⑥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105页。
⑦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100页。
⑧详见《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99页。
⑨原句引自《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第103页,本文此处有改写。
⑩原句引自Mary Klages的Literary theory: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PSYCHOANALYSIS)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介绍,秦伟译注。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01:倾城之恋(精装典藏版)》[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92-113. [2]Klages M.Literary theory:A guide for the perplexed [M].A&C Black,2006.
[3]衡学民.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男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以《在细雨中呼喊》与《向苍天呼吁》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6(12):143-148.
[4]侯入元.陷在心狱里的镜像———论张爱玲《茉莉香片》[J].大众文艺,2010(24):150-151.
[5]孙吴刚.论张爱玲作品中的继母形象———以《茉莉香片》中的继母形象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 46-47.
[6]杨旸.屏风里的死亡之欲———张爱玲小说《茉莉香片》的一种解读[J].名作欣赏,2010(23):97-98. [7]车文博,郭本禹.《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2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26-35.
理论·探索
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