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庐山云雾》原文、教案及教学设计
【原文】
景秀丽的庐山,有顶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教案】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练习说话:庐山的云雾〔〕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答复〕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局部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根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局部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