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白居易的《长恨歌》及其它
有幸于5月10日到西安疗养,并观看了《长恨歌》。第一次欣赏到以华清池和骊山作为天然背景和布景,利用声、光、电高新技术表演得有声有的演出。演出效果很好。唐朝的白居易,通过《长恨歌》的演出,当代知道他的人会越来越多的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一从问世开始就引起了争论。《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为什么会引起争论?我就这一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否很俗?
有人认为白居易的作品很俗,很平淡,不含蓄,无余蕴。
宋朝苏轼(东坡)说过如下的一句话:“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他说的郊、岛、元、白,指的是孟郊、贾岛、元稹和白居易。寒、瘦、轻、俗是对上述四人的评价。这个评价是贬意还是褒意,就有不同的见解。其他三人这里不谈。只谈白居易的“白俗”。
宋代诗评家张戒说:“元微之(元稹)云:‘道得人心中之事,此固白乐天(居易)长处’。然情意失于太详,景物失于太露,遂成浅近。略无余蕴,此其短处。如《长恨歌》,虽播于乐府,人人称颂,然其实乃乐天少作,虽欲悔而不可也。”(《岁寒堂诗话》)
张戒的观点很明确:纵使《长恨歌》播于乐府,人人称颂,但这是白居易年少时的作品,虽然觉得不好,
但已来不及了。
我得先澄清事实:白居易作《长恨歌》时,时年已三十五岁,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已经过了“三十而立”之年了。那时,他任(今陕西周至)
盩厔
县尉。有一天,他与当地的朋友陈鸿、王质夫两位秀才,同游仙游寺,谈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有关传说。王质夫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作长恨歌,由陈鸿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是以白居易的《长恨歌》为蓝本,以散文笔法,改写成一篇传奇性的短篇小说,并将《长恨歌》附于篇末。
陈鸿是一名新科进士,没有实际官职,想借白居易和《长恨歌》成名,作为进入官场的一条捷径。但是,又怕得罪了皇帝,惹来“杀身之祸”,便在《长恨歌传》的最后结尾时表示,他和白居易的创作目的是:“惩尤物,窒乱阶,重于将来者也。”也即是说,他们创作的目的不是揭露和批判唐明皇荒淫无道,而是谴责坏女人杨贵妃祸国乱邦的过程。正是由于有这一机智的“曲笔”,“长恨歌”才未给白居易引来政治恶果,才能在唐代及后来的封建王朝,畅行无阻。
从年龄上来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时绝非青少年时的“一时冲动”之作,而是在政治上已经成熟了,否则他们怎么会用“曲笔”来掩盖呢?
下面再谈谈苏轼对白居易的“白俗”的评价,究竟是“贬”还是“褒”?
我认为是“褒”。下面的事实可以作为佐证:
白居易在忠州做剌史时,曾在县城的东坡上种了许多花树,并且赋诗,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步东坡诗》) 事有凑巧,苏轼也在忠州东坡住过,也种了许多花树。并且,从那时开始,就自称为“东坡居士”。也许,苏轼的字东坡就有崇拜白居易的成分。他说:“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又说:“渊明形神似我,乐天心相似我。”由此看来,苏轼最喜爱的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白居易。他怎么会去贬低白居易呢?白居易的“白俗”,说的是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据说,白居易每写一首诗,都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年妇女听,修改到她们听懂为止。这是传说,未必属真,但白居易的诗非常通俗化,却是事实。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广的诗人。元稹说:白居易的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夫之口无不道。”(白氏长庆集序)白居易的诗不仅在国内流传,而且传播国外。唐宣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西域鸡林国宰相和日本的嵯峨天皇都是白居易的读者。
但是,张戒还说:“长恨歌在乐天诗中为最下。元、白诗当数十百言,竭力摹写,不若子美(杜甫)一句。人才高下乃如此。”(《岁寒堂诗话》)夫复如此,借杜贬白,奈何?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了
二、白居易无视唐玄宗的历史事实。可否?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寿王李瑁之妻),他唆使杨为尼,然后召入宫中为妃,这种“”之举,白居易有意回避,而且,唐玄宗与杨贵妃根本不存在白居易笔下所描写的生死之恋的爱情。唐玄宗沉迷声,宠爱杨贵妃一家,败坏了朝政,以致酿成“安史之乱”等历史事实,白居易都做了改动,无视真实的历史事实。这种创作方法,可否?
目前,“戏说”的东西(文学、电视剧等)很多,有的严重地歪曲事实,以宣泄自己,从而使对历史不甚了解的人,误认了历史真相,也有人发出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为榜样,忠于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负面效应。
白居易对“唐玄宗早年任贤选能,从谏如流,故而中兴唐室,晚年宠邪斥忠,专横暴戾,甚至偏信谗言,一日之内竟处死亲生三子,终至天下大乱,亡命西川。”这些事实,他是很清楚的,为什么还如此描写唐玄宗呢?他有道理吗?其理由何在?
白居易对自己写《长恨歌》有自己的评价,他写了一首《戏赠元九、李十二》诗,诗如下: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奏吟近正声。
长恨歌 白居易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世间富贵应无份,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此诗是白居易在江州第一次将自己的诗作结集为十五卷后所作。元九指元稹,李十二指李绅。
白居易说:他写《长恨歌》是基于“风情”而作的。“风情”是特指男女之情。也就是说,他是写一篇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据说:白居易在写此诗时,陈鸿曾对他说:“乐天之歌,何其虚诈乃尔?”白居易正辩解:“诗歌所重者,情也!不必直书写事实,务求恳言实情。故以事实而论,诗歌难免有诈。”王质夫也替白居易帮腔:“如就事实而言,李白之‘白发三千丈’,老杜的‘环佩空归月夜魂’,未始无诈”。白居易笑道:“更有甚者,‘陶令之《桃花源记》’全诗皆诈也!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诈’也者,‘虚出’而已。”陈鸿被他们二人说服了,若有所悟地笑道:“记得崔颢《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人可乘黄鹤而去,亦属‘诈’也。”
白居易不顾历史事实,而任由“情”而发,自有他自己之“情”,掺合其间。
白居易的一生有两次揪心动魄、魂牵梦绕的情爱。
白居易十七岁时,就因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得到大诗人顾况的赏识。该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开初,白居易带着他的诗卷,来到长安拜见顾祝时,吃了闭门羹,因为诗卷署名“白居易”,顾况不熟悉白居易,于是,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不易啊!”白居易只好留下诗卷,惭愧而退。但当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惊讶不己,拍手叫好,吩咐管家速去叫白居易回来。顾况大诗人不愧是“伯乐”,断言:此人日后必然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由于顾况的赏识,白居易的诗名很快就传遍了长安。
白居易不仅在学识上早熟,在情感上也成熟得早。白居易早在洛阳时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少女。这位少女叫湘灵,与他家相距只有百步之遥。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两人很快就好起来了。湘灵出身平民,但仿佛是湘水之神的化身,轻盈柔美,光艳夺人。湘灵皮肤洁白,光滑如凝脂,而且兰心蕙质,全身弥漫着一股灵秀之气。难怪白居易似乎遇到一种女性的磁场,被她吸引着,难舍难分了。白居易喜欢待在她的身边,喜欢看她的微笑,听她的叹息,在心里赞美她是“嫦娥仙子”。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火花发出美丽的光辉。湘灵晚上与白居易聚会,待到五更才匆匆离去。但是,湘灵的忧愁的眼睛,虽然更加美丽,却令白居易总是感到有一种不祥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湘灵对白居易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不
一样,我们的家庭不可能联姻。我的父亲已经将我许配给一位远房表亲了,聘礼已经下过,后天他们就要来迎亲了。这对白居易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把他的心震碎了。他的初恋,就这样匆匆远去。白居易对湘灵的青少年情爱在以下的几首诗中充分表现出来。
其一、《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为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高栏独自愁。
这首诗是写白居易与湘灵离别之后对湘灵的思念。他一任满脸泪水冻结在脸庞上。他明明知道:登高远望,是什么也看不见的,但每登高处还是回首凝望。这说明白居易对湘灵的情爱是何等之深啊。白居易在猜想,湘灵也是独倚西楼在怀念自己。
其二、《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此诗表达了白居易对湘灵的深切思念:在漫长的寒夜里,被窝不可亲,因为我没有啊!充分表达了白居易的痴情。
其三、《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与湘灵初恋时的追忆和思念:湘灵如花如梦,似雾似风。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早晨的彩霞散失了,我到哪里去寻湘灵啊!
白居易第二次的情爱是认识了一位名优。她是张之妾盼盼。盼盼貌美,又
弹得一手好琴,唱得一曲好歌。张是前朝名相张建封之子,他对盼盼至情至意,
宠爱有加。张去世后,盼盼尚属年轻,但她矢志不再另嫁他人。白居易到长安愔
为官之前,就耳闻盼盼美名,思慕之余,写了一首诗:
《寄盼盼》
满床明月满床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白居易想像盼盼的情景:孤独一人,何等凄凉。盼盼的情况的确如此,每当明月当空,清风徐徐时,盼盼就不觉潸然泪下。盼盼曾经写过一首诗: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白居易这时已是名声满天飞。他通过张愔之堂弟张仲素结识了盼盼。他们在见面前,白居易写下一首为盼盼创作的诗歌,交给仲素转交盼盼。诗曰: 钿晕罗衫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已十年。
他赞美:盼盼痴情守志。盼盼本来对白居易久闻其名,看到白居易为自己写的这首诗歌,感动万分。
感到白居易的诗,说到自己的心坎里去了。她已把白居易作为自己的知音,便很自然地答应与白居易见面。
盼盼的婀娜身姿,轻盈步履,真是:娇柔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白居易与盼盼吟诗作歌,谈得甚是投机。白居易神采飘逸,陶然自醉。盼盼痴迷不已,叹道:真才子也。盼盼平生从未如此舒心畅谈过。白居易也是自感知音难觅,兴奋不已。不觉天已晚,白居易恋恋不舍地与盼盼告别,并派人一直送盼盼回燕子楼。从此,白居易把盼盼当作成自己的红颜知己。
然而,好景不常,盼盼得病,不久与世长辞了。白居易痛苦万分,写诗感叹:黄金不惜买娥眉,捡得如花三四枝。
歌舞教我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此时,白居易被贬黜出朝庭,离开长安,到忠州、苏州、杭州当剌史去了。多年以后,白居易再回长安时,盼盼之墓已经是荒草三尺。燕子楼空,蝙蝠飞行,抚今追昔,感慨良多。白居易不禁悲从心来;望着坟墓上的郁郁蒿草,泪悄悄落下。于是,白居易留诗一首,以遥寄盼盼芳魂: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盼盼,我回来看你了!”此情此景,白居易在诗中表述无遗了。
白居易已经三十六岁了,还没有结婚,亲友都为他着急。他写《长恨歌》时,时年三十五岁。
他写完了《长恨歌》的最后四句,深深地吐了一口气: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江水滔滔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是写唐明皇与杨贵妃,还是在写他自己?正确的答案只有去世千年的白居易才能回答的了。但是,我坚信:这是白居易的心声啊,这是他两次情爱的结晶啊!
三、《长恨歌》的分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如下:
汉皇重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薄。
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