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长恨歌》的艺术特
《长恨歌》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代表作。一篇长恨有风情,体现了它的伟大的爱情主题,“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等名句至今仍广为传诵。然而一篇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应有独特的艺术特,下面我就浅析一下《长恨歌》的艺术特。
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
一句“汉皇重思倾国"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起因,统领了全篇,故事由此展开.全文可分成四段,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为第一段,写了杨贵妃的美貌,以及与唐明皇的爱情。他们整日沉迷于儿女情长,甚至“从此君王不早朝".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东望都门信马归”为第二段,写了由于唐明皇因美而荒于朝政,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在马嵬坡唐明皇被逼无奈只有痛杀杨贵妃.从“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为第三段,唐明皇回来后还是放不下杨贵妃,朝思暮想,以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他,可“魂魄不曾来入梦".至此,已经将情节写得动人心魄,但文章并没有结束,而笔锋一转写出了以下的故事。因此,文章的第四段是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最后,诗人借助想象构造了一个妩媚动人的境界,将情节又一次推向高潮。玄宗在道士的帮助之下在仙境中到了杨
贵妃,在那里又一次地再现了杨贵妃的姿容,并重申前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至此,文章才结束,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离奇,但又自具首尾,以李杨二人的爱情始,又以李杨的爱情终,可谓情节完整,自具首尾.
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长恨歌》对杨贵妃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非常完整鲜明。主要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来完成的。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直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如“天生丽质难自弃”,天然生成美丽姿.“回眸一笑百媚生”, 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温泉水滑洗凝脂"她的肌肤如玉般圆润光滑.“芙蓉如面柳如眉”等等。衬托对比等一系列间接描写更能体现杨贵妃的美貌.如“六宫粉黛无颜”,通过杨贵妃与其它嫔妃的对比,突出杨贵妃的美丽。“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对她的贪宠,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她的倾城倾国.
其次,对唐明皇形象的刻画也较鲜明全面。文章前部分主要写现实中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三千宠爱在一身”以至“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唐明皇贪恋美,无心料理朝政,更为过分的是“姊妹弟兄皆列土"。任用奸臣,听信谗言,就这样引发安史之乱。事
发过后还无心悔过,甚至整日沉浸在回忆与思念之中。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荒谬的行为,实在让人痛恨。然而,从作者的描述中,又可以看出唐明皇对爱情的坚贞与矢志不渝.之前对杨贵妃的宠爱不说,后来只看对杨贵妃的思念就足以证明唐明皇对这份爱情的坚贞.回来之后,他整日沉浸在思念中,甚至触景生情,“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还不够,他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于是就道士帮忙去寻,通过上天入地,终于到了,并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从此不再分开。作者就是这样通过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对唐明皇的言行与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充分表现了唐明皇的两种鲜明形象。
三、具有乐府歌行体的特的语言
篇幅可长可短是歌行体的首要特点,《长恨歌》全篇有一百二十句,篇幅较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文中开头就指出唐明皇好,从而有了下面一系列的故事,叙述中既完整地记叙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有作者的感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同时还穿插了主人公的言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另外,作者在命名时通常用“歌”、“行”、“歌行”来命名,而本文就用的是“歌"。最后“歌行”体诗歌在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由于它要“放
情长言”,因而句子也多,再要一韵到底,平仄讲究就很困难了。在《长恨歌》中有多个韵脚,没有一韵到底,形式自由,是由内容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