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教育》范文三篇
《做有温度的教育》1  寒假里,将方华老师所著《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读了“一遍半”——先精读一遍,再将勾画的局部语句、段落略读一遍并进展摘抄。轻轻合上书本,它带给人的整体感受正如封皮暖绿的彩一般,活力而又温和。假如引用方华老师的话说就是“有温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识》一篇中,方老师说,“教己育人”的校长和老师,才能称为真正的校长和老师。读到此处,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方老师的“教己育人”与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观点相近,都强调“独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师提出的“教己育人”该怎么理解呢?我在阅读与摘抄的过程中,反复品嚼这四个字,并且尝试将他们“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词语进展“组装”,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络。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方老师指出,“教己”不仅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更是对学习价值和学习
使命最好的诠释。试想,假如一位老师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只有对知识、技能、情感等的输出而没有输入,那他的实际生活与精神世界该是何等空虚与荒芜,那他所能给予学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样的教育呢?当然,丝毫没有“输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们教育学生时所讲,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那么退。
当别人都在快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辽阔的教育之路行进时,我们的顿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长此以往,老师的职责大都被定义为“教书育人”,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在“教书育人”之前,我们不妨先用心“教己”。读万卷书是教己,行万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开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而内在根基离不开认同与提升。假如没有持续的教己,我们的教育工作可能将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层面,而教育同时、甚至更多地需要“艺”的修炼。“教己”无疑是老师提升教育艺术的有效途径。
或许这四个字也可以理解为“先教己,再育人。”身为教育行业里的一份子,我们终究是“内行”还是“外行”呢?我们每天是在“看热闹”还是“看门道”呢?方老师有一篇文章题为《做个懂行的局长》。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我是一个懂行的老师吗?教育是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自然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建筑的门外汉设计的楼房我们敢
住吗?一个毫无医学常识的人给我们号脉,我们能相信他的诊断吗?一个教育水准不过关的老师做我们孩子的老师,我们心甘情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唯有先教己,边行边思,且行且思,才能让精神世界不断丰盈、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态去经营更好的教育。老师唯有先教己,让自己的教育程度稳稳当当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日趋完善,才能真正赢得学生与家长的喜欢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负师者的尊严。
又或许,我们可以直截了当、以偏概全地说“教己即是育人。”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所带的学生往往也爱运动,一个醉心阅读的老师的学生往往也是书虫,一个积极阳光的老师更容易看到学生明朗的笑容,一个牢骚满腹的老师难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学生。老师的性情、习惯、品味、价值观常常在不经意间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精神底上。
教育里没有小事,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眸与生命中被无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产生“蝴蝶效应”。我们永远无法意料,我们在某个课堂或是课间里“煽动”的那一次“翅膀”会在将来的某一天、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何等美妙的故事或是导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克己尽责、言传身教,用自身温暖而美妙的言行帮助、启迪、引领一次次的成长,用耐心与温顺呵护、守望、静待一朵朵的花开。
《做有温度的教育》这本书留给我最为深入的感触便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教己”,甚至将“教己”放在“教书育人”之前,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美妙,我们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温度的教育》2
人们常说,不读书的人只有一种人生,爱读书的人可以有成千上百种人生。读书人跟着书中人物走进一种种独特的人生,品味各各样的生活。今年的春节比拟特殊,由于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缘故,我一直宅家门看书。每一本书都有它的温度,每一本书都可以温暖我心。在此期间我认真阅读了方华老师写的《做有温度的教育》,并做了详细的笔记,给我的教育道路指明了方向,解决了成长的疑惑。
今天再次翻阅笔记,写下感悟。
非常欣赏书中方老师的三个观点:
1.教己育人
三字经读后感
身在教育圈看教育,也深知我们教育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只有真正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故而在教书路上不仅仅“教书”更要“育人”。育人先育心,从心灵入手,从方法引导入口,从合作分享开场。育人需要结合德育教育、每周一课少先队活动课团课、每月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