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教育活动案例
征集方案(第一批)
一、背景概况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三者内在联系的诠释和解读,将恰当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人文观传播给公众。“自然·科学·社会”是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开展科普教育的核心所在。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内容方案、展示方案、教育方案三者是互相递进、互相依托的,内容方案通过展示方案和教育方案为载体将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理念一以贯之地传递给公众。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规划拟科学地配置博物馆内的各种展教资源,并且合理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出适合本馆展示特的教育项目,让观众能够更好地利用各种标本、展品、展项等,挖掘展示的科学内涵、拓展展示的科学外延、彰显标本背后的故事。
根据教育实施的地点,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教育可规划为展示教育、科学教室和拓展教育活动三个子系统。本次征集的教育活动案例属于展示教育和科学教室范畴。
二、征集要求
1.案例需依托常设展示或科学教室主题,拓展延伸提出命题,需充分体现社会热点和研究前沿,适当考虑与学校课程的关联。
2.案例需以“问题”为切入点(提倡以小见大)进行拓展,通过释疑一个或几个问题,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产生更多的问题。
3.本次征集的教育方案的案例目标人限定为家庭亲子类、同伴、师生,具体规模以小组为单元。
4.参与方式以互动为主,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媒体图片、模型组装、道具演示、标本制作、形态观察、互动游戏、绘画临摹、角扮演等。
5.组织形式需体现三个层面,一为明确活动的组织者,是科学教育人员、家长或教师;二为明确活动场地的管理方式,是正常开放或局部暂时封闭,每场时间控制一般不超过40分钟;三为明确活动道具的进退场方式、现场安装固定方式及现有展示资源的使用情况。
6.应征者需至少选择一个建议主题,此外也可自行另拟主题。
三、教育活动场所和主题
1.围绕常设展示的教育活动
在各个常设展区内(含实验室、研究室)的教育活动点,依托展区现有的展示资源,以移动式小推车(或其它可移动载体)的形式,对相应的科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
与梦同行展区教育活动的建议主题如下:
展区 | 教育活动点 | 主题 |
起源之谜 | 宇宙探秘 |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宇宙观(古人眼中的宇宙、东西方对比) |
宇宙的起源与终结 | ||
星系与星座 | ||
时间与空间 | ||
暗能量与暗物质 | ||
黑洞与虫洞 | ||
穿越是可能的吗? | ||
生命探秘 | 地外生命 | |
寻类地行星 | ||
极端环境下的生命 | ||
生命长河 | 地球时钟 | 地球年轮 |
地层万卷书——谁是页码? | ||
地球——冷却进行时 | ||
大气——从还原到氧化 | ||
大气——无形并有形 | ||
水——是天外来客还是原住民? | ||
古今生物 | 跨越时空——情景剧 | |
活体养殖 | 沙蚕的季节性变化——以黄浦江为案例 | |
箭毒蛙——毒从何来? | ||
亲密接触(昆虫、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皮肤的不同质感、结构、颜等) | ||
警戒与保护——以昆虫和爬行动物为例 | ||
蝴蝶的生命笔记——从卵到成虫 | ||
秋夜赏鸣虫——昆虫与中国文化 | ||
萤火虫的故事——上海的萤火虫去哪儿啦? | ||
蚂蚁上树(蚂蚁觅食) | ||
神奇的蜘蛛丝 | ||
蝌蚪的前身与后世 | ||
观察蜂巢——复合材料与轻型结构 | ||
演化之道 |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 多样的捕食器官(如:用咽捕食的生物——环饰蠕虫、原螯肢动物——奇虾等) |
瞬间——500万年(发生了什么?) | ||
生命大爆发的前因后果 | ||
生命大爆发后对大气成分改变 | ||
认识三叶虫——坚固的外骨骼 | ||
最早的脊索动物——云南虫的生活方式 | ||
澄江动物科学绘画临摹(如:三叶虫、奇虾等) | ||
生命登陆 | 最早登陆的生命——苔藓 | |
煤炭形成的环境背景和生物背景 | ||
鱼类的兴起——腮弓向颌的转变 | ||
鱼石螈登陆的内外因 | ||
古植物科学绘画临摹 | ||
恐龙盛世 | 东方恐头龙——长脖子如何生活 | |
半甲齿龟与现生龟比较 | ||
海百合——植物还是动物 | ||
反鸟与今鸟的区别方式 | ||
孔子鸟——从身体结构了解食性与雌雄差异 | ||
羽毛、飞行的起源探索 | ||
第一朵花——昆虫演化的协同证据 | ||
古鸟类科学绘画临摹 | ||
认识恐龙——从腰带到脚型,从四足到两足认知分类 | ||
恐龙的食性——从牙齿看恐龙 | ||
从脚印看恐龙(生活方式、身体复原) | ||
为什么恐龙可以长这么大? | ||
恐龙蛋的学问——从气孔到纹理、产卵方式 | ||
水陆空爬行动物 | ||
恐龙皮肤的结构与彩 | ||
恐龙——冷血?温血? | ||
恐龙科学绘画临摹 | ||
古人类研究室 | 模拟古人类取火和保存火种 | |
石器的器形与功能 | ||
从石器的器形和工艺变化探究古人类技能的提升 | ||
绘制岩画 | ||
骨骼碎片拼装与复原——科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 ||
人类迁徙路线探营 | ||
人类狩猎、采集互动探营 | ||
再现古人类传授技艺之法 | ||
古人类牙齿的故事——从牙齿判年龄 | ||
达尔文中心 | 美人鱼的钱包——鲨鱼的卵 | |
鸟是如何适应飞行的? | ||
肉食者还是素食者?——从牙齿看动物的食性 | ||
牛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 ||
鲨鱼是如何成功活到今天的? | ||
啄木地雀能生活在加拉帕戈斯岛以外的大陆上吗? | ||
特化是进化吗?特化是喜还是忧? | ||
奇蹄类和偶蹄类的生境探究 | ||
呼吸、繁殖、消化等趣闻轶事 | ||
吸血鬼?——尖嘴地雀 | ||
古兽生境 | 何以为兽?——兽类的鉴别要点 | |
犬颌兽到底是兽还是爬行动物? | ||
为什么山旺古兽的化石是平板装保存的? | ||
埋葬和政动物的黄土从哪里来 | ||
山旺可以保存树叶化石、昆虫化石,和政为何没有? | ||
剑齿虎是虎么?——猫科动物的进化 | ||
为什么猛犸象会灭绝?——大型古兽灭绝之谜 | ||
大地探珍 | 地质宝藏 | 矿物的形成 |
晶形、彩、光泽、解理、硬度——矿物分子结构的外在表现 | ||
常见宝石的鉴定 | ||
岩石的形成 | ||
土壤的生成周期 | ||
各种土壤的特性与地理环境 | ||
自然之力 | 名山大川是怎样炼成的? | |
漂移的大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
地心探险——地心里会有钻石或黄金吗? | ||
地质灾害的成因、预兆及自救措施 | ||
缤纷生命 | 林奈实验室 | 走进菜市场——舌尖上的分类学 |
野外的零食——俗名与学名 | ||
做一回生物分类学家——从认识物种开始 | ||
DNA分子标签 | ||
千姿百态 | 鸟巢的结构、材料与生境 | |
鸟蛋的外观与鸟的分类 | ||
真假鉴定(如:羚羊角、牛角梳、象牙、犀角、鹿茸等) | ||
悄无声息的猫——猫科动物的趾垫 | ||
鸟足与鸟喙对环境的适应 | ||
鲍鱼壳——螺、贝的结构仿生 | ||
甲壳虫与仿生 | ||
自然界的清道夫——甲壳虫、真菌等 | ||
Boy or girl?——节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雌雄判别方法 | ||
声音的妙用 | ||
生存智慧 | 环境因子实验室 | 自制一个林奈的花钟 |
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 ||
光合作用小实验 | ||
不平静的夜晚——夜行性动物的结构与行为 | ||
利用红外线观察动物(温血与冷血动物) | ||
冬行夏令——气候异常对动植物的影响 | ||
换季与“换装” | ||
一滴水里的世界 | ||
植物也会“流汗”?——植物的蒸腾作用 | ||
防水的皮毛 | ||
土壤微生物培养 | ||
给你的植物添加适合的土 | ||
土壤的保水性比较与测试土壤酸碱度小实验 | ||
生存智慧 | 各显神通——科普秀(生物在自然界中的觅食与避敌) | |
生态万象 | 自然之窗 | 深海热液的分布与板块 |
热液中的生命 | ||
深海探秘——为何生物大多是软体的 | ||
珊瑚——海中的热带雨林 | ||
鸭嘴兽是怪物吗? | ||
热带雨林——固碳能手还是排碳好手 | ||
沙漠生物的保水之道 | ||
红树的秘密(如:胎生、根系、作用等) | ||
暗藏玄机的沙滩(穴居动物:沙蚕、竹蛏、蟹等) | ||
你能去青藏高原吗?——温度、压力、氧气 | ||
极地探索 | 极光——地磁与粒子 | |
地磁与生命形态 | ||
北极——远古的“热带”雨林 | ||
北极——生物繁殖的乐园 | ||
冰川和地球的倾角 | ||
身穿白“外衣”的动物 | ||
企鹅家族的全球分布 | ||
海兽(海狮、海豹、海象、海狗、海牛、海獭、海豚、鲸等)在南北半球的分布 | ||
谁是北极食物链的最底端? | ||
南极磷虾与南极生命 | ||
南北极与洋流 | ||
南北极与大气环流 | ||
温泉蛇的生存法则——冷血动物与极地 | ||
温血动物的御寒法宝——皮下脂肪与毛发 | ||
极地植物的御寒 | ||
非洲大草原 | 鳄鱼的装备 | |
大迁徙——参与者、路线探营 | ||
长颈鹿的秘密 | ||
豹与猎豹 | ||
羚、羊与羚羊——异与同 | ||
鬣狗与土狼 | ||
狮子与老虎——草原之王与丛林之王 | ||
走进白蚁 | ||
白蚁的邻居们 | ||
金合欢的“剑”与“蜜”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