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华信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斌
16年,“弹指一挥”的时间。1998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城区东郊的一片庄稼地里,划出22亩土地,投入几十万元资金,引进国家计委的一个高科技项目——国家金卡工程配套项目。选拔一位33岁的“南化”高材生、市属一化工厂副厂长李振斌任项目经理;1999年7月9日,华信塑业公司宣告成立。16年过去了,记者再次走进华信塑业,见到了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振斌。交谈中,记者也看到了华信今天的强大。
1、回忆:火浴涅槃
1997年,市领导得知国家计委正在考察一个新型高科技项目——“金卡”工程配套项目的投放地。对这一年产可达6000吨PVC特种片材的高科技项目,市领导清楚,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以电子信息为主体,以卡支付,以卡交流等平台作为系统,推进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点工程。尽管新沂当时经济很薄弱,但在市委、市政府千辛万苦的奔波下,最后将这一国家投资1.5亿元高科技项目争取到新沂。
对历史上第一个高科技、高风险企业的“一把手”选择,市委不敢草率,开了3次常委会,反
复进行审议,最后一致同意将一位在企业中名不见经传的副科级干部、33岁的李振斌,任命为“江苏省新沂金卡基材厂”厂长。
李振斌上任伊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他谈话。两位领导为让他感觉到压力,说:“全市人民都在关注这个新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否则你将对不起市委、市政府和新沂人民。”
李振斌将这话“刻”在心上。
在22亩庄稼地,他带领骨干20多人,铲除杂草,铺平沟壑,拉板车捡拾碎砖断瓦,自己搭建“指挥部”。为节省资金,他们还自己搞设计,规划“这里建厂房,这里建生活区”等。
基建开始,李振斌去“跑”贷款。虽然有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依靠,但各级银行要求出具的手续特别多,跑完新沂工行,跑徐州工行、省工行、国家工行,等到主体资金批下来,李振斌整整跑了将近一年。
主体资金有了,但配套资金却无分文。于是李振斌四处求朋友,亲戚,凑了一部分,剩余的再去银行。可银行说,贷款可以,你这个老总须作“人质”,将你的房产证、结婚证
等拿来抵押。
一亿多元的人民币握在他手中,他却不敢乱花一分,他要用这笔钱买最先进的设备,买最先进的技术。轿车不买,骑自行车上班;办公室选最差的房子用,买一支笔也要挑便宜的。
但他的“抠”,得罪了不少人。因为他这企业是上亿元的“大厂”,无论什么人来单位,他一没有“好处”送大家,二不去大酒店,只是带着去食堂“将就”。数月后,指责声一片,同时不同的声音也出来了,有些人认为本地和尚念不了“洋经”,建议把这个项目以200万元卖给南方。
金卡基材厂于是岌岌可危。
2、舞者:雾中曙光
在紧要关头,市委并没下令撤退。为稳定工人情绪,李振斌将铺盖搬到厂里,没日没夜地抓基础建设。厂房刚建出个头绪,他便率领22名条件过硬的员工赴意大利、德国,瞅准世界一流,设备最先进,国内没有人进口过的意大利鲁道夫公司F型五辊压延生产线,和欧洲
EVC公司顶尖的软件技术,边洽谈购买,边向人家学习和“偷”技术。
设备买回来后,李振斌和骨干们利用学习时“偷”来的技术,自己动手,成功地安装了所有设备,这一项就节约200多万元。
李振斌是知识型进取者,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他大胆改造,把每年需要步入正轨60多万元的生产用水,改造成无排放循环用水。投产后,省环保局来检查污染情况,高兴地宣布他们为无污染企业。
要投产了,李振斌听说生产PVC的原料国内没有,必须从国外购进,而国外的价格高得惊人。他觉得这钱花的不甘心,便利用自己的化工底子,和技术人员尝试研制。当6吨自研自产的原材料,送到国外作工业化实验,一开机器,“老外”的脸“白”了,说中国人今后再不会到买PVC原料了。
李振斌的企业一起步,就成为PVC原料国产化第一家企业。
从此,我国金卡行业的成本降了,开始有力地参与国际竞争。
1999年7月9日,工厂正式投产。鞭炮声中,第一批PVC特种片材成功地生产出来。“华信塑业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有了产品,李振斌亲自带领营销人员,去各大制卡企业游说、公关。有些企业不相信国内产品,李振斌就凭着对自家卡基材的高质量,一家家去见老总,亲自提供实验。老总们见他的材质不比进口的差,而且价钱比进口便宜,于是踊跃购买,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投产第一年,华信就实现卡基材原料国产化第一、卡基材取代外国进口第一、销量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
第二年,李振斌得知国内0.82毫米材料、0.64毫米的芯层材料,仍然全部依赖进口。他又瞄准这两个产品,组织技术人员开发。数十次失败,数十次的重来,终于用一年时间,研制出这两种卡材料。投放市场后,所有依靠从国外进口该两种型号产品的卡生产厂家,立即将挣惯了中国钱的外国厂家拒之门外,改为使用华信的产品。
第三年,李振斌大胆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地将产品卖到美、日、韩等发达国家,让我国第一次实现国产卡基材料走出国门。
就在华信塑业满天彩虹,经营蒸蒸日上之际,2003年,一波巨大的冲击力压向华信,大有吞噬其之势。
这一年,无数一拥而上的小材料厂产能过剩,为摆脱困境,相互比着降价,更有甚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作“清仓处理”。与此同时,原材料却在迅猛涨价,华信塑业的生产、销售受到严重影响。于此同时,建厂用的上亿元贷款到期,银行不断催他们还款。
一家和他合作的企业,见华信塑业突然间风雨飘摇,李振斌一下子焦头烂额,立即提出限期清产分离。
职工们信心顿挫,技术和管理骨干在悄悄准备“跳槽”。
如此高压下,李振斌并没有颓败,他一边以积极态度应对“风暴”,一边在风头浪尖处检索,捕捉可以拯救华信的密码信号。
3、歌者:音节高吭
痛定思痛,李振斌到了希望之路,认为趁行业纷乱低迷之际,迅速研发新一代产品,
用更高质量的基材,去吸引、占据市场。他相信迈好这一步,华信在辉煌之路上仍会飞翔。
他亲自带领工程技术团队,用超脱的思路,向最高层面冲刺。经艰苦努力,一举开发出4个特种片材新品种,投入市场,立马走俏。4个新产品全部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李振斌本人也被江苏省授予新产品开发“金牛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