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福玲:三十六而立
“君子‘三十而立’”,辛福玲非常相信这句话。
刚吹完丈夫的三十岁生日蜡烛,辛福玲就决心陪伴丈夫一起创业。从60平方米的“来料加工”作坊式厂房到占地52亩的工业园,从产值百万元到今年的亿元大关,并参与制定4项行业国家标准,夫妻俩用14年的时间把武汉“正通”做成国内机械动力传动件领域的龙头企业
而也在今年,辛福玲逐渐从夫妻俩共同创建的事业中抽出身来,选择了一个毫不相关的行业二度创业。
“一定要改变现状,女性也应该有放手一搏的胆量。”14年前,辛福玲抵抗来自周围的施压,毅然抛开工作跟随丈夫创业时说的这句话,也可以作为自己三十六岁二度创业的“独立宣言”。
    代工起步 弃百万产值创品牌
创业故事的开头,往往细微、草莽而艰辛。
刚结婚时,丈夫余晓锁和辛福玲两人一无所有,之后两三年,一直都是租住民房,睡硬板床。好不容易买了辆自行车,不到一个星期就被偷了。
1998年8月,刚为丈夫余晓锁过完30岁生日,20出头的辛福玲,在同龄女子涉世未深时,决心跟随丈夫背水一战,“一定要改变现状。”
辛福玲很看好丈夫的能力,按当时情况,丈夫靠机械技术在武汉开发区工作,拿个30万左右的年薪问题不大。可是,她却觉得与其帮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拼一把。“我从小就是个思想超前的人,不安于现状,女性也应该有放手一搏的胆量。”
青山武汉科技大学旁,一个60平方米的小门面里,经营联轴器、离合器、减速器、齿轮加工的公司创立起步了,这是武汉正通的前身。
    生存是第一要务。与很多企业刚开始就“四处撒网”拉订单不同,余晓锁和辛福玲选择盯紧大企业武汉钢铁公司,主要做设备维修配套服务,加工备品备件。到1999年底,公司年销售额即达到100万元。
2000年,企业解决了“温饱”后,机械专业出身的余晓锁察觉到联轴器市场需求开始放量,
于是向股东提出,不再做加工,专攻联轴器自有品牌。
  这一意见在股东中引起震荡,几位合作伙伴撤资。他们认为“放着稳妥赚钱的来料加工不做去开发产品,万一亏了怎么办?”。无奈之下,余晓锁只好四处借款买下全部股权,开始生产联轴器等动力传动件。
  “当初我也有些犹豫,觉得有风险。”辛福玲说,“但是经过考量,我还是相信他。”
破釜沉舟的夫妇二人联手开始新一轮创业。
商界“木兰”是怎样练成的
对于性格内向到“一个学校的交际圈子不超过十人”,对传动行业陌生到“不清楚一个螺丝钉是怎么做出来”的辛福玲来说,新一轮的创业来得异常艰巨。
夫妻二人商量后分工:余晓锁主要负责对内的技术开发,辛福玲则既管财务,又抓销售,包揽了对外的大部分事务。
  辛福玲对这样的分工毫无怨言,“一来年轻的公司已经耗费了所有的家当,再经不起错误
步入正轨的折腾,二来我也想真正了解公司成长的每一个过程。”
走州市,下县区,跑断腿,磨破嘴,甚至睡仓库,扒火车,扛机械,“为了这个公司,我牺牲了很多女孩该有的乐趣,不仅不把自己当女人,甚至把自己当三个男人用!”辛福玲笑着说,就这样,她接连着带出了三十多个业务员。
    2001年清明,武汉正通竞争一个订单——数额并不大,只有区区5万余元,但这个工程对于公司发展却有转折意义。
这个订单是西气东输工程输油泵联轴器项目。3家企业竞争,正通最后胜出。辛福玲说,“当时我们‘块头’还小,和别人竞标甚至不惜‘亏本揽生意’——我们包了辆面包车从武汉到湖南,来回不下十趟,终于以5万元签下西气东输工程输油泵联轴器项目的产品配套业务。”辛福玲说,她看中这次 “借梯上楼”的机会,西气东输是大工程,可以很快提升企业的档次和影响力。 
实质的转机发生在2002年。这一年年底正通传动整体搬迁至汉阳区,筹募资金扩建厂房,购进生产检测设备。基础设施升级对于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可见:2006年,正通产品
逐步打开了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个主要城市的市场,传动产值一跃而至2000万,2007年则超过3000万,2012年预计突破1亿元。在与其有过交易记录的2480多个客户中,有200多户是上市公司,宝钢股份、楚天激光、武重、武船等重头企业都位列其中。
“思变”
从企业步入正轨开始,辛福玲得空参加清华、北大、浙大的企业家进修班。
在这些进修课程上,辛福玲获得的最大启发是“企业家如果能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时候卖掉、变现,是最明智的选择。”
辛福玲回去后,半开玩笑地问丈夫余晓锁:“我们现在要不要把公司卖掉?”
“你是不是疯了!”余晓锁回答。
余晓锁的反应完全在辛福玲的意料之中。
余晓锁的梦想是把武汉正通打造成“百年老店”。十多年来,余晓锁在品牌的打造上不遗余力。在武汉正通,几乎每个员工都知道这个故事:为了保证一个1900元小订单的交货时间,
余晓锁曾专门派员工转两趟飞机,及时将货送到客户手中,“光机票和来回的差旅费就花了将近4000元”。当时很多员工不理解,认为是作秀,但余晓锁说:“即便是花十万元也得去做,这关乎企业的信誉!”
“管理者对于企业的态度,是在于他是像养儿子一样精心培育,还是像养猪一样放手养肥,再等着割肉分红。”辛福玲心里很清楚,成功源于对事业的尊重,更何况做出规模的正通已经不仅仅是余晓锁和辛福玲两个人的了,更应该严肃对待。
“单飞”
“如果你每天只看一页传动技术方面的书籍,现在也已经是行业的专家了。”偶尔,余晓锁会对辛福玲打趣说。
然而,正是觉得机械行业有点“生硬”,生性浪漫的辛福玲,时有压抑之感,“想换换脑筋,做点别的。”
2006年,辛福玲把目光投向了以交友为主题的时尚酒吧,并拿下主题酒吧连锁品牌“阿伦故事”的武汉独家代理权。同年10月,汉口一家武汉正通阿伦故事酒吧正式开业。
说起这种新的交友方式,辛福玲兴奋不已。她说,酒吧的每一张桌子上都有纸片、电话,电话号码就挂在桌子上方醒目的位置,如果你想接触谁,就可大胆“传情”。酒吧还专门开通了交流QQ,供青年人交流。不到一个月时间,已有三百多人加入QQ。11月11日“光棍节”那天,酒吧人满为患。
后来,因为忙于正通的业务扩张,辛福玲无暇顾及酒吧经营,一年不到酒吧就关了门。
2011年,由于多年劳累,辛福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的辛福玲,“对事业和金钱看淡之后,开始注重养生。”
看到武汉正通已经步入成长平稳期,辛福玲和丈夫商量后,逐渐从武汉正通抽身,转而“做点轻松的事情。”
这一次,她把目光锁向了“食品中的奢侈品”——红酒和海参。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辛福玲就开始关注养生市场了,“不乏企业家因为忘我工作而身心俱疲,养生应该成为和工作一样重要的生活元素。”而在辛福玲身边,已经有几个企业家深入养生市场开拓新事业。
在清华总裁班上,一位上海女企业家,做了四年红酒市场,目前在全国开出两百多家销售店面。“我们做的这个红酒,原装进口法国第一大和第二大葡萄酒生产商,保健功能相当好,5年以后价值可比茅台!”女企业家的话令辛福玲印象深刻。
同一个班上,还有一位大连企业家同学,开发海参养殖基地,正在筹划海参的产品营销推广计划。同班山西一位煤老板因为看好养生市场,愿意资金支持推广计划。
辛福玲有了想法:“何不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呢?”
今年,辛福玲成立了武汉九参堂商贸有限公司,按照辛福玲的设想,“海参以后可以开发成食品,然后顺着上海同学开出的200多家酒渠道售卖,同时,我拿着上海同学给我的红酒湖北总代理,通过加盟+团购的方式开店铺货,组合销售红酒和海参。市场开拓有资金支持,海参有生产基地,还有我们这几个企业家多年的经验、阅历和资源,就等着最后整合资源,厚积薄发了。”
“事业做了十几年,今年终于独立当上董事长。到时候正通走‘百年老年’不上市,九参堂倒是先赶着上市了。”辛福玲自嘲着说,笑声爽朗,“以前在正通做执行经理,是资源积累,现在做九参堂,是资源整合,其实一切都是美好的,只有有信心等到时机,开拓,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