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细?读厚?读美?读创:现代诗歌教学的四读——结合《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例谈
作者:徐琴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8年第4期
    摘要】现代诗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品析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高尚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效达成诗歌教学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四读:读细,细品诗歌用词用点之精巧;读厚,丰富诗歌意象组合之画意;读美,表现诗歌深层情感之贴切;读创,运用诗歌独特写法去创作。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读细读厚读美读创
    当前,现代诗歌教学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代诗歌形象鲜明,语言凝练,情感充沛,想象丰富。诗歌独特的特点,教学时最适合咬文嚼字,咀嚼品味,想象联想,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根据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教学有其特定的目标:致力于通过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作品,积累诗歌常识,掌握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与方法,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优美的意境,能够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和艺术上的感染,陶冶了学生高尚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要有效达成现代诗歌教学的目标,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好四读。
    一、读细:细品诗歌用词用点之精巧
    就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诗歌而言,如《我爱这土地》《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用残损的手掌》《星星变奏曲》等,学生仅仅依靠粗浅的阅读,便可得知诗人的基本情感,学生都会觉得好似读懂了这首诗歌。要杜绝这种“浅阅读”,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意蕴深邃,每一个词都体现出诗人的独具匠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语言的细微处,包括遣词造句以及标点,鉴赏诗人炼字遣词的精巧。
    以《我用残损的手掌》为例,“摸索”“掠过”“轻抚”“贴”,这一组动词使用精巧。对于破碎的山河,他用的是“摸索”一词,这个词蕴含着“试探”和“寻”的意思,诗人用“残损的手掌”试探着去抚摸、去寻,他的思想随之穿过了监狱的厚墙铁窗,在想象中的祖国的版图里上下摸寻。“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一个“掠”字给人以不忍的感觉,又好像是对苦难历史和现实的快速回顾。“轻抚”中则蕴含着无限柔情,坚固而蓬勃生春的,终至贴在上面,融于其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可谓恨之切,爱之深。从“摸索”“掠”到“轻抚”再到“贴在上面”,读者的目光经由作者“残损的手掌”的指引,从阴暗中看见了阳光;读者的感情随着作者经历了从抑郁痛苦到明朗豪壮的转变。
    有时,诗人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特别讲究,蕴含深情。如《我用残损的手掌》
中的标点运用,凝聚着诗人的情感。“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这个省略号在句子结尾,省略了太多的愁苦、太多的荒凉……“……那里,永恒的中国!”用感叹号作结,这个叹号虽小,热量却无限,表现的是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人格,更是中华民族的骨气。若教师能坚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那些运用准、精的词、标点进行品读感受,定能提高学生的鉴赏品析能力。
    二、读厚:丰富诗歌意象组合之画意
祖国啊    与诗最具有亲缘关系的是画。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诗中的画意在一个个凝练的意象上。在学习诗歌时,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一个个意象在脑中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时会更真切地触摸到作者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作者胸怀的温度,这样的体验就是引导学生进入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意境的美妙的审美享受里。这样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意蕴更加丰厚。
    例如《我用残损的手掌》,“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引导学生想象爱抚恋人的柔发时的甜蜜和温馨、婴儿躺在母亲温暖的怀中,抚摸母亲乳时的满足和眷恋,母子共处时的温暖和谐。然后,将这种感受投射到诗人对祖国解放区的情感上,对于诗人心中饱含的对解放区充满亲切、满怀柔情的深情感受会更深刻。又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人运用了一组体现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现状的意象,将这些独立的意象组合起来想象,破旧的老水车在沉重地转着,发出吱吱呀呀的呻吟,熏黑的
矿灯在简陋的隧道里发出幽暗的光,田野里,干瘪的稻穗稀稀落落地在风里摇晃,失修的路基在雨后泥泞不堪,破旧的驳船在淤滩上静静地陷着。破旧、灰暗、沉重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着祖国的贫困、落后,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压抑悲哀痛苦之情。
    三、读美:表现诗歌深层情感之贴切
    诗歌的教学必然要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要将诗人丰沛的情感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即读美。叶圣陶说:“读书,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展现的是读者对诗人情感的贴切把握。每一次自然、贴切的感情朗读中,那优美的韵律,动人的情感,丰厚的诗意,对读听的学生来说,在熏染、浸润、陶冶情操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每一次读的活动的设计,力求师生运用声音贴切地表达诗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的读美方式很多。学生不读,可以让学生听读,听读也是诗歌教学达到学生将诗读美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美读欣赏,照样可以给学生的心灵情感带去深刻的印象。可以是名家的朗诵视频,可以是教师的感情范读,这些可以带给学生美好的想象和情感的熏染,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内核,诗人的内心。比如,班上的孩子对郑愁予的《错误》久久不忘,因为这些孩子在现场聆听了关于它的精彩朗诵。朗诵大师的每一字句的带情朗诵,给孩子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我想这就是熏染的力量。
    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气声将诗歌读美的方法。可以进行示范指导。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人的情感呈现低沉缓慢到高亢的上升状态,气声的控制可以表现这种情感。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将诗读美,但教给语音语调的轻重缓急、连延的方法,会让朗读更加真切、感人,有感染力,真正做到“以声传情”。
    四、读创:运用诗歌独特写法去创作
    教师要有效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初中学生进行诗歌写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诗歌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还要教会学生创作。诗歌本身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尽量多给学生创设丰富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关注自身的生活,进行诗歌创作,这种写作是模仿性的,可以借鉴诗歌的语句形式或写作方法。
    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歌表现情感是特殊形式是运用意象的组合。诗人没有运用直接的议论,而是用意象化的方法,选择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形象虽然显得互不连贯,但在总体上却不仅构成了内在统一的美,而且也给读者以更大的驰骋想像的空间。课堂上,先学习本诗意象组合的特点,然后为学生播放2分钟的杭州美景宣传片,让学生感受杭州的美,让学生运用表现杭州特点的物象,模仿诗中的意象组合(四个意象组成)的方式,写一小节诗歌,也可以模仿
诗歌的结构,写一篇诗歌,表现家乡杭州浪漫、雅致、美丽、繁荣、悠久、文明等特点。学生创作的诗篇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