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理解诗句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 朗诵诗歌,体会诗歌包含的深情。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播放《中国形象宣传片》。
  看后说说本片中的中国形象及观后感。
——高楼林立、科技先进、人民安居乐业。一个繁荣强盛的中国。
——感觉作为中国人非常自豪骄傲。
      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以一个繁荣强盛的、现代化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热情赞颂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三十多年前的中国远没有今天的强大,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祖国怀着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请同学们拿出诗歌。
  二、朗读诗歌(5分钟)
  1. 自由诵读。
首先,大家放开声音,自由诵读两遍。
    2、谈感受   
请大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最初感受,或者从中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感情?先写在题目的旁边。(作批注在文本上,然后5个学生发言)
三、一次批注
  1、质疑式批注。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初读诗歌的感受。下面,我们运用批注的方式来进一步学习。
由于这首诗对于我们八年级的同学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先写下来。(大概5分钟)
  2、讨论、提交问题。(3分钟) 
有问题小组内可以讨论一下,形成批注写下来。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请组长写在一张纸上提交上来。
  3、解决质疑。(10分钟)
我们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共同解决。
预设:(1)为什么写“老水车、纤绳”等事物
祖国啊——有谁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还有补充吗?有不同意见吗?
—这些事物你读起来有什么感觉?灰暗、悲伤。作者在整节诗当中想要传达出一种什么感情呢?有作批注的同学来分享一下。
——对了,你们的感觉真敏锐!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明确:在这里有个补充。诗人的感情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感情又是比较虚化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作者怎么传达给读者呢?那就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是诗歌的特点。我们来看看,在这首诗当中,还有别的地方是借由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情感的吗?再次批注。
(2)为什么选择稻穗、路基、驳船等事物而不选择别的?
——关涉到人民生活的基本方面。表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虽然发展停滞但仍然顽强。
(3) “我”是谁?(为什么“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感觉困难是不是?小组交流一下。
—仅仅指作者一个人吗?那还可以是谁?(学生补充)
——还可以是与作者一样经历了的一代人。可以是全中国人民。可以是中国。
——你觉得呢?你感觉指的是谁?大家的理解都不一样,说明“我”所指的比较复杂。这就对了。在这里呢,“我”的所指是不断变化的,指向并不明确。同学们啊,这是一首朦胧诗,很多地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种多重的解释,才显示出诗歌的美感来。如果写得太实在了,反而失去了诗歌的魅力了。
(4)四个“祖国啊”为什么要放在段末重复四次?
——每一小节的情感不同,每一小节的情感凝集成一声呼喊,祖国啊。文末诗人的情绪达到了高潮,反复呼告,情感爆发。
(5)“飞天”一句怎么理解?
——飞天 指宗教传说中能在天上飞舞的神,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在民间备受尊崇。
(6)“神话的蛛网”怎么理解?(联系背景)
——曾经蔓延到全国的盲目的个人崇拜,我们学习过老王那一课,正如杨绛所写,当时的社会黑白颠倒,人们已经被“革命”的热情冲昏了头脑。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表明现在人们已经恢复了理智,重新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的现实状况,重新出发。
明确:本诗发表于1979年,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中国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百废待兴。古老的中国从迷梦中苏醒,从苦难中奋起。正在逐步实现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希望和理想。
四、二次批注及展示。
  1、二次批注。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大家一定有了心得体会。下面我们再次批注,进一步来欣赏这首诗歌。可以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文字、诵读处理等角度入手。(PPT)
(学生批注8分钟,交流2分钟。)
2、展示批注。(10分钟)
(由学生先分节展示,再从总体展示。)
五、再次朗读
        好,我们通过批注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再次朗诵,把作者的爱国深情通过朗诵读出来。在读的时候要注意每节诗歌情感变化。
  ( 抽学生读。全体读。)
 
  布置作业:
延伸阅读。用批注的方法学习其他现代诗歌。舒婷《致橡树》、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