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
作者:薛雅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2期
    薛雅心
      薛雅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被选入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舒婷1979年的作品,并于次年获得“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舒婷生于1952年,17岁下乡插队,经历了“”的历史阵痛,创作这首诗歌时,她只是一个焊锡工。作为朦胧诗人的代表,舒婷与同时代人体验了从迷茫到觉醒的转变,这首诗歌便具有鲜明的民族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祖国啊
      一、诗人主体的抒情倾向
      “老师,假如爱是你的罪名,是你朗诵的课文,黑板上抄写的词句,你课外辅导时的眼光和声音;假如爱是你教育的灵魂,那么,它仍是我今天斗争和诗歌的主题。”[1]舒婷在1980年铿锵有力地写下这句话,“爱”是诗人一生的创作源头与写作信念,无论是《致橡树》中对爱情的高歌,还是《祖国啊,我
亲爱的祖国》中对国家的深情,或是《神女峰》中对女性遭受压抑的愤慨,诗人都坚定不移地捕捉日常生活中潜藏的内心情感,表现被历史洪流淹没的人的个体价值。在经历了沉痛的历史创伤后,她依然能用爱包容世界,对祖国唱出深沉而温情的赞歌,她说“我的忧伤和欢乐都是来自这块汗水和眼泪浸透的土地。也许你有更值得骄傲的银桦和杜鹃花,纵然我是芦苇,我也是属于你,祖国啊!”[2]
      1972年,舒婷因独生子女身份照顾返城,“不被社会接受,不被人们理解,处于冷窖之中,感到‘沉沦的痛苦’”[3],但她坚信“‘觉醒的欢欣’正如春天的绿液一样,不引人注目地悄悄流向枝头叶脉”。[4]这一“觉醒”是对历史与真实的思考与反省。历经磨难的诗人对祖国的过去与现在有着更深刻的领悟,因此她笔下的诗歌迥异于十七年的政治抒情诗,她不写祖国上下的一派壮丽景象:万顷麦浪、烟囱林立、笑语喧哗,而是回避宏大的意象,号角式的歌唱,还原生活的日常意象。诗歌外部采用先抑后扬的抒情模式,从回顾历史到眺望未来,最终以“我亲爱的祖国”结束全诗,情感酣畅淋漓,蓬勃饱满。内部追求曲折复杂的表现形式,用稠密的意象丰富诗歌内涵,发人深思。由此创造出多声部的抒情节奏,“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5]。在舒婷心中,祖国不是大而空的抽象概念,而是饱含着沧桑的历史与凋敝的现实,因此这首诗的情调曾“被某诗歌编辑批驳为:低沉、晦涩,不符合青年女工的感受”[6],舒婷质问:“青年女工的感受谁最有权力判断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