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精神”包括人们常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内涵,这种精神鲜明地体现在、周恩来、、孙中山等人的作品中。而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也让曾沉迷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众的感情。
近期出版的新书《中国精神读本》收录了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
你读过哪些能够反映“中国精神”的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书或一篇诗文,结合材料内容和自身体会,写一篇推介性的文章,说明推荐的理由,为践行“中国精神”鼓与呼。
写作指导
作文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材料总共两句话,各为一层。第一层首先诠释概念,“中国精神”的内涵有材料中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考生可以任选三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如为国为民等,但是不可偏离“中国精神”。在诠释概念之后,材料举出具体人物为例,意在引导考生回忆并思考这些伟人的作品,让思考有一个落脚点,不至于临时手足无措。但在注重限制性的同时也强调开放性,所以并不直接点出具体著作或篇章,以免考生先入为主,不做深思,形成“千人一书”“千人一文”“千文一诗”的局面。
第二层侧重描述一些著作者(三位诗人)思想转变的历程,这也体现了国学大师钱穆的看法,即“中国精神”在承平盛世往往不太彰显,反倒是在危难乱世,它“更为壮旺而健伉,坚强而有力。亦如松柏之长青,并不见异于阳春和煦之日,而更益见异于严冬大寒之天”,“必待岁寒,始为人知”。
内容方面,考生要注意作文中所选择的具体作品。
①提示语中提到《中国精神读本》,考生可以“就地取材”,就本书阐发自己的感悟,但要注意是否存在“抄袭原材料之外别无新意”的问题,也就是根本未曾阅读过此书的问题。2017年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2·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一些作品:“诗歌方面,如诗词,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的作品”;“小说,如……鲁迅《呐喊》和《彷徨》、茅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周立波《暴风骤雨》”;“剧本,如……郭沫若《屈原》”等,这些作品中不乏能够体现“中国精神”的人物形象,值得关注和选用。
②提示语中提到“自1839年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但并未要求所选作品一定出自这一时期,表面上看可不做限制;但“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一限定,表明实际上还是要求所选作品出自这一时期为佳。
③提示语中说:“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所选作品应当具有重要甚至重大的历史意义,或者具有代表性。最低层次,应当具有反映“中国精神”的思想意义,而非仅具文学价值。
④所选作品除了要注意是否在时间段之内、是否具有思想意义之外,还要区分所选作品思
想意义的深浅和现实意义的大小,以及考生对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阐释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例文
横眉载道,编就民魂
——《鲁迅杂文集》推介
黄奕
滴不尽爱国血泪抛红豆,开不完赤子心花满画楼;睡不稳难凉热血饮冰后,忘不了中国精神在心头。茫茫书海中,让你我择一部《鲁迅杂文集》相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国家危难之时,鲁迅先生以笔为矛,书写无数壮丽篇章;以文为箭,唤醒无数蒙昧国人。横眉载起道义,编织民族魂魄,先生之杂文,实乃中国精神之体现。
横眉载道,编织成爱国之魂。
“日日偷挖中华的柱石的奴才们,现在正不知有多少!”先生借雷峰塔的倒掉,发出震聋发聩的爱国强音。在短文《观镜有感》中,他借朝代之更替,谱爱国之篇章,让爱国精魂愈发昂扬。短小精悍的杂文中,有对青年之教导,有对现实之思考,而支撑他笔耕不辍的正是那拳拳的爱国之魂、赤子之心!也正是这些富有民族魂魄的杂文,可以跨越时空,将国之忧思传入我们手中、眼中、心中,织成我们的爱国之魂!
横眉载道,编织成革新之魂。
“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时处革旧迎新之际,先生奋力疾呼,激励无数时人起而革新,救国家与苍生。时值当代,改革创新仍是祖国发展之号角,仍是中国精神之成分。君不见改革春风吹满地?君不见进博会上风景异?君不见自由贸易区经济更添活力?……“变则通,通则久”,先生编织成的革新之魂,怎能不是今日建设成就之一大原因?革新之思,于当下亦有意义;革新之魂,更是中国精神之体现!
横眉载道,编织成自强之魂。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先生之恳切言语催人向上,亦铸就国家自强不息
之魂魄。“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奋斗。”在此言语的感召下,我们怎会不奋斗?先生用文字点燃暗夜之火,用智慧指引我们向前。读先生之杂文,可丰精神世界,可强精神力量,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永不停歇!横眉载道,编织成自强不息之中国魂魄!
诚然,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社会也已更新迭代,《鲁迅杂文集》中的某些观念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代,但观念可以过时,精神与智慧却永远不会泯灭!我们实应再次翻开《鲁迅杂文集》,一起感悟生命,启迪智慧,编织成我们心中之中国精神!
一花一世界,一文一人生。愿你我都能够拥抱《鲁迅杂文集》中的浩瀚宇宙,共同编织我们的中国精神、中国气魄!
评点:
文章依题行文,内容和格式都符合题设要求,体现了作者强烈的任务驱动意识。题目化用鲁迅先生诗句,点出文章的题旨;开头用诗歌般的语言入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令人眼前一亮;接着分别从“爱国”“革新”“自强”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自身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同时与所介绍作品加以对接,使文章完整且具有针对性;倒数第二段的辩证说理,
体现了文章的现实性和思辨性;结尾倡议推介,呼应开头,强化观点。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对作品中的内容信手拈来,体现了对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平日的扎实积累。文章语言感情充沛,对象意识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017年高考作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