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蕴丰富,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话。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等。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思路一: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
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也可将一、四、六句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是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心怀天下志,敢做弄潮儿(对偶式标题,整齐大气)
在纷繁世间,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敬仰,总有一种精神让人难忘,“以己能,为天下”便是其中之一。“照四方”是莘莘学子“受光于天下”的累累硕果,也是无数仁人志士“自强不息”的永恒目标。受天下之光,我们方能心怀天下志,敢做弄潮儿。(开篇紧扣材料,迅速入题,点明主题,立意精准,简洁漂亮)
当魏源的《海国图志》化为民族前赴后继的奋斗,他早已将个人安危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当“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浩然胸怀在他的心中酝酿,当他坚毅的眼神与远大的志向相连,当他不懈的努力与民族的血脉相通,我们不禁为其鼓掌。受光于庭院,相较于受天下之滋养,总少了些来自自然的本柔光,少了些源自社会的七彩绚烂。因此,一个人为鸿鹄或为燕雀,不在于是否具有庞大的身躯,而在于是否取天地精髓、拥博大胸怀、怀经世之能。心怀天下,广受天下之教育,我们才能释放出震撼人心,直射云霄的光芒。(列举魏源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语言运用娴熟老练)
心中怀有天下苍生,生命定会在自强不息的土壤中绽放最美丽的花朵。《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学“济苍生”的信仰指引着前辈们在战争时奋力修身,以呼唤和平;在和平时奋斗不止,以保民生。“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当我们的目标足以驱动我们的脚步,尽管路上有再多障碍,我们也能坚持在前行的道路上自我成长,自我修炼,自我完善。人生当自强,为了天下而自强,我们便不畏险阻,敢做弄潮儿。(心怀天下,自强不息是个普世的观点,广为大家所接受。由点到面,全面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经世而后致用,芸芸众生,如果能心怀天下志,勇向涛头立,敢做弄潮儿,亦能成就国家的波澜壮阔。(承上启下,由心怀天下能成就个人,过渡到亦能成就国家,水到渠成,文气连贯而流畅)
国家的强盛源于我们每个人的辛勤耕耘,国家的振兴源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强不息。为了天下大同的理想,为了报效祖国,我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尽管国家尚有黑暗,尽管世间尚有阴霾,但经过我们汗水的冲刷洗礼,我们有理由相信:黑暗之下,仍有晴空万丈;重霾之间,终有大爱流光!(由个人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大气磅礴,升华了主题)
维特根斯坦曾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我们紧贴地面的苍生,而不在云端俯视天下。我们在世间奋斗,而不在高台冥想。既然目标锁定天下苍生,留给世界的,只能是江海弄潮的背影。(收束全文,利用维特根斯坦的名言总束全文,再次阐明中心论点。干净利落,刚劲有力,是豹尾的经典范例)
愿我们都能奋力如初,心有山河。(表明心愿和希望,将中心论点刻入人心,取得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效果)
作者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两句为基础,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抒发了一种完善自我,兼济天下的情怀。首先,文章拟题新颖,直击核心观点。标题简洁有力,能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全文亦紧紧围绕标题来展开。其次,立意精准,极具现实意义。通过两个名句将个人与国家紧密相连,阐发了国家的兴旺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与奋斗的观点。再次,语言出彩,行文大气磅礴。作者以宽广的视野和庞大的格局表达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应具备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勇于打破黑暗。长短句的交错使用和名言的引用都使得文章极具魅力。
自强与正视,方显风流   
2017年高考作文《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哉斯言!千百年来,这句关于自强的古训一直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向前。鲁迅也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此言也与我心有戚戚焉。是啊,只有自强不息,直面现实,正视内心,才能推开成功的大门,方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分析材料入题,导出中心论点,中规中矩,标准规范,教科书式的开头)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自信自强一直是中国人不懈的追求。
王开岭曾说过:“这是一个梦想弱化社会退化的时代。”是的,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自信自强就显得尤为必要,因为我们只有怀着一颗自信自强之心才能走向远方。曼德拉说:“生命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之后再度升起。”于是,我们看到曼德拉经历了27年铁窗生涯,也不忘自强,最终他在“风雨中抱紧自由”;我们也看到身陷囹圄,意志不灭,笔耕不辍写出名著《罪与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们也看到忍受了七年寂寞,甘愿过“家庭煮夫”生活,最终一朝飞跃,名满天下的导演李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使他们展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本段举例论证,名人的事例脱口而出,名言警句俯拾即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积淀,论证有力,逻辑严密,气势磅礴)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的话语今日仍声声在耳。诚然,前行的道路上困苦难免,有人因此畏缩不前,缺少正视自己,直面现实的勇气。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即使“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也要“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也要“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般活他个酣畅漂亮!(举鲁迅的例子,论证在困苦面前,要自强、自信、直面现实)
在中唐,同样遭受二王八司马事件等,刘禹锡敢于直面现实,他面对着桃花千树的玄
都观,57岁回京时仍可留下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豪言和一个打不倒的背影;可是,同样累谪的柳宗元却不能正视这事实,丧失了许多“敢想,敢说”的勇气,他不能承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冷清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万千孤独,在47岁早逝——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敢于正视内心,直面现实,才能尽显人生风流!(正反举例,用刘禹锡和柳宗元的例子论证正视内心,直面现实才能尽显人生风流的论点) 
其实,前行的路上困难不可避免,此时若心怀自强和正视,我们就是那指挥若定的军师,驯得了心中的千军万马,也稳得住一朝惶急的军心。在人生的路上,如果厄运来临,那无非是退回原点从新开始,为何不自强不息拼一个酣畅淋漓?既然见证了太多破茧成蝶,化鸱为凤的奇迹,为何不正视自己活一个漂漂亮亮?中国梦方兴未艾,还需要太多风流人物自强不息,正视现实,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样,才能让伟大的中国梦尽显风流,光照四方。(四字短语、整齐的句式,使得这段文字文采飞扬,读来朗朗上口。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道理阐述深入浅出,富有说服力) 
故曰:恨意不必徒生,此心自强终有大爱流光;危机何须自扰,此生正视因以风流谢场。(结尾以一副对联结束全文,再次重申中心论点,简洁而不简单,句式整齐而文意深刻隽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章开篇即引出三个名句,直入中心论点,让人一目了然。接下来,作者旁征博引,列举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通过讲述他们的经历,紧紧扣住自强正视行文。行文过程中,毫不拖沓,结合名言与古诗词,语言极具表现力,读来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积累以及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结尾处的一句恨意不必徒生,此心自强终有大爱流光;危机何须自扰,此生正视可以风流谢场更是堪称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