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农村初中的孩子由于平时阅读面狭窄、文史知识积淀不够等因素,学习文言文倍感艰难,久而久之,心理上畏惧,方法上落后,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这也让很多农村初中的一线教师一筹莫展。在此,笔者想就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解读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评价要求推敲文言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同时,还给出了评价建议:“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推敲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不难发现,作为文言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门槛很低,考查要求也并不高,那为何又会成为农村初中师生的一块“心病”呢?
二、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十余年,对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还算了解。大大小小的教研课、示范课听了不少,发现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教师一面在抱怨文言文难教,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与热情,一面却又毫不犹豫地选择文言文作为教研课、示范课的教学素材。是这些教师勇于探索实践,抑或是有独到的教学心得可供参考借鉴?事实并非如此。综观这些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讲讲作者,读读课文,译译词句,议议问题,不说千篇一律,教学流程也是大同小异,究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的“不作为”。
单就教研课、示范课来概述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似有以偏概全之嫌,随堂课怎样呢?情况恐怕更不容乐观。仍有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偏好通篇逐字逐句地翻译课文,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笔记密密麻麻,且美其名曰:夯实基础。这样一篇短文光通篇翻译就得一堂课,其他环节干脆省去了吧,反正考试也不会考书上的篇目。
三、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