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常见修辞的翻译
班级 姓名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
推敲文言文仍译为明喻。古文中的明喻一般与现代汉语的使用习惯相同,所以直译就行了。
(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 (《赤壁之战》)译文:“船像箭一样往前冲”。
2、暗喻
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译文: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2)古来万事东流水。 译文: 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去的流水一样。
(3)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译文: 秦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 。
3、借喻
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1)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译文: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译文: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
古今汉语在借代的使用上差别很大,如果把借代直译过来,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物。
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文: 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3、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译文:魏忠贤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
4、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译文:沛公承受不住酒力,不能前来告辞。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郡。
三、夸张的翻译
1、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或“快要”。
例:(1)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于是拿着和氏壁退后站在那里,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2)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译文: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快要出不来气,说不出话 。
2、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译文: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四、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应是“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可译为“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
(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应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3)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促织》)
“官贪吏虐”可调为“官吏贪虐”,译为“当官的和差役们都贪婪暴虐”。
五、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
例: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
六、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
例: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我)希望在未死之前(向您)托付这件事。
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之战》)
译文:(我)现在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你在吴地会(决)战。
七、用典的翻译
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例: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乐羊子妻》)
盗泉之水、嗟来之食:侮辱性的施舍
总结古文翻译步骤: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通读全文,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翻译的步骤: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2、斟酌字义,揣摩语气;
3、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4、补略通变,合情合理;
5、如无标点,审慎断句;
6、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备考文言文翻译,我们应该做到——
微观上:
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
准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常用的26个文言虚词,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
宏观上:
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翻译时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基础练习:
<一>翻译下列句子:
1.秦,虎狼之国。《屈原列传》
译文:
2.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译文: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译文: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
<二>小结:得分点设置
①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②古今异义
③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④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使>动、动词使动、形意动、名意动、名作状)
⑤语气揣摩:(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复句关系)
⑥固定结构: 附例
表询问:如……何 奈……何 若……何 谁……者
表反问、商榷、猜度:得无……乎 不亦……乎 无乃……乎 况……乎
何以……为 何……之有
表比较、选择:……孰与…… ……孰若…… 与其……孰若(岂若)
“所”字结构:有所(以) 无所(以) 何所 所以
“者”字结构:形容词+者 动词+者 动宾词组+者 数词+者
课堂练习:
(一)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译文②
(二)阅读下文,翻译加横线句子。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①。旦暮吏来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尔鸡豚②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③ (柳宗元《种树郭囊驼传》)
译文①
译文②
译文③
(三)阅读(战国策·秦策》中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日:"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日:"不闻。"日:"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日:。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昭四壁者?①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 。②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日:。善,谓重公于齐。
《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
译文①
译文②
附译文:
一、当时下大雪,地上积压有一丈多厚。洛阳县令亲自出去察看,见每家每户都扫雪出门,有的去讨要食物。到袁安家门,却没有走出来的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就让别人扫雪。进门,见袁安直挺挺地躺着。就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推荐他做了孝廉。
二、问的人说:“把您种树的道理,移用到当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而已,治民,不是我的职业。可是我住在乡里,看到那些当官的喜欢烦琐地发布命令,好像非常爱护百姓,结果却因此给人民带来祸患。每天早早晚晚差吏就来喊叫:上官有令,催促你们耕好田,勉励你们快播种,督促你们及时收割。早点缫好你们的丝,早点纺好你们的线。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一会儿击鼓把人们聚集起来,一会儿又敲木梆把大家召来。我们小百姓停止吃饭去慰劳差吏,尚且没有空闲,又用什么使我们的生产发展生活呢?所以我们生活困顿又人人疲惫。如果从这点看来,与我干得职业,大概有相似之处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