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情书”怎么办?
上午第一节下课了,我与往常一样提早去教室准备上第二节课。走到教室走廊远远就听到班里有人在大声朗读着什么,等我走到门口看到的是一男生拿着一张纸在朗读,有几个学生围在他身边。学生发现了我就各自回到座位上,那个男生也停止了朗读。我把手一伸,他就把那张纸给了我。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居然是“情书”。看着这封信,我陷入沉思:眼下的孩子已不再像低中年级一样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对异性同学产生朦胧的好感,孩子的心理过早地成熟了。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准确对待和处理“朦胧感情”便是不容无视的事情。此时,我想:假如我武断地当着同学批评他,其结果不但会伤害孩子的心灵,而且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我冷静了下来,把那个写信的男孩叫到教室外面稍作询问,听到上课铃响了就立即上课了。
为了弄清事情真相,下课后我首先叫那个男生把他写这封信的真实原因,以及信怎么到了其他同学手里的情况都写下来。
接着,我看了他写的原因,还问了他父母是否知道此事,他说,他是在家里写这封信的,母亲也看到了,当时只对他简单说了几句但没有把信拿下来。顿时我在想:假设他母亲重视教育的话,让自己的孩子理解到这件事的严重性,不让他把信带到学校,那么班上学生也就不会知道了,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这个母亲怎么那么粗心呢?而他本人把信拿到学校来了假设不跟同学说自己写情书的事,也不会弄到现在被公开朗读的结果。咳,已经没有也许了,事情已经发生了。
既然班上出现了这件事,我就要去处理,而且要把它处理好。那么,理应如何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科学地健全自己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地度过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阶段呢?虽然我以前也遇到过这些事情,但每件事情总有不同的原因,所以,我就上网查阅了相关方面的资料,希望得到专家的一些协助。
专家说:现在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加上各种外界的影响,使很多孩子的青春期提前来临,在心理上也趋于早熟,以过去的年龄标准来衡量现在孩子们的心理发育水准显然已不太适宜。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指出:“人的一生在持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的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的青少年实行青春期教育。”实际上,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使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更科学地理解自己生理、心理的发育状况,更理性地对待自己一系列的身心变化,促动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
当前,虽然很多小学生比较早熟,有些调皮的孩子在互相称呼时比较亲昵,与异性同学交往也比较大胆,但他们的表现实质上是对异性同学一种朦胧的好感和好奇。当孩子长到10—12岁时,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期。尤其是女孩,青春期发育比男孩大约提早两年左右,加之她们比较敏感,对异性同学产生朦胧好感时也会增强理解对方的渴望。此时,深入浅出的、准确的引导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打破男女生之间过度的神秘感,避免这些早熟却不失天真的孩子走入误区,以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如自卑、焦虑、孤独、失落感等等。对他们来说,耐心的疏导教育远胜过粗暴的训斥指责,后者
往往不但起不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反而常常事与愿违,产生较强的负面效果。
怎样写情书看了专家的建议我心里更有底了:不如把这件事当作一个教育的契机!于是,我对处理这件事做了全面的计划:
1、因为这件事班上学生已经全部知道了,倒不如以这次事件为例,给他们上堂心理健康课,当作一次心理辅导。
2、让学生开诚布公地发表对这件事的看法。
实施的结果也是我意料之中的:学生深受教育,发言热烈。
反思:
在处理此事时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是有分析水平和判断水平的,有的时候仅仅一时冲动,所以还是要我们老师以及家长给他们实行正面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