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韩愈的古文理论
韩愈(公元768~824),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这两句话道出了韩愈在中唐时代乃至于在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中唐时代特殊的气候与中国文化发展至此时的时代课题,造就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下面我们来讲两个问题:
一、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与韩愈的原道
韩愈的古文理论以文以载道为基点,同时也对中国古文的写作特点作了阐述。总体上来说,他的古文理论对于如何运用古文来传道教化百姓,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是中唐文人对于日渐衰颓的儒家之道在文学领域的重振。
韩愈出生在中唐时期这一各种矛盾都十分尖锐与激烈的时代。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也就是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韩愈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
韩愈所处的年代,是唐代急剧转向衰变的年代。安史之乱后,藩镇势力尾大不掉,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移到江淮流域,依靠南方物力的支援,唐王朝还能勉强应付边患,平定藩镇的叛乱。
在贞元、元和年间,唐王朝统治者还能保持外表的升平气象,但由于“均田制”的被破坏,连年战争,军费浩大,社会上一大批官僚军士与僧侣靠着百姓的赋税养活,再加上统治者的奢靡无度,致使百姓处于困苦不堪的地步。同时,皇帝信任宦官,腐朽势力控制着朝政,正直官员的谏诤往往受到压制与打击。在这种情况之下,重新恢复儒学的权威,巩固皇权,确立正道,以振兴大唐帝国,就成为一批有志匡世的知识分子进身入世的忧患情结。韩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了他的人生历程与文学活动的。危机四伏的时代,动荡
不安的局势,文化建设面临的课题,造就了韩愈这样的文化伟人。
作为一名文化伟人,韩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于他领导了当时的古文运动,并且在散文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其关于古文运动的理论与杰出的创作实践,改变了六朝以来的骈骊文风,开创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崭新时代。
当然,从文学史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古文运动在中唐时代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各种社会环境与思潮在文学领域中的必然反映,也是中国古代的散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的必然结果。中国古代最早的文章体采用了散句单行的形式。先秦诸子的文章就是用的这种文体,秦汉时代的著名散文家如贾谊、晁错、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的文章沿用了这种文体,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但自汉末以来,儒学衰微,中国古代的文章写作受当时文学自觉潮流的影响,主动追求骈骊对偶,形
成了较为成熟的骈体文。应该说,在骈文发展的初期,它具有抒情性与
华美性的一面,也并不影响内容的表达,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骈文作品,《文心雕龙》这部提倡宗经、征圣、原道文学观念的文学理论名著,本身就是用骈文写成的。
柳宗元的作品不过,到了六朝后期,随着士族审美趣味的华靡空虚,于是骈体文日益走向形式主义,出现了文胜于质的偏向。更重要的是,从帝王到文人沉迷于追逐文章形式的华靡,势必削弱了对儒家道统的信奉,以及儒学作用的地位。因而从北朝的西魏以来,就有一些受儒学影响的文人重倡儒学,要求文体的改革,以文体的复古带动儒学的复兴,进而重振皇纲。例如西魏苏绰曾仿《尚书》的文体作《大诰》,但是过于摹古,不合时流,宣告失败。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的华艳,甚至拿个别文表过于华艳的地方官问罪,文臣李谔上书请革文风。但是这些做法,一则过于简单,二则这些倡导者并没有成功的古文创作范例,而是单纯寄希望于行政措施,故而收效并不大。初唐时期,从帝王到文臣,写作时仍然嗜爱骈文,文风华丽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遏制。天宝以来,萧颖士、独
孤及、梁肃等人在文学领域大力倡举复古主义思潮,先后写出了成功的散文作品,成为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的先河。
韩愈的古文理论及其散文创作出现在中唐时代,又和“安史之乱”后的现实刺激直接有关。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一蹶不振,藩镇割据的势力并未消除,佛道二教势力很大,它们消耗国家大量财富,而且也
与唐王朝的统治发生矛盾。但是贞元二十年间的相对安宁的日子,毕竟给唐王朝带来了暂时的升平气象。以韩愈为代表的古文复兴思潮,正是适应了统治者重振朝纲,加强和巩固大一统专制帝国势力的需要应运而生。为此韩愈不遗余力地宣传与弘扬儒学,抗颜而为天下师,培养了一批弟子,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与声势。韩愈大声疾呼的儒家之道,既有维护封建法权与专制制度的一面,同时也有维护国家统一,施行仁政的一面;也包含着尊崇封建纲常,宣传封建道德的成分在内。他继承了荀子、扬雄、刘勰以来宗经、征圣、原道的文学观念,认为文道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合一的。文以载道,文以明经,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