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韩 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        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哲学论著      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宁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宁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                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
《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
曾 巩——《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
《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
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黔之驴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柳宗元的作品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中道本来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巨大的家伙,就把它当做神,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出来接近它,小心谨慎的样子,不了解它。    有一天,驴大叫一声,老虎非常害怕,逃到远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慌。可是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老虎)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扑向驴。老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地渐渐靠近驴子,碰撞靠近,冲击冒犯它,驴禁不住怒火,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这件事,想:"它的本事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怒吼,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
【年代】:宋
【作者】:苏轼
【作品】:水调歌头
【内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