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的:1.把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3.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明白得作者的“养人术”。
教学设想:[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难点]明白得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教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确实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专门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二、简介作者。
柳宗元是闻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导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表达了那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奉献是专门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
三、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领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峻,“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担地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因此“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确实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能够获得那些信息?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确信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柳宗元的作品
五、课文分析。
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
[注释]橐tuó驼:骆驼。偻lǚ:脊背弯曲,即伛yǔ偻病。类:似,看起来。号之:称他为。名:起名,名动。因舍其名:因此舍弃他的(原先)的名。舍,舍弃。云:句末语气词。
[译文]郭橐驼,不明白(他)原先(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看起来骆驼一样,因此乡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专门好。给我起那个名字本来就专门恰当dàng。”因此舍弃他(原先)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
[分析]1.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
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淳朴、具有丰富体会的植树能手。
[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外号流行。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简评]“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专门亲切。驼竟以为起得专门恰当,舍弃自己原先的名字,如此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
人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阅读的爱好。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同一样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引]什么缘故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驼自信什么?
第二段:[注音]徙xǐ硕shuò蕃fán窥kuī伺sì
[注释]业,以……为业,名意动。为观游:以(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卖果者:指种树卖果营利的人。争迎取养:争着把(他)接来,养在家中。指雇用郭橐驼。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虽:尽管。莫:无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如:赶得上。
[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观看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同时多。其他种植的人尽管背地观看,效仿仰慕,没有能赶得上的。
[分析]1.橐驼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1)从欢迎他的人看,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人物。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面)。这说明他种树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技术的全面。
(2)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什么缘故“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这说明他的种树技艺精湛,不仅所种的树不怕“移徙”,而且“他植者莫能如也”。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缘故。
小结橐驼种树本领:A技术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B所带际遇——争迎取养;C技艺精湛——不怕“移徙”;D他植者莫能如也。
2.那个地点写橐驼种树本领全面精湛---“技高”,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
明确:从两方面--人、树(侧面、正面),侧重于侧面描写。
[述评]乡在京畿,名曰丰乐,颇有些传奇彩。作者先说橐驼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迎取养”,再说他身手不凡。说欢迎他的人,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谈到了两种不同的需求,
写出橐驼技术全面。说他技艺精湛,也点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他种的树不怕“移徙”,有“树挪活”的奇异;二是他种的树具有全优的品质,枝繁叶茂,早熟多果。最后,用“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点染一笔,更增加了玄妙气氛。
段意:转入正题,道出郭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连续学习课文。
第三段:[注音]孳zī莳shì长zhǎng
[注释]焉尔:语气词连用。全:保全。得:获得。害其长zhǎng:妨害它生长。硕茂之:使之硕茂。硕茂,那个地点是使动用法。早而蕃之:使它果实结得又早又多。早、蕃,那个地点也是使动用法。顾:回头看。爪:用爪抓破,名动。验:检验、观看。故不我若也:即“故不若我也”,宾语前置。何能为:即“能为何”,能做什么。宾语前置。
[译文]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回答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啊,(
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的本性进展而已。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差不多如此做了,不要(再)动,不要担忧,离开后就不再去看。(那)种植(小心得)像对待小孩,(那)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掉了,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可不能丧失了。因此我不妨害它长而已,(并)不是有能使他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同时多(结果)的(本领)啊。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如此。(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给树培土啊,假如不是过多确实是不够。假使有能不如此的,则又爱它太情深,忧它太过分。早晨观看,晚上触摸,差不多离开而又回来看。严峻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动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依旧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比一天远去。虽说是爱它,事实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忧它,事实上是仇恨它:因此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分析]1.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也确实是“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奇异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是总括种树体会,也暗含了全文的寓意。
2.在这以下,他从几个层次上作了具体论述?
明确:先谈“木之性”,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次谈种植方法,从实践上进行总结。然后中间插入议论,重新强调了顺其自然的观点。接着,又从反面申述,批判“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专门指出顾虑重重、过于用心的危害。最后,以“吾又何能为哉”发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说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结构图:
总括分述
1木之性(理论说明)
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顺其自然(议论)对比衬托
4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反面申述)
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