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石室外语学校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花
(唐)钱起
山花照坞复烧溪,树树枝枝尽可迷。
野客未来枝畔立,流莺已向树边啼。
从容只是愁风起,眷恋常须向日西。
别有妖妍胜桃李,攀来折去亦成蹊。
(1)一,二两句写出 “山花”怎样的特点?
(2)“借花喻人”是这首诗一大特,请就此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3.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4.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
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______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心情。
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1)《饮酒》“此中有真意”一句中的“此中”具体指代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请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解。
(2)有人说,可以从陶弘景《诏冋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诗中读出陶渊明《饮酒》(其五)里的“悠然”来,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1)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
(2)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9.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上
【明】孙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①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释:①倩:请人代自己做。②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______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_______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11.古诗阅读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①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驿亭:古代旅途歇息之处。秦观在1096年被贬谪至郴阳道,夜宿驿亭。
(1)结合知识卡片及背诵积累,可推测出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龟虽寿
B.浣溪沙
C.如梦令
D.采桑子
(2)“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这首诗的“景语”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情语”?
1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
唐·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①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②有家归未得,杜鹃③休向耳边啼。
【注解】①著:吹入。②等是:等于。③杜鹃:鸟名,即子规。
(1)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写诗的时节。
(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14.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 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15.古诗文阅读
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郊
唐 钱起
水绕冰渠渐有声,气融烟坞晚来明。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1) 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但春的阶段有所不同。第一首诗的阶段是,第二首诗的阶段是。
(2)借物抒怀是诗歌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两首诗中的“风”这个物象,简要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首联虚中有实,虚写的内容是 1 , 实写的内容是“黄鹤楼”。
(2)比较本诗尼联与《渡荆门送别》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写法和情感上的异同,填写下表。
《黄鹤楼》尾联 | 《渡荆门送别》尾联 | |
不同的写法 | ① 1 | ② 2 |
相同的情感 | ③ 3 | |
1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初”、“暖树”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高低”二字与诗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
(2)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古诗词鉴赏。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说说“此中有真意”中“真意”的含义。
(2)本诗中诗人的精神追求与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表现的颇为相似,请结合他们这两首作品说说其相似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彩艳丽,开得旺盛。
(2)借无名分却因自身艳丽引来众人仰慕的山花,比喻有真才实学但不张扬的人。表达了作者对具有不炫耀,注重蕴积品性的人赞美之情。
2. (1)曲径通幽;悦
(2)“静”指“万籁俱寂”,“动”指“钟磬音”,作者以动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解析】【分析】⑴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
饮酒赏析成了优雅的意境。幽静的竹林里,一条小路通向深处,禅房前后花木茂盛。此联主要描写静景。“幽”字着重突出了此景的寂静,而这种静不是一般的静,是一种具有诗意的静,因为此联中还有一个“深”字,这两个字互相映衬。繁茂的花木和幽静的竹林互相映衬,再加上一条通往深处的僻静的小路。
⑵“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都”,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都寂”出于此句。“磬”,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或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故答案为:⑴曲径通幽;悦;
⑵“静”指“万籁俱寂”,“动”指“钟磬音”,作者以动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深远来衬托环境的幽静。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成语和炼字。答题时应注意,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
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答题时应注意,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3. (1)“惊回”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万籁无声之时,鸥鸟被突然响起的鱼板敲击声惊醒,成片地竞相飞回的情景,产生了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意对即可)
(2)示例:不可以。原题中的“夜”字点明时间,与诗句中的“三更月”相吻合;从“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可以体会到佳句偶得的意趣,而“寻”字显得刻意,与诗歌的意境不符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