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饮酒(其五)》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隐士,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他是谁?(陶渊明),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他的诗《饮酒》(其五)。
二、目标
1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出诗的韵味;
2 通过欣赏诗歌,领略诗歌意境,体味“炼字”之乐;
3、品味诗歌语言,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三、原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四、注释
①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③尔:如此,这样。
④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辩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五、诗意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
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
傍晚时分南山蒸腾着美丽的云气,飞鸟相伴飞回家。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六、赏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有《陶渊明集》。
他是东晋一位著名的诗人,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他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他的一篇《桃花源记》,建构起一幅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令后人永远怀想。
他就是陶渊明,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2、写作背景
《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隐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看破东晋黑暗,隐居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的侵扰,感慨甚多,于是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八、问题探究饮酒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参考:
“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功名利禄。
(2)“心远地自偏”“远”的对象是什么?
参考: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参考: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
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4)从炼字的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参考: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5)“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
不好。“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的心境相映衬,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参考: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十分美丽,成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参考:
“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8)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参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十分美丽,成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9)结合我们学过的陶渊明的其他诗文,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陶渊明的思想精神?
参考:
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九、诗歌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十、课堂小结
1、这首诗是作者自叙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基础过关】
1.《饮酒(其五)》是(朝代)的写的一首诗,该作者字,名,世称 , 自称。诗人。有《陶渊明集》。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陶渊明②草庐③喧闹④篱笆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结庐:
②人境:
③尔:
④心远地自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