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YUWEN KETANG
教师•TEACHER2021年1月
Jan.2021
林玉春2,林子昕3
(1.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2.内蒙古赤峰市新惠中学,内蒙古自治区赤峰024000;
3.赤峰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024000)
摘要: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鉴赏、解读此类散文时,大多只关注“言”而忽视“文”,为此需要文言并重,在关注“文”的过程中,可以另辟蹊径从章法的视角去解析此类散文的布 局谋篇技巧,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文章以三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为例,比较分析了此类散文记事、绘景、抒情和说理的写法技巧,明确了此类散文的鉴赏重点,为鉴赏此类散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游记散文;谋篇布局;议论说理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7-25文章编号:1674-120X(2021 ) 02-0040-02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而古代山水游记类 散文又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好古代山水游记类 散文至关重要。但是在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教学中,许多 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言"的教学上,把一篇文章肢解得 七零八碎,侧重于语言文字的解析,给学生讲特殊句式、虚 词用法、实词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并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不能只把 重点放在‘'言”上,而忽略了“文”的教学,正如钱梦龙先 生所强调的那样“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 的任意堆砌”m,或者割裂了 ’‘文”与“言”的联系,没有 有机结合起来。因为这样的教学会遏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 升,缺失审美的鉴赏与创造,阻断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并 且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也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不能有机整合 在一起,形成体系。
为此,我们在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时,在关注“言”的同时要关注‘‘文'’。对"文”要有总体把握,要深入挖掘 文中所蕴含的智慧,传承与理解其中的文化。古代山水游记 类散文常常融记事、绘景、抒情和议论于一体,常常借助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艺术 手法来传情达意,阐明观点。所以,我们在学习鉴赏这类散 文时,要学会从整体出发,深入掌握其布局谋篇的技巧,剥茧抽丝,逐层深入。现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兰 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散文为例简要分析 其布局谋篇之技巧。
—、简洁记事
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开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交代了集会的时间,"会稽山阴之兰亭交代了集会的地点,“修禊事也"交代了做何事,’‘贤毕至,少长咸集"交代了参加集会的人物。寥寥几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交代得一清二楚。
在苏轼《赤壁赋》的开篇,作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时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人物“苏子与客”,事件"泛舟游’’,地点‘‘赤壁之下",可谓简洁之至,毫不啰唆。
在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在文末补充交代了 时间‘'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人物“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 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事件和地 点在文章题目就已点明,也可谓既简洁又清楚。
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一下,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在记事上 大多极为简洁,主要内容就是清楚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 事件。究其原因,叙事不是行文之重点,重点应为抒情和说 理。这里只是做一个铺垫,起引导作用,这种写法非常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独特绘景
《兰亭集序》的绘景部分,只选取了 “山”,用"崇山峻岭"来描绘;“竹”,用"茂林修竹"来描绘;"水”,用‘‘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来描绘;“天气”,用“天朗气 清,惠风和畅”来描绘。随后辅之以人们在此美景
下的集会 活动,如流觞曲水、畅叙幽情、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视听 之娱等。作者选取的景物独特,视角独特,活动独特,感受 独特,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赤壁赋》的绘景部分,写了清风、水波、月亮、白露、水光等,这些独特景物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了美好的氛围。苏子就是在这种场景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苇凌波,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同时以自己对歌声的感受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新媒体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Y B070 )。作者简介:林玉春( 1973—),男,内蒙古赤峰人,高级教师,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校课程与教学;
林子昕(2000—),女,内蒙古赤峰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040
语文课堂2021年1月
开启了下文的抒情和议论。
{游褒禅山记》的绘景部分,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了碑文漫灭,山下平旷,前洞窈然,后洞奇特。这部分也 为下文作者发表观点奠定了基础。
可见,绘景要比叙事稍详细些,因为下文的抒情和议论 都要以此为基点,由此而发,但是绘景不是全景照相式的描 摹,而是有选择有重点的,从独特的视角去描绘,以便为下 文的抒情说理准切入点。
三、 真挚抒情
文章的记事,引发作者对景物的描绘,景物的描绘自然 而然又会触发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对情感的抒发,可以采用 情景交融的手法,也可以用触景生情的手法,还可以用借景 抒情的手法,其目的就是把情感写得真挚。
在(兰亭集序》中,文人墨客置身于山水美景之中,情 绪高涨;流觞曲水,赋诗展才,畅叙幽情,雅兴十足;仰观 宇宙,俯察万物,耳目尽享,欣喜至极。‘'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就是写的集会之人在尽享美景之后 的愉悦情感的自然流露。作者在这里极写赏景之后的乐,意 在和下文的悲形成反差,使“乐极生悲”形成一定的张力,深化作品的主题。
在《赤壁赋》中,苏子与客完全融于所绘之景中,物我 两忘,合而为一,饮酒乐甚,浩浩乎,飘飘乎,羽化登仙,可谓步入仙境,享受至极。紧接着扣舷而歌,借歌声抒怀,慨叹“望美人兮天一方”,特别是对洞箫之声的感同身受,久久压抑在心中的情感迸然而发/_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表达了心声。简要回顾一下,作者的情感表达痛快淋漓,毫不掩饰,真挚感人,作者的情绪也是由乐及悲的,同时为下 文"苏子愀然”而引发的主客式问答做好铺垫,使之顺理成章。
在《游褒禅山记》中,作者因仆道之碑,其文漫灭,所 以对"花”“华"之音,总感觉’'盖音谬也”,应予以辨析,表达了作者对其有所质疑的不安情感。还有下文随众人而出,不能深入后洞见奇景的后悔之情。其言"方是时,余之力尚 足以入,火尚足以明”,对不能深入后洞总感觉留有遗憾,"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便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悔 恨之意。其情感抒发直接而真挚。
可见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抒情是基于所写之景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含情,情融于景,有感而发,自然流露,不矫揉造作,易于感染读者。另外,每一处绘景都 是有其写作目的的,都是为引起作者相应的情感反应,同时 这种真挚情感为下文的说理议论做好了心理预设。
四、 深刻说理
文章如果没有前面的记事、绘景、抒情做铺垫,开篇即 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是显得特别突兀?是不 是显得特别生硬?是不是令读者难以接受?反之,如果有前 面的记事、绘景、抒情做层层铺垫,后面的说理议论就会水 到渠成,读者就会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易于认可接受。
在《兰亭集序> 中,作者尽享美景之后,快然自足,却 不知老之将至,情感出现了一个逆转,乐极生悲,慨叹人生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之大,令人痛哉!面对苦短人生,作者又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慨叹,又由消极被动转为积极应对。此番议论无疑是给读者“一场思想 的洗礼,告诉我们生命不是虚妄,对生命应该持有积极、珍 视的态度,有所作为"121。
在《赤壁赋》中,作者承上文的写景抒情,巧设主客问 答的形式对人生展开讨论,由歌声谈及诗词,又由诗词谈及 孟德,随之,又对孟德做出评价:能行军打仗,又能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也。但作者话锋一转,发出慨叹:如今安在哉9
连曹孟德那样伟大的人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故去,历史 是无法悖逆的,更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渔民樵夫呢9自然而然地联系到自身,深感自己"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粟”,继而慨叹人生须臾,寄希望与明月长终,可是这只 是幻想,只能"托遗响于悲风”。接着,作者借助水与月的 变与不变的辩证分析,禅意解读,劝告你我,要珍视所拥有 的人生,积极面对,尽享大自然所赐。
我们再来看《游褒禅山记》的议论部分,基于文中前面 的记事,作者的情感是有所质疑和有所后悔的。在这种情感 的催发下,作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意在告知读者,伟大的成功常在高深 险远之处;二是,要想取得游险远之观的成功,需要有志、力、物的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意在告知读者要想在事业上 取得成功需要调动志向、毅力、财力等诸多因素,形成合力;三是,学者对待学问要深思而慎取,对待知识学问不能想当 然,要治学严谨,谨慎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否则,可能贻 笑大方。读完全文,你会惊奇地发现,作者前面的叙事、绘 景、抒情,其实都是为后面要发表的议论做铺垫。这些议论 才是作者所得,才是作者要告知读者的道理,才是这篇文章 的重点之所在。游记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取材广泛,表达自由,颇受古代文 人墨客的喜爱。但是,我们对此类文本的解读,不仅要关注 作者所记的事,还要赏鉴山河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更重 要的是要从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悟中获得启示,深挖古人 的智慧,体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以,山水游记类散文 的记事只是一个引子,绘景触发情感,情感引发说理。我们 在解读作品的过程中会发现"文言文的章法考究处、炼字炼 句处,往往就是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精髓处”131。所以说,从文章的章法入手,我们就能深入体会到作者布局谋篇之精 巧,逻辑思维之缜密,字斟句酌之用心,情感抒发之细腻,观点见解之深刻。鉴赏完此类散文,你会惊呼,作者记事之 简,绘景之美,情感之真,说理之深。并且能深刻体悟到作 者在章法方面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层层铺垫,环环相扣;情景交融,由情入理;布局精巧,浑然一体。读后,既有多 元审美的享受,又有人生境界的提升,岂不快哉!
参考文献:
[1] 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
(4):25-27.
[2] 赵倩茹.高中古代写景游记散文“情”“理”教学研究一一
以苏教版教材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 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14.
04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