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忽如寄》
最近看的书是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人生忽如寄》,同样把书中我觉得有意思的观点和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文中划线句子为书中原文)。 时间即是生命。
局促在城市里的人走到原始森林里来,可以嗅到“高贵的野蛮人”的味道,令人精神上得到解放。
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清新空气。喘过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团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此生此世持戒,此生此生受福,死后如何,来世如何,便渺茫难言了。我对于在家修行的和出家修行的人们有无上的敬意。由于他们的参禅看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在此生此世证无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心里。 这本书看完
有几周了,一直没来得及静下来写读书笔记,今天趁早起就赶紧写了下来。这本书是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阅读过程中发现好几篇文章都在其他一些期刊杂志上看过,或许是几年前,也或许是不久之前。文章内讲的一些具体事项再读已陌生了,但整个文章的感觉和语调,是熟悉的。 梁实秋先生是大陆人,但后半生都在台湾生活,不知为何,阅读台湾作家,或者在台湾生活过作家的文章,总觉得有一种“小清新”之感。他们关注生活品质,关注自我的小情绪,内心柔软,语句简洁,看完后总觉得有种解压的效果。或许是因为之前台湾经济比内地发展的快,那边的人比内地的人更早开始关注品质生活的原因吧。 我总觉得散文是一个最适合窥探作家真实生活状态的方法,因为作者会在一篇篇短小的文章里比较诚实的去描写他对万事万物的经历和看法。散文不像小说或其他严肃文学,它比较自由,比较懒散,比较不被注意,与其说是作家呕心沥血之作,倒不如说是作家随意的生活日记。所以,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作家真实的一面,或许会暴露的更多。 人生忽如寄,一切都在飞逝,唯有眼前之事物,才是当下最能确认的。未来会怎样?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似乎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认真感受当下之悲喜了。
最后,分享一首书中提到的波斯诗人的诗:
Into this universe,and why not knowing,Nor whence,like water willy-nilly flowing;And out of it,as wind along the waste,I know not whither willy-nilly blowing.不知为什么,亦不知来自何方,就来到了这世界,像水之不自主地流;而且离了这世界,不知向哪里去,像风在原野,不自主地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