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三峡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2.体会作者写作中总分结合的层次美和变化多姿的写景方法。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多义词语、特殊句式和修辞手法,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习惯。
4.感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郦道元及其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2.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你认为什么样的地势才称得上“峡”?
是的,“峡”的基本特征应为两山夹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壮观瑰丽的三峡风光。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0 三峡 (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作者的情况,在课堂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生平好学,博览全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成年后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后又游历秦岭
、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写《水经注》。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水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记述江河分布的地理专著,旧说是汉末桑钦所作。郦道元嫌其过于简略,便为之作注,使原文内容大为丰富起来,所以叫作《水经注》。这部书兼有科学性与文学性,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地理著作。郦道元注《水经》跟一般注书不同,《水经注》中有的引证古籍,有的描述亲身见闻,把祖国的河流所经过的重要地区的民情习俗、民间传奇、历史故事穿插其中,内容非常丰富,字数比原文多出几十倍。每条注文几乎都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不论是文学上还是地理上的价值,都大大地超过《水经》本身,对于后世散文的影响很大。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三峡教案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6)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课的课文朗读,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7)
预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读和朗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出示课件8)
(学生讨论,然后抢答。)
学生1:山。
学生2:水 。
教师归纳:作者是从山和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一)学习第1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1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9)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1段的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0)
预设: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了天空,遮蔽了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1.读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
教师:同学们,读课文的第1段,说说三峡之山的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1)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归纳回答。)
语句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学生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三峡之山的连绵。
学生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三峡之山的高耸。
教师:我们把描写三峡的这段文字与下面这段节选自《宜都记》的文字比较阅读: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选自《宜都记》)
教师:同学们,读完这段后,看出什么?
预设:两段文字都描写三峡的高峻、长度。
2.这段中有哪些一词多义的词?一。(出示课件12)
(学生仔细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回答)
学生:自三峡七百里中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
3.在这段中,有没有通假字?(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本段文字,然后寻勾画回答。)
学生: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缺口。
(二)学习第2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课文第2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3)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这段内容,下面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4)
学生: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遇到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这样快啊。
教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然后分析回答。
语句展示: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有奇山必有异水,读第2段,说说三峡之水的奇特之处。(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1:“沿溯阻绝”写水势大、猛。
学生2:“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水流迅疾、奔放。
教师: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阅读一下,读后说说读后感。(出示课件16)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