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让路还是路让树”不必纠结
作者:盛会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7期
    日前,正在拓宽建设中的江苏省启东城区建设南路,平坦开阔,与黄浦江路口交叉处,赫然矗立着一棵10 多米高的老椿树。启东城市建设选择为古树“让路”,经过有关部门调整施工方案,目前百年老树依然生长在原地,枝干遒劲。让路
    城市建设为古树“让路”,这个看似细微的举动,映照出一个城市的情怀与品格。诗经有云:“唯桑与梓,必恭敬止。”古树名木是活的历史、活的文物,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古树不仅具有自然生态方面的价值,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是岁月沧桑、人事更迭的见证。所以说,保住古树才能留住乡愁。
    然而,一些地方在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古树名木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由于古树名木的珍稀性,名木制作的工艺品价格接连走高。一些地方盲目推动“大树进城”,古树名木被擅自移植、盗伐盗卖的现象时有发生。古树名木保护更大的挑战,是道路建设和城镇发展。面对这些“拦路树”,是“树让路”还是“路让树”,往往成为两难。“树让路”虽操作简单但容易破坏环境原貌,而“路让树”面临增加动辄数
百万上千万元的工程成本的风险。
    值得欣喜的是,为了保护古树名木而临时修改设计规划的事,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受到众的好评。但点赞的同时还须指出,古树“占道”是一个伪问题,古树“被占道”才是真问题。“先有路还是先有树”并非像“先有鸡先有蛋”那般缠夹不清。如果我们的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在规划与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对古树的保护,在“招拍挂”的环节就明确规定一条:“古树不能动!”那么在建设过程中还会遭遇“树让路还是路让树”的纠结吗?
    古树名木是城市与自然的联系,让城市能感受到自然的呼吸、光阴的变化。为古树“让路”就是为我们留住乡愁,如果古树不再,纵然道路如何四通八达,我们也难以嗅到绿与古老的气息。我们希望,为古树“让路”这种对自然文化的尊重,能成为一种惯例与制度,保护好城市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我们更希望,有关部门能从制度设计的高度,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以明确法律责任、细化保护标准,对古树实行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