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2、情感目标:
对自然界中的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3、教法、学法:
1.利用多媒体演示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图片进行讲解和交流。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以及用“微粒运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五、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烧杯、锥形瓶、热水、冷水、气球皮、橡皮筋、气球、肥皂泡、高锰酸钾、玻璃管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课下你们有没有玩过乒乓球呢?之前老师不小心把乒乓球弄扁了,你们能帮忙想个办法让它们鼓起来吗?
  教师出示两个瘪乒乓球(其中一个是破裂的)。
生:用热水烫。
2.教师演示用热水烫瘪掉的乒乓球。
3.师问:
(1)为什么一个鼓起来了,另一个没有鼓起来?
  生答:另一个乒乓球破裂了。
(2)为什么这个乒乓球能鼓起?
生答:1.乒乓球受热膨胀了。
      2.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了。
(3)师:谁受热膨胀了?是乒乓球还是球内的空气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设计实验观察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
1.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猜测:空气受热、受冷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这种变化我们不容易直接看到,你们能想办法看见空气体积的变化吗?
3.学生探讨、汇报。
4.谈话:你们能用想到的这些材料进行实验吗?你们想要选择什么材料?怎样做实验?
5.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7.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8.提问: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9.总结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受冷后体积会缩小。
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
(1)提问: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2)学生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让学生尝试总结回答。
(4)播放课件,教师解释: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的运动着。当物体受热升温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的体积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温度降低后,微粒减慢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就缩小了,物体的体积就缩小了。
(5)提问:现在同学们明白为什么瘪乒乓球用热水烫一下会变圆的道理了吗?(瘪乒乓球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使瘪乒乓球变圆了)。
比较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有什么不同:
1.教师演示,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空气的热胀冷缩变化得更快,更明显。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一: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为什么会爆裂?(夏天日光比较足,气温较高,车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而导致车胎爆裂。)
问题二:孔明灯为什么会飞上天空?(孔明灯会飞上天是因为灯内部燃烧,气球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密度减小,气压相应减小,这就使得气球能够上升。)
七、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起探讨了物体为什么会热胀冷缩,还知道了空气的热胀冷缩比水的热胀冷缩变化得更快,更明显。
八、板书设计:
空气的热胀冷缩
  受热      体积变大
  受冷      体积变小
空气的热胀冷缩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些研究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和技能,对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仅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还具备了一定的生活感知经验。但对于如何揭示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以及如何合理解释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却缺乏深入的探究和了解。
空气的热胀冷缩
【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