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下1.6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设计
课题
食物链和食物网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模型”的观察、分析与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3.科学态度目标
能正确认识动物间的食物关系,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重点
引领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建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科学概念。
难点
引领学生在建构食物链概念时要从植物开始,明白箭头指向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田野里的绿豆苗越长越大,里面生长着一些有杂草和小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绿豆苗与周围的生物会有什么联系呢?
思考
聚焦问题,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食物链
1、一生活在绿豆苗周围的生物有哪些,把它记录下来。
2、有些小动物可能躲在植物丛中,有没有被动物吃过的痕迹,推测是什么动物吃过绿豆苗。
3、在绿豆苗丛中发现的动物,哪些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例如,
小结: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动物吃掉。
4、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能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吗?
【提示】箭头指向吃者
明确:
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小结: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5、动物消耗食物是为了而获得能量。在食物链中,能量是怎么传递的吗?
明确:
绿豆苗被蚜虫吃,绿豆苗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蚜虫;蚜虫被瓢虫吃,蚜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瓢虫;瓢虫被蜘蛛吃,瓢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蜘蛛。
二、套筒游戏
1、游戏材料:四个大小不同的套筒,从小到大依次贴上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2、游戏要求
    ①将这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用套筒表示出来,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
②如果用“文字”和“→”表示这四种食物关系,你会怎么表示?
③理由是什么?
3、游戏过程
①把印有不同生物的纸卷成桶状,做成套筒。
②绿豆苗套筒套入到蚜虫套筒,蚜虫的套筒套入瓢虫套筒,瓢虫套筒套入蜘蛛套筒中。这样,一条食物链的套筒就做好了。
4、汇报交流
    绿豆苗被蚜虫吃,我们就把绿豆苗套筒套入到蚜虫套筒中。这样,既能表示绿豆苗被蚜虫吃了,又能表示绿豆苗被蚜虫吃了之后,能量流向蚜虫。蚜虫又被瓢虫吃了,所以蚜虫的套筒套入瓢虫套筒中。蚜虫被瓢虫吃掉后,能量又流向瓢虫。瓢虫又被蜘蛛吃,我们继续把瓢虫套筒套入蜘蛛套筒中。瓢虫被蜘蛛吃掉后能量又流向蜘蛛套筒中。
5、游戏结论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
三、食物链的表示
用“文字”和“→”表示这四种食物关系
(写在磁铁纸上,汇报时黏贴在黑板)
1、方法1:蜘蛛 ←瓢虫←蚜虫 ← 绿豆苗
  理由:蜘蛛体型最大,瓢虫其次,蚜虫体型最小,绿豆芽是植物。体型大的动物一般比较厉害,会吃比它小的动物,而蚜虫是吃植物的。
2、方法2:绿豆苗→蚜虫→瓢虫→蜘蛛
  理由:绿豆苗被蚜虫吃,绿豆苗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蚜虫;蚜虫被瓢虫吃,蚜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瓢虫;瓢虫被蜘蛛吃,瓢虫的营养和能量会流向蜘蛛。
3、小结
通过同学们对四种生物的关系描述,可以概括出两种表达式:
①谁吃谁:蜘蛛吃瓢虫,瓢虫吃蚜虫,蚜虫吃绿豆苗。记作:蜘蛛 ← 瓢虫 ← 蚜虫 ← 绿豆
②谁被谁吃:绿豆苗被蚜虫吃,蚜虫被瓢虫吃,瓢虫被蜘蛛吃。记作:绿豆 → 蚜虫 → 瓢虫→ 蜘蛛
4、讨论:哪一种说法最符合食物关系的本质?
明确:
为了更好地表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科学家们从“营养”流动的角度来描述,就是:绿豆植株中的营养流给了蚜虫,蚜虫的营养流给了瓢虫,瓢虫的营养留给了蜘蛛。可以用箭头“→”表示营养(能量)的流动过程。
记作:绿豆→蚜虫→瓢虫→蜘蛛
5、在绿豆苗生长的地方再出几条食物链,用套筒游戏与同学交流食物链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如,落叶被蚯蚓吃,蚯蚓被小鸟吃;小草被蜗牛吃,蜗牛被小鸟吃。
四、食物链的特点
观察套筒游戏中的食物链,它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绿豆 → 蚜虫 → 瓢虫→ 蜘蛛
落叶→蚯蚓→蚯蚓→小鸟
小草→蜗牛→蜗牛→小鸟
小结: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开始于植物,流向较凶猛的动物。
五、食物网
1、画食物网
(1)要求:从绿豆苗与周围生物的食物关系出更多的食物链;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单上用箭头表示绿豆苗与周围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温馨提示:如果两种生物间已有箭头连接,第二条食物链时就不再画箭头;不清楚的食物关系可参考导学单上的“信息锁定”栏目。
(3)学生活动成果展示,集体修正。
2、交流食物网
小结: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我们把这样的食物关系网叫做食物网。
3、讨论
在“食物网”中,如果一种生物数量减少了或者消失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明确:
如果瓢虫数量减少,蚜虫因减少天敌会大量繁殖,绿豆苗会大量减少。以瓢虫为食的动物在短时间内不会减少,毕竟它们的食物来源比较多。
六、合作探究:做模拟食物网的游戏
(1)游戏规则
一个小组拿着一个塑料圆环代替某一生物,两名观察者拿着彩线去穿过相关的塑料圆环,表示食物关系,一种颜的线代表一条食物链;小组放掉塑料圆环,表示这一生物的减少或灭绝。
(2)游戏步骤
    ①选择班里的2名同学作为“生物考察员”,将剩下的同学分成8~10组,每组同学分别扮演一种生物,共同用手握住一个圆环,思考在田野绿豆苗丛中能吃谁,又会被谁吃掉。
②"生物考察员”将田野食物网里的几条食物链用“线”和“圆环”联结起来,形成“食物网”。
③减少一种“生物”的数量或者去掉其中的一种“生物”,观察分析游戏中的“网”会发生什么变化,思考自己扮演的生物会不会受到影响。
(3)游戏视频:播放视频
七、课堂练习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能正确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蝉→螳螂→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
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若昆虫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八、作业布置
    ①绿豆苗和生活在它周围的生物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
②绿豆苗生长所需的条件是怎样获得的?绿豆苗又为它周围的生物提供
了哪些条件?
③举例说明自然界的生物之间有着哪些食物关系。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回答
做游戏
书写、交流、比较
讨论
继续做游戏
比较,交流
在书上画
交流
讨论
做游戏
做练习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绿豆苗圃中的生物和讨论生物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绿豆苗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环境,为下一节课《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做知识储备。讨论“哪些动物会吃绿豆苗?它们又会被谁吃掉?”,既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动物为生存而吃食其他生物的理解,避免学生对不同动物产生好恶心理。
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进行能量的流动,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帮助学生梳理能量的流动过程,告诉学生“食物链”概念,引导学生形成认识: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吃掉,就相当于给这种生物提供了能量,能量依次传递。
通过让学生发现不同食物链之间存在的共同点,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方向都是从低级的植物开始,流向最高级的肉食动物。
通过寻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稳定性。
完成达标测评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动植物所需的能量(养料)在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依次传递着。我们认识到保护一种动植物就会保护很多种动植物。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