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经、书简介
    《四书·五经》“四书”的名称,是从南宋宋孝宗赵?淳熙年间(公元五经四书11741189)才开始有的。当时的大理学家朱熹,特从《礼记》一书中,提出《大学》、《中庸》两篇独立成书,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子书”,也叫做“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指《易》、《书》、《诗》、《春秋》、《礼》五部书。这几部经典,流传到今,已经两千多年,同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死后,弟子们把平日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成书,叫作《论语》。全书共20492章。《论语》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它的体裁很像后代的语录。其中有记孔子所言,有孔子答弟子所问,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曾有人将《论语》比作西方的《圣经》。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精华与糟粕的杂阵。因它不少内容属客观真理、属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汲取其精华和智慧,这也是孔子的思想及《论语》2000多年历久不衰的缘故及其魅力所在。
《大学》《大学》阐述了儒家的社会政治观点。按传统说法,《大学》的传文是孔子的门生曾参所作。书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三纲领”指的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也是格物(研究事物)、致知(学习知识)的基础。
《中庸》《中庸》是儒家宣传封建道德的一部伦理教科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传。书中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来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所谓“中庸”,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要求人们的言行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中庸”的人生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起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孟子》7篇,是孟子的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述。里面记载着孟子的政治活动和对某些学术问题的观点以及和其它学派的一些争论。《孟子》的文字辞锋犀利、气势雄健、说理精辟流畅,轻松幽默。它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周易》《周易》在先秦思想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一部书。又称《易经》,还简称《易》。“
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不易三义。相传为周人所作,孔子整理过,故名《周易》。又有释“周”为周密、周疏、周遍之义则与“易”义对举。《周易》包括“经”与“传”两部分:“经”是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传”是后人为“经”所作的解释。《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并且对这些现象又力图作种种解释和说明,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因此,《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宗教迷信书,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周易》儒家称为“六经”之一,被汉代古文经学家列为经之首。
《尚书》又称《书》、《书经》。“尚”,即“上”意,上代以来之书,故称《尚书》。是上古的政治论文集。书中记录了上自唐虞、下至商周统治者的一些誓词、文告、训示、诰诫等等。这是一部历史档案汇编,它包括了许多篇不同时代的史料,有些最古老的档案文献,其时代距今已有3300多年。由此可见,《尚书》在全世界著名的古老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汉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称其《诗经》,沿用至今。书中所收集诗歌,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编辑成书的春秋中叶
(前6世纪),前后历时约500多年。共收集诗歌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诗经》中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排的。由于《诗经》都是古代的乐歌,所以《风》、《雅》、《颂》可能是音乐上的分类。《风》就是声调,《国风》就是地方乐歌;《雅》是正调,是宫廷的乐歌,《大雅》是古乐,《小雅》是新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相传孔子曾经审定过《诗经》,他强调说:“不学诗,无以言。”还把《诗经》列为主要科目教他的学生。到战国时《诗经》便列为儒家经典。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