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之《大学》
“四书”是儒要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所谓“四书”是指《大学》、《中庸[yōng]》、《论语》、《孟子》这四本书。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经由孔子的学生曾参【céng cān】整理成文,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主要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这也成为儒家传统思想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和最高的理想。
《大学》虽然只有2000多字,但却讲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孙中山先生称之为中国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三纲”指的是明德、亲民、至善;“八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所有的儒家学说都是围绕着“大学之道”展开的。懂得了《大学》,就好比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金钥匙。
格物致知是“大学之道”的第一个阶梯,是要我们研究了解每一种事物,这样的话心中的知识才有可能推究到极点。人的心灵最为敏锐,能够认识各种事物;而天下的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寻,只是对这些道德深入研究,就能让知识充实。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知道所应达到的境界是“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而后才能心静不乱,心静不乱而后才能安稳泰然,安稳泰然而后才能行事思虑周详,行事思虑周详而后才能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世上万物都有本有末,万事都有了结和开始,明确了它们的先后秩序,那么就与“道”接近了。
在古代,想要使美德显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家庭;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的人,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的人,首先要使他心正不邪;想要心正不邪,首先要他自己意念诚实;想要意念诚实,首先要获得一定的知识;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就在于穷究事物的原理。这就是所谓的“八目”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只有将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到极致,而后才能彻底地了解事物,只有彻底地了解了事物,而后才能意念诚实,只有意念诚实,而后才能心正不邪,只有心正不邪,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治理家庭,只有治理好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老白姓,都要以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作为根本。
自身的品德修养这个根本破坏了,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正如:我所厚待的人反而疏远我,我所疏远的人反而厚待我,像这样的事就没有了。
《康诰[gào]》中说:能够崇尚美德。《太甲》中说:经常想念上天赋[fù]予的美德。《尧[yáo]典》中说:使大德能够显明。这些都是说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发扬。
商汤在盘器上镂[lòu]刻警辞说:如果能在一天内洗净身上的污垢,那么就应当天天清洗,每日不间断。《康诰》中说:振作商朝的遗民,使他们悔过自新。《诗经》中说:周朝虽是一个旧的诸侯国,但由于周文王初守天命、除旧布新,所以它的生命力还是旺盛的。所以,那么执政者在亲民方面,没有一处不用心尽力,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诗经》中说:方圆千里的京城,那里都为许多老百姓所居住。《诗经》中还说:缗[mín]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多树的地方。孔子说:黄鸟在栖息的时候,都知道栖息在它所应当栖息的处所,难道人反而不如鸟吗。
《诗经》中说:端庄美好的周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谨慎。做君主的要尽力施行仁政,做臣子要尽力恭[gōng]敬君主,做儿女的就要尽力孝敬父母;做父亲的就要尽力做到对儿女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尽力做到诚实守信。
《诗经》中说:看那淇[qí]水弯曲的岸边,绿竹优美茂盛。那富有文采的卫国国君卫武公,研究学问如切磋[cuō]骨器。修炼自身如琢[zhuó]磨美玉,认真精细。他的仪表庄重威严,他的品德光明显赫[hè]。这样的一位语文采斐[fěi]然的卫武公,真是令人难忘啊!“如切如磋”,是说他研求学问的功夫;“如琢如磨”,是说他省[xǐng]察克治工夫;“瑟[sè]兮[xī]僩[xiàn]兮”是说他戒[jiè]慎[shèn]恐惧
的态度;“赫[hè]兮[xī]喧[xuān]兮”是说他令人敬畏的仪表;“有斐[fěi]君子,终不可諠[xuān]兮[xī]”是说他盛大德性臻[zhēn]于至善的地步,人民所以不能忘记他啊。
五经四书诗经上说:“呜呼!前代贤王的德行我们不能忘记啊!”后世的贤人和君主,仰赖前代贤王的教化,尊敬他们所尊敬的贤人,亲近他们所亲近的亲人;后世的人民,也仰赖[yǎng lài]前代贤王的教化,享受他们赐予的安乐和福利。所以在他们没[mò]世以后永远也不忘记啊!
孔子说:听诉讼[sù sòng]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最要紧的,在于使诉讼[sù sòng]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陈述虚诞[xū dàn]的言辞来控告别人,自然没有争讼[sòng]。让人民敬服圣德,没有争讼[sòng],这才叫知道根本。这才叫知道听讼的根本,这才叫了解得彻底。
书上所说的“诚其意”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使厌恶不好的事物如同厌恶腐坏的气味一样,喜爱善良如同喜爱漂亮一样,这就是求得满足,没有丝毫矫饰的意思。所以君子致力于自修,在一个人独处,所作所为没有别人知道的时候也特别慎重。
小人在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做坏事,无所不为,见到君子便藏藏躲躲地掩盖他的坏处,彰显他的善良。可是别人看来,看到他的坏处如同看见他的肺腑一样清清楚楚,这样掩饰,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是说,一个人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于外的。所以君子致力于自修,在一个人独处,所作所为没有别人知道的时候特别慎重。
曾参说: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像有十只眼睛在注视着自己,十只手在指着自己,这是多么严峻而可畏啊!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人身,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书上所说:修身在正其心的意思,是说心里有了愤怒,于是心就不得端正;有了恐惧,于是心就不得端正;有了贪图,于是心就不得端正;有了愁虑,心就不得端正。
如果心不专注,心中有了愤怒、恐惧、贪图、愁虑而不知道检察,为它们所支配。那么,眼睛看着东西就像没有看到,耳朵听着声音却像没有听到,口里吃
着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了。所以说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心。
书上所说“齐其家在修其身”的意思,是说一般人对于自己所亲近爱护的人往往有过分的亲近的偏向;对
于自己所轻蔑[miè]厌恶的人往往有过分轻蔑[miè]厌恶的偏向;对于自己所畏服敬重的人往往有过分畏服敬重的偏向;对于自己所哀怜悯恤[mǐn xù]的人往往过于爱怜悯恤[mǐn xù]的偏向;对于自己所鄙视怠[dài]慢的人往往有过分鄙视怠[dài]慢的偏向。所以,喜爱一个人而又能了解他的坏处,厌恶一个人而又能了解他的好处,这种人真是天下少有了。
因此谚语有说: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不满足自己禾苗的茁[zhuó]壮。这就叫作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不能整治好家庭。
所谓治理国家,必须首先治好家庭,意思是说,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育好而能教育好一国人民的人,那是没有的。所以君子能够不出家门,就把他的教化推广及于全国。在家里孝敬父母,就是能侍奉君主的;在家里恭敬兄长,就是能侍奉长辈的;在家里慈爱子女,就是能善于使用属下和民众的。
《康诰[gào]》中说: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婴儿一样。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以诚恳之心去忖[cǔn]度婴儿的心情。虽然不能完全中意,但也不会差得很远。爱子之心出于天性,人人都有。
国君的一家能够践[jiàn]行仁爱,仁爱就会在一个国家盛行起来;国君的一家能够践行礼让,礼让就会在一个国家里盛行起来;要是国君自己贪婪[tān lán]暴戾[bào lì],那么一个国家的人也会跟着起来作乱了。国君所作所为的关键作用竟有这样的重要。这就叫作一句话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安
定国家。
尧[yáo]、舜[shùn]用仁政统率天下,于是人民就跟随着仁爱,夏桀[jié]、商纣[zhòu]以暴政统率天下,那么人民就也就跟他们不讲仁爱。他们要人民从善的政令,与他们喜好暴虐[bào nüè]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于是人民不服从他们的政令。所以说,国君自己有了善的品德,而后才能要求别人为善,自己身上没有恶习,而后才能去批评别人,使人改恶从善。如果自己不讲恕[shù]道,却去开导别人要讲恕[shù]道,那是办不到的事。所以,君主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治好他的家庭。
所以,国君首先要在道德修养上慎重从事,有了道德就会有人;有了人就会有国土;有了国土就会有财富;有了财富国家就好派用场。道德像是树的根本,
财富像是树的枝梢。如果国君把道德和财富二者本末倒置,就会使人民相互争斗、抢夺。
用违背情理的言语出口去责备别人,别人也将以违背情理的言语来回敬。用违背道德的手段聚敛来的财富,最终也会被别人用违背道德的手段掠夺去。
《秦誓》中说:假如我有这样一个臣子,忠诚老实而没有其他本领,但是他品德高尚,胸怀宽广能够容人,别人有才能,就像他自己有才能一样;别人具有美德,他打从内心喜爱,不只是像从他口中说出来的那样,这种胸怀宽广的人如果加以重用,那是完全可以保住我子孙后代和人民的幸福的,是完
全可以为我子孙后代和人民谋利益的。如果别人有才能,便嫉妒和憎恨他这;别人有美德,便对人家进行压抑,使别人的美德不能被国君所了解,这种心胸狭窄的人如果加以任用,那是不能够保住我子孙后代和人民的幸福的,这种人也是太危险了啊!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