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及相关教学素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
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前两句写景,”荷尽” “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今J山、起自己的家乡。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 “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3首古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图中,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下车来,站在山路上,抬头欣赏着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第二幅图中,诗人在池中的亭内,望着满池的枯荷及池边的残菊若有所思。第三幅图中,梧桐树下,篱笆旁边,两小儿在夜捉蟋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描写秋天的古诗有哪些
三、教学建议
本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说说这3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接着引导学生细读古诗,分别说说古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最后进行背诵积累,默写《山行》。
3首古诗中,《赠刘景文》生字更多,诗意理解也相对难一些。教学时,既可以按照课文顺序教,也可以稍做调整,先教学《赠刘景文》,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诗意的方法后,再迁移运用,学习《山行》和《夜书所见》。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可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标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交流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斜”读xie(二声);”径、赠、橙”是后鼻音,也均为形声字,可以借助声旁表音的规律认读;”挑”是多音字,在文中读tiao(三声),可以结合注释了解意思”用细长的物件逗引”,顺势理解”挑促织”就是”逗蟋蟀”,而”挑选”等词语中的”挑”读tiao(一声)。
部分生字的字形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经一径”“曾一
赠”“浅一残” “登一橙”。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字中,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左右结构的字中,”径、赠、橙、挑”等左窄右宽,”斜、残”等左右等宽。”橙”右边”登”的上半部分在要写的字中是第一次出现,
左上角不能多点,右上角不能少撇,教学时可以出示该部件,引导学生书空,并注意观察,强化认识,提高书写正确率。”刘” “斜”的左边部分最后的捺都要变成点,右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中,”寒、盖、菊”要写得紧凑。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二、理解运用
1.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古诗。课后第三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比如,可以让学生借助”坐”的注释”因为”,大致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教师可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既要借助注释,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应根据语境对注释中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变通。比如,借助《赠刘景文》中”擎”的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知道”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又如,《夜书所见》中”挑”和”促织”均有注释,在理解”挑促织”时不能生硬地将两者叠加,可以理解为”逗蟋蟀”。
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等方式理解诗句意思。比如,《山行》中的”斜”字,字面意思为”歪斜,不正”,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知道,这里是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生”字,这里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动态。《赠刘景文》中的”橙黄橘绿”一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可在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其通过”寒山”“霜叶” “荷尽”“菊残”“萧萧梧叶”等符合时令的典型景物,发现3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
2.通过朗读体会诗意。
课后第一题提出了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要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古诗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范读古诗,也可播放录音,或者请读得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做到朗读停顿正确。
3首诗感情真挚,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画面,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山行》朗读的总体基调应是明快的,诗的前两句,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对诗中美景的想象,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后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读出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赠刘景文》前两句的朗读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 , 并适当强 “犹有”“傲霜枝”, 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 “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 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夜书所见》 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可提示学生结合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把握朗读时舒缓的基调;后两句可以让学生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做上扬的处理。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诗的味道也就能读出来了。
3 .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课后第一题还提出了背诵和默写的要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更好地背诵古诗。如 《赠刘景文》,借助 “荷尽”“擎雨盖” “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这几个词语,结合插图想象画面,背诵起来就会顺利一些指导默写《山行》时要提醒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三、问题提示
“白云生处”还是”白云深处”?
一首诗词流传至今,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图书在不同时代反复刊印,后来的人对诗句多次引用,甚至作者写完后对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这些都可能使得同一首诗词产生几个不同的文字版本。
比如,《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有两个常见版本,一个用”生处”,一个用”深处”。”生处”可理解为白云形成的地方,而”深处”可理解为云雾缭绕的深处。两个版本都有依据,意思也都能讲通。又如,《赠刘景文》中的”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也有两个常见版本,一个用”最是” , 一个用 “正是”。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 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这里用”最是”或 “正是”,意思都能讲通。教材根据《苏轼诗集》( 中华书局1982年版 ),用了”最是”。
四、教学资源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诗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代表作《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们传诵。
五、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季,金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一去感受秋天,享受秋天。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秋天,走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学诗之前,我们先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课件出示)
这13个生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左右结构的字有“径、斜、赠、刘、残、橙、挑”,其中“径、赠、橙、挑”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斜、残”两个字左右等宽;“刘”字左宽右窄;“橙”字右边是“登”,左上角只有一个点,右上角有两条小撇;“斜、刘”两个字的右
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些。上下结构的字中“霜、盖、菊”要写得紧凑。
重点讲解两个难写字的写法。
“盖”字在书写的时候,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上面三条短横间距匀称,下面的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残”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边的“歹”是一点,右半部分斜钩要写得舒展。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请同学们,课下工工整整地书写这13个生字,写之前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占格,做到心中有数再书写。
(三)学习《山行》
1.写作背景
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别有一番景致。诗人在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其间,于是欣然命笔,创作了这首《山行》。我们先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诗中有几处重点词语,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与字典来理解。(课件出示)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