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古诗词赏析整理
一、《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2.“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
畏的英雄形象。
二、《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诗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时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三、《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时局的忧患意识。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2. 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
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五、《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5.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2.“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写出了杜少府上任路途的艰险。
3.颈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4.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七、《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泰山诗句“浩荡”形容愁思无穷无尽。
2.一二两句抒写了诗人辞官离京时忧虑、怨恨及失落的心境。
3.三四两句运用新奇的比喻,诗人以“落花”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的追求。
八、《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歌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
3.颈联写凝望之景。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5.尾联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也表现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九、《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
2.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给予人的感受。
3.“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
5.“行不足”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十、《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2.“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十一、《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歌描绘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1.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后四句写唐军将士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2.首句运用夸张和比喻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和“日光”是想象之词,不一定是实写。
3.三四两句描绘激战中壮美的边塞风光,创设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4.五六两句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5.七八两句运用典故称颂了天子和将士。
十二、《别云间》 (南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人诀别故乡,表现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1.“羁旅客”是诗人自谓。“又”充满感叹之情,极为悲苦。
2.“难”难在抗清事业未成,再难见到故园和亲人。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显示了诗人的冲天豪气。全诗饱含了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
一、《闻雁》 唐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1.古代交通不便,远飞的大雁常常引起游子对故土的怀念。本诗作者在秋雨之夜、归思正浓之际,听到自远而近的雁叫声,其心中的感触较常人又深一层。
2.诗中直抒胸臆,抒发了深浓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二、《池鹤》 唐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1.诗人用鸡、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显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2.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是“转觉鸬鹚毛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三、《迎燕》 宋 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句子是: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2.写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是“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3.写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是“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四、《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语言明朗,似脱口而出,音调激越高昂。
2.比喻事物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或者说明人的思想感情是无法斩断(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怒,似水难断的愁思)的诗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3.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与之相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4.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五、《渔家傲》 北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是一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下阕是作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真实感人。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