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知识总结
第一节、我们的地球
1. 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赤道半径约 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
2.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天圆地方——正圆球体——椭球体。
3.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走不到天涯海角;(3)站的高,看的远;(4)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弧形;(5)麦哲伦环球航行。(6)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4. 第一个论述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亚里士多德,第一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是麦哲伦。
5. 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24小时。
6. 地球的绕日公转: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一周约365天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重难点)
1.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是缩小了的地球,是球形的地图。
2.地轴:地球自转所围绕的假想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分南极和北极。
4.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呈圆半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⑴经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⑵东经和西经:0度经线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做代号;0度经线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做代号。东经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西经自东向西逐渐增加。
⑶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用西经20°(20°W)和东经160°(160°E)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西经20°(20°W)以东、东经160°(160°E)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20°W)以西、东经160°(160°E)以东为西半球。
5.赤道:在地球中部表面、与南北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圆圈。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6. 纬线:是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呈圆形。
⑴纬度的划分:国际上规定,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分做90°。每条纬线形成一个纬线圈。各条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⑵南纬和北纬: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做代号;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做代号;南纬和北纬各有90°。北纬90°就是北极,站在北极四面八方都是南;南纬90°就是南极,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
⑶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⑷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 中纬度 | 高纬度 |
0°——30° | 30°——60° | 60°——90° |
7.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它们构成的经纬网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8.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9. 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球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⑴比例尺的种类:数字式:例1:1000000;(五千分之一);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线段式:
⑵比例尺的含义:如1:1000000的含义是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⑶大比例尺:大于等于1:100000;小比例尺:小于等于1:1000000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粗略。
10. 方向:
(1)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是最精确的定向方法。注意:
要根据经度和纬度变化规律来判定方向。有时需利用“右手定则”判定地球自转方向。
(2)指向标定向法:指北的指向标;
(3)一般定向法: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 图例包括符号、文字说明、数字和地理名称
第三节、太阳与月球
1. 太阳是一颗自己发光发热的巨大的气体星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越为1.5亿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2. 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达到1500万℃。
3. 太阳的内部是日核,外部大气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球层、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太阳的光球层(黄)。球层(红)、日冕层通常看不到。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日冕层。
4.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球层)等。
5.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黑子数少的年份叫太阳活动谷年,黑子数多的年太阳活动叫峰年。
6.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本身并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亮是被太阳照亮的月面。月球直径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
7. 地月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四百分之一
8.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是27.32日,月球自转的周期也是27.32日,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我们看的总是月球的同一面。
9. 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没有水汽、风、云、雨、雪等现象。昼夜温差达300℃。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地球上的1/6;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月球上没有生命。
10. 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的、由陨石撞击而成的环形山,它是月球上最明显的特征。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第四节、观测太空
1、天空中的亮星大多数是恒星。
2、星座是天空中的区域,全天星座88个。
3、星等:星星的明暗程度。星等越小星越亮,肉眼可见的最暗的星为6等星。天空最亮的恒星:太阳;夜空中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大犬座)。
4、辨别几个重要的星座:大熊座(北斗七星),小熊座(北极星),天琴座(织女星),天鹰座(牛郎星),天鹅座和仙后座。北斗七星在大熊星座。北极星在小熊星座,小熊星座翘尾巴,大熊星座垂尾巴。
5、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1)北斗七星位于大熊座,四季变化时斗柄指向随之改变:
春、夏、秋、冬分别指向东、南、西、北。
(2)北极星属于小熊座,位于北天星空的正中间,是北半球指北最好的标志,全年可见。
(3)寻北极星的方法:利用北斗七星的斗前二星的连线,向斗口方向延伸5倍距离即是。
6、星图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7、星空是运动的: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星空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星空的四季变化。
第五节、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一个月相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即农历一个月。
2、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月相与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和农历的对应:
(1)三者成一直线时:
地球——月球——太阳(新月 初一 朔); 月球——地球——太阳(满月 十五、十六 望)
(2)三者垂直成一直角时:七月的天空
月球(上弦月 初七、初八) 地球——太阳
地球——太阳 月球(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3)春节(正月初一)、端午(五月初五)、重阳(九月初九)、中秋(八月十五)等节日
4、月相变化的规律:
⑴月相变化的顺序:
新月(朔)、峨嵋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望)、凸月、弦月、峨嵋月。
⑵通过月相判断时间和方向:“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上弦月出现在上半个月的上半夜,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下弦月出现在下半个月的下半夜,在东边天空,月面朝东。
⑶月球与太阳升落的时间关系:“新同满反,越来越晚”
太阳 | 新月 | 上弦月 | 满月 | 下弦月 | |
升 | 6时 | 6时 | 12时 | 18时 | 0时 |
落 | 18时 | 18时 | 24时 | 6时 | 12时 |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1、日食的概念:地球上某些地区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①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新月 农历初一),但并不是每个月都发生。日食证明月球是球形的。
②日食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日月地”或“地月日”,即三球一线,月球在中间。
③日食的类型: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④日食的过程:从西缘(右边)开始,东缘(左边)结束。
2、月食的概念: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月球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遮掩现象)。
①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满月 十五十六),但并不是每月都发生。
②月食的类型:月全食、月偏食。
③月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日地月”或“月地日”即三球一线,地球在中间。
④月食的过程:从东缘(左边)开始,西缘(右边)结束。
3、日食和月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
轨道面有一个5º左右的夹角。
4、不能用肉眼直接观测日食、可用肉眼直接观测月食。
第七节、探索宇宙
1、太阳系的组成:
2、各大行星的运动:按一定的椭圆轨道绕日自西向东运动,运转轨道大部分都是椭圆
3、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的主要原因:
⑴日地距离适中,使水能以液态存在;
⑵有大气层的保护和保温作用.
4、银河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直径约10万光年。银河系侧看像一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看像一个大旋涡,由四条螺旋状的旋臂从中间伸出;从地球上看,像一条横贯天空的银河。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与银河系的中心相距3万光年。
5、宇宙:连续的时间和空间。
6、天体系统的结构成次:
7、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肉眼————望远镜————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
(旧 地球上) _(新 走出地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