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历史沉淀所得出的智慧结晶。更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应该传承和热爱的文化。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所蕴含的,不仅有文化的底蕴更有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有我们的先辈存留的伟大精神。在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弘扬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地位,凝聚民族精神。本文将对小学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策略
一、引言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和弘扬。随着中外文化的融和,一些中国人出现崇洋媚外的思想,甚至出现没有丝毫爱国精神的同胞。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注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是非常之必要的。语文课文中的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优良载体,以古诗词的学习为突破口,可以让学生在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融入传统文化。
二、丰富古诗词课堂,使课堂更加精彩
古诗词是一个微观的古代世界。从其中的内容方面来看,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画面。当时的文化习俗,当时的天气时节,当时的饮食习惯等,都一一展现在眼前。其次,从作者的背景来看,其的一生的跌宕起伏自成故事。其宝贵的人生智慧,时至今日也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力量让早已沉睡的他们变得生动鲜活。所以,在古诗词课堂中,内容可以更加的丰富。在小学古诗词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要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课堂的丰富度。目前,在小学古诗词的课堂中,老师对于作者背景介绍以及诗词的相关情感和情境的介绍比缺乏。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思考能力还并未能接受这样的丰富内容。那么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简单的加入作者的平生简介。不要求学生对于作者的背景记住太多,但是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作者的某种美好品质。另外,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诗词是关于节日习俗的描述。节日习俗的诗词是比较简单易懂的,教师可以适当拓展其他节日的相关诗词让学生朗诵,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日在古代的不同气氛。
三、善于运用教学方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可以选择的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变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精彩多样。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兴趣。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是使课堂生动起来最实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运用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将古诗词的意境融入其中。用恰当的音频或视频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在课上设置经典朗诵环节。在朗诵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诗词的情感变化。同时也能将诗词的韵律感很好的表现出来,给学生打下一个较好的诵读基础。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仅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于传统经典的感知。另外,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去寻生活和校园中的传统文化印记。让学生去亲身体会传统文化运用在特定场景中时的感受,并且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去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古诗词来进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于古诗词以及传统文化中经典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到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或者去到古代人物的纪念馆。这种参观式的学习会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并且对于相关知识也更加深刻。
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速成的,这需要不断进行强化并在生活中营造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校园装饰和布置中应该下的功夫。也是学校思想教育中应该要涉及的内容。其次,在社会生活中,也需要将传统文化的宣传渗透到公共场所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甚至社会上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更有自信。在当下文化竞争也是一种隐性的竞争。当下年轻人更倾向于外国进口产品,而看不起国产的产品。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丢失。所以,在社会中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很有必要的。而在校园中的文化氛围营造则更加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所受的教育应该是有文化氛围在内的,更要有爱国精神的弘扬。
五、注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和思想。所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的教师一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的学习进步。这样才能将孩子们教育的更好,使他们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好青年。而在一些学校的师资队伍中不乏有崇尚外国文化的教师,这对小学的传统文化教
育是一大阻碍。小学的孩子尚且还不能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被老师给影响。所以教师队伍的学习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教师的考核也十分重要,教师素质的好坏只有通过相关考核才能明确定义。而这个考核至关重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传统文化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教师要有能力将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并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知识,使学生掌握。这些都需要教师过硬的教学本领。
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3.1借助经典诵读,体味语言特点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古诗词特点入手,鼓励学生通过大声诵读方式进入古诗文意境,才能引导学生从中进行深度品味,形成爱国情怀,也对诗人的真实情感与志向进行全面了解。教师还应了解小学生记忆特点,通过课堂互动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记忆水平和学习能力做到全面了解,从而科学设置古诗词朗读模板,帮助学生完成古诗词的有效积累与记忆,学生脑中的古诗词储备量不断扩充,能够在面对古诗文阅读时从正确角度分析古诗词语句,验证自身想法,从而掌握古诗词内涵与诗人的真实想法,不仅强化学生所应具有的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记忆水平的有效提升。教师在具体教学
时,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古诗词的独有韵律,能够在正确节奏下有感情地朗读。例如,教师对范读方式进行优化,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方式寻古诗词朗读节奏,同时开展不同难度的朗读训练,运用专门的朗读模板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学生在系统的朗读训练中掌握多样化的朗读技巧,掌握最适合自己的朗读技巧,从而提高小学生记忆水平。例如,在学习《江雪》时,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方式引导学生对诗中字词做到正确理解,同时借助朗读方式使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对诗人真实思想情感精准挖掘,最终对古诗文具有的语言特有进一步理解。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方式对“绝” “独钓”等重点字词加重读音,逐渐走入诗人思想境界,感受何为与世隔绝,也感受渔翁生活的无奈与孤寂。学生在大声朗读下感受诗词中的动与静,也看到境中人并根据山水景的描写去分析与体会诗人性格,感受失意之情,达成学习目标。
3.2依托小组讨论,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多是选用标签式知识解读方式,学生面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到枯燥,而且缺少积极性,不能从多角度探索所学知识,更不能深入古诗词意境,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新颖方式让古诗词学习具有趣味性与探索性,
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诗词鉴赏与分析,提高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恰当选用小组合作方式,激发出小学生探究热情,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进行讨论,学生思维空间得到切实有效拓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学生可以从自身角度出发,也能够聆听组员想法,针对诗词内容展开激烈讨论,学生不仅调动生活经验,也能走入古诗词意境,拉近学生与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距离,学生对古诗词理解逐渐加深。例如,在学习《咏柳》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引申含义。学生会在小组讨论中回顾生活,根据真实经历表达自身想法,学生从公园或路边柳树发芽的景象入手,也可以运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等方式还原诗词中描绘景,让学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兴趣浓厚,从而轻松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感受到古诗文字句简短,但却蕴含着美丽而又真实的景,体会到意境美,更是在毫无痕迹的方式下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学生还运用朗读技巧完成朗诵,教师则播放相应音乐,学生随之融入春天的景,闭上眼睛去体味,对学生想象力予以提高,学生也能根据古诗词内容完成快速记忆与背诵,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3.3营造诗词场景,洗涤学生心灵关于老师的诗
人文教育的落实需要依托古诗词教学来实现,而古诗词教学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古诗词教学所带来的精神引导作用入手,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新目标做到科学明确,有意识地运用多媒体等设备营造出古诗词场景,才能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传承。因为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形成正确观念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借助古诗词当中的精髓帮助学生走入古诗词意境,学生才能走入诗人心中,使得学生心灵得到不断洗涤,自然而然地形成伴随其终身的良好品德,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例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多诵读,也鼓励学生“抓”字眼,从而才能“明诗音”并做到“悟诗情”,融入诗人精神世界。为此,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将诗文中的庐山景象做到全面展示,同时借助VR效果使得学生能够在立体方式下去观察庐山,从而营造出诗词中真实场景,增强学生体验感,学生会主动从不同角度去看庐山,感受山势的不同,感悟出简单的人生哲理,由景入情,意识到看问题需要在客观角度才能获得全面认识。在诗词情境中,学生对古诗词有进一步理解,也将《题西林壁》与盲人摸象进行对比,同时运用“当局者迷”来解释“不识庐山真面目”,更是意识到“旁观者清”,掌握人生中最为朴素的道理。
3.4重视语句鉴赏,培养审美素养
小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往往会因为不了解古诗词特点或者没有掌握古诗词阅读方法而产生一定抵触情绪,过度依赖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自身并未认真思考,无法感悟到古诗词当中的潜在情感,更不能挖掘到古诗词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与良好人格的形成。小学语文教师应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理解能力,明白学生与古诗词创作年代有一定距离,从而无法进一步理解古诗词。为此,教师走出一味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方式完成诗词记忆的误区,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完成牢固记忆并能轻松背诵古诗文,而且是带着情感和节奏去背诵,宛若自然朗读,让背诵不再困难。教师还考虑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背后潜藏的诗情与画意精准挖掘,会从学生感知能力提升入手,准切入点,运用诗句鉴赏方式帮助学生挖掘出古诗词当中的文本意象、人生哲理和文本内涵等元素。教师应科学选取文化价值与德育价值高的古诗词或者经典语句实施鉴赏训练,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大胆猜测,分析古诗词重点句子的真实含义,学生能够运转思维去鉴赏与分析,一方面提升其审美素养,另一方面则是形成人文精神。例如,在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应对“遍插茱萸”所体现的风俗习惯做到详细讲解,学生马上理解为何一定要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佩戴茱萸,旨在辟邪,从而借助风俗习惯的讲解完成古人美好愿望的传递,学生对古诗词当中含义有进一步理解,成功体会其中内在情感,懂得通过语句鉴赏去欣赏古诗词,获得审美能力不断提升。
3.5开展阅读活动,塑造人文品质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考虑到古诗词教学能够对学生人文品质做到有效培养,从而借助专题性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文化品格。教师会组织多元阅读活动,学生将在具有集中特点的时空之中接触课本外的大量古诗词,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诵读、诗句鉴赏和分析等技巧将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元素与文化元素进行精准提取,实现鉴赏能力的强化,也有利于文化品格的成功塑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多元互动与日常接触对学生实际阅读需求进行全面收集,结合古诗词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制订具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挖掘出古诗词当中文化与德育教育元素,围绕新课程标准组织阅读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素质教育要求组织一些简单的古诗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学生会根据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结合古诗文体特点与表达方式进行创作,通过实践检验自身古诗鉴赏能力,也让思维呈现出发散性,从而获得诗词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古诗词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大胆地将自身想法融入诗词创作过程。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对《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和《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对比,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表达特点,以送别为主题鼓励学生完成诗词创作。学生会主动走入送别情境,结合生活经验,选择古诗文表达方式融入友情与亲情的不舍,从而突出主
题,让创作的诗词具有一定意境。学生也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强化知识迁移能力,对学生人文品质成功塑造起到极大程度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