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诗海展志文坛——喜读梁光华先生《诗词格律
论与创作实践》
扬帆诗海展志文坛?
扬帆诗海展志文坛
喜读梁光华先生《诗词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
石尚彬①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内容提要:梁光华先生的新著《诗词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论述诗词格律理论深入浅出,疏密得当,且以其
大量的诗词作品为例证予以论析;其诗词作品情真意挚、立意高远,既具有古典诗词之韵味,又富有强烈的时代
气息。该书是一部将诗词格律理论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紧密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梁光华诗词格律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继年月《剑水行吟集》付梓出版之后,梁光华先生又于年月推出了聚其多年来高校教
授诗词格律理论及从事诗词创作之心血结晶的《诗词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一书。两书相继出版,犹如诗坛
文苑中一对姊妹联袂而出,翩翩起舞,令人不胜惊喜。余细细品鉴研读,从中获益匪浅,遂撰就此文,以就教
于同好者也。
厂一
与《剑水行吟集》相比较,梁光华先生的姊妹篇《诗词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自有其显著的特点。诚如作者自言:“笔者在大学里讲授诗词格律有年,也用旧体诗的形式创作了来首诗词??笔者
所创作的前多首旧体诗词集结为《剑水行吟集》,贵州人民出版社已于年月公开出版发行。此次
笔者又将多年来讲授诗词格律的《诗律》和《词律》两部分内容爬梳整理,与首旧体诗词联集结为《诗词
格律理论与创作实践》一书出版。”】“文如其人,书如其名。作者此书,将其多年来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格
律理论”的心血结晶与其多年来业余从事古典诗词的“创作实践”所撰就的作品结集出版,两者相互印证,可
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读者通过此书的研读,既可了解欣赏与创作中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的基本格律,又
可将作者所创作的古典诗词与之相互对照,相互印证,自当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对其欣赏与创作古典诗词
必然大有裨益。
据笔者视野所及,迄今尚未见到如梁光华先生此书一般将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理论与其自己的古典诗词
作品合为一体的专著,所见者皆为利用前人作品来阐述说明诗词格律,故读此类论说诗词格律之理论专著,
常令人有从理论到理论的隔靴搔痒之感。梁光华先生则不然,作者既列举了前人诗词作品,更利用自己之创
作实践以论析诗词格律。该书中诗词格律之理论剖析深人浅出,其作品紧密贴近当今社会现实,贴近当代读
者之思想情感,生动形象,形神兼备,故而读之甚感亲切蔼如,毫无阅读纯理论专著的枯燥之感,自然而然地
①作者简介:石尚彬年一 ,水族,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
代文学、地方文化。贵州文史丛刊年第期
便在欣赏其诗词佳构之中逐步掌握了古典诗词格律知识。据余所知,梁光华先生在高校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格律之时,亦是将相关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古典诗词创作两相结合,故而莘莘学子为之欣喜,不仅乐而听之,更
有不少学生跃跃而试,提笔尝试古典诗词之创作。诚如贵州文史馆馆员陈福桐先生《读梁光华先生剑水行
吟集赋三绝句》之二所言:“高山流水人汪洋,游罢剑桥唱剑江。春风春雨勤润物,满园桃李竞芬芳。”
四可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既深入浅出又生动形象,正是梁光华先生此书的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
梁光华先生此书在论述古典诗词格律时,提纲挈领,要而不烦,这是该书的又一显著特点。全书分三章,
前两章为“诗律”、“词律”,后一章为其“诗词创作实践”。在“诗律”一章
中,先是简要地论述“近体诗及其产
生之前的有关诗歌常识”,使读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即如何由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发
展演变为汉乐府的杂言诗及五言诗、七言诗,而后又如何因“声韵学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使“中
国古代诗词从自由天籁的古诗向讲究四声、切忌八病,注重声韵和谐变化的格律诗发展。”¨嗣后便着重
论述“近体诗的概念与特点”,指出了“近体诗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是字数、句数固定??其次是讲究平仄?
歌颂老师的诗歌第三是押韵严格??第四是注重对仗”。】”近体诗“字数、句数固定”,此特点一说即明,故此书中仅
花百余字加以阐说而不一一举例,读者则已了然于心。继而分三节一一论述“近体诗的平仄格律”、“近体诗
的押韵标准”、“近体诗的对仗规则”。这三个特点正是一般读者所不易掌握的,因此尝试古典诗词创作者往
往望而生畏而却步不前。有感于此,作者将五、七言律诗、绝句分别详说,且一一举出作品与之印证。如此撰
就,可谓详略得当,繁简各宜。
如在论析“近体诗的平仄格律”时,论述到七言的平仄规律之一,即七言的“平起仄收式”时,作者标注清
楚了这种七绝的平仄格律,又在平仄格律之左引李商隐《漫成无章之一》为例加以印证:“生儿古有孙征虏,
嫁女今无王右军。借问琴书终一世,何如旗盖仰三分”;所标注的平仄格律之右则引自己所创作的《赠友人》
七绝为例:“深山走虎林尤静,大海潜龙水不惊。涵泳古今龙虎气,扬帆天下任君行。”书中讲析近体诗的押
韵标准和对仗规则时亦是如此,既有理论的分析,亦有前人作品及自己作品的印证,理论之分析简要精当,作
品亦仅是列举一、二,方便读者与之参照研习则罢。
书中讲到“近体诗对仗规则”中一种特殊的“偷春对”时,既要言不烦地说明了“近体诗中,有一种对仗显
得很特别,即首联用对仗,而颔联不用对仗”者,即为“偷春对”。随之列举了盂浩然的五律《与诸子登岘山》
为例,其首联对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其颔联则可不对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再列举了
李白的七律《送友人》供读者相互参照。嗣后,作者引用了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对“偷春对”的诠释:“其
法颔联虽不构对偶,疑非声律,然破题按:即首联已的对工对矣。谓之‘偷春对’,言如梅花偷春而先
开也。”因此格甚为奇特,故作者再列举了杜甫的《一百五日夜对月》为例,以便读者进一步研读,其首联即是
“的对”,即偷春对:“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故其颔联可以不对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最后更
引用了自己创作的七律《向往贵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