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24 计词曲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课时
2
班别
时间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
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关键
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复习检测:
请同学们背诵上节课所学两首古诗。
请两名同学到板前默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余下的三首。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学生举手背诵、默写
同学之间互相倾听与评议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二、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作品简介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至背诵
4、概括诗歌内容
5、诗歌的佳句赏析
6、分析情感变化
7、诗歌的主题探究歌颂老师的诗歌
8、链接生活,总结升华
课前请大家预习本课了,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品吧。
教师讲授背景: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熟悉理解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内容,教师适当点拨与指引。
组织同学分析如下问题: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你从词中体会到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提示:全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
(4)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的现实。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学生举手介绍,预期: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范读
自由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
小组派代表概括,全班展示
学生尝试回答:“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学生分析: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过零丁洋
1、颔联分析与探究
2、颈联分析妙处
2、佳句赏析
3、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
目标导学三:《山坡羊·潼关怀古
1、理解诗歌内容,划分层次
2、名句所起作用探究
3、作者最终想表达的感慨
4、写景、情古、议论有机组织
5、概括主旨,总结升华
组织学生朗读诗歌,分析以下问题:
(1)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2)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4、)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教师总结: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宣示了诗人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
探究:(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2)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3)作者最终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感慨?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5)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对我们的启示?
教师总结: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和朝代的兴衰,表达了对劳苦大众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谴责。
学生朗读,分析: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学生讨论: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学生回答: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小组讨论后回答: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反映百姓的苦难,关注、同情百姓是我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自觉行为,是我国诗歌、散文的思想精华,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我们学过的诗歌、散文中还有哪些名句反映了这个主题?
2、同学们大声背诵课文,看谁能更快背诵下来。
学生整理,分享交流,互相借鉴与学习
①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
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小组内互背互考,共同完成背诵任务。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