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新资料作文素材积累人物篇之歌颂自由的帝王普希金一个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人,一个拥有强烈的生命激情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巨人。亚历山大是世俗世界的帝王,普希金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路。
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
普希金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普希金之前的诗人,除了“诗人”的头衔之外还得另有个名分,另有个职业,诗人的身份还不是自在的,而普希金却使写诗成了正当的职业。“这是一种对社会的呼吁———为了诗歌而拒绝职业,拒绝事务。”其次,纯粹的写作,使普希金成为一个自由的诗人,诗歌成为普希金用来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他获得的一切是通过他的诗歌,而不是通过金钱和权势。普希金推崇彼得大帝,实际上他是从彼得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鼓舞,他盼望做另一个领域中的强力帝王。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在普希金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
天的星辰,交相辉映。
普希金依旧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表达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个一般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临时的;普希金那么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路。
【一】人物简介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年〕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造者,更是19世纪世界诗坛的一座高峰。
普希金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时代的旗帜。他作为民族意识的表达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要求民族尊严、国家独立、社会进步的愿望和心声。普希金对俄罗斯本国作家妨碍巨大,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诗人能与之相比。
【二】人物事迹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经常通宵达旦地躲在父亲书房里,8岁时,他就阅读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并开始自己写诗了。
1811年,普希金在当时俄国最有名的中学——皇村中学读书,那儿的老师基本上拥有进步思想的人,经常向学生赞扬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和法国大革命,普希金深受妨碍。1812年战争所激起的爱国热潮给少年普希金极大的鼓舞。在校期间,他与以后的十二月党人丘赫尔伯凯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时,他的诗歌才华差不多开始显露出来。1814年,他朗诵的《皇村回忆》一诗,深得在场的老诗人杰尔查的欣赏。从此普希金形成了爱好自由的思想。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这时期他和进步的十二月党人有着紧密的联系,普希金在他们的妨碍下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在这些诗里,普希金把批判的矛头直截了当指向沙皇,公开号召民众为推翻专制暴政而斗争。
1820年3月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的南方。普希金在南方生活了4年。在那儿,漂亮、和谐、宁静的大自然景激发了诗人崇仰自由的情感,他写了许多诗篇赞美纯洁的爱情和美妙的大自然,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1824年,普希金和敖德萨总督沃隆佐夫发生冲突,沙皇又把普希金送到他父亲的领地里幽禁起来。在两年的幽禁生活中,普希金接近了劳动人民,他经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去集市上和他们谈话,听流浪艺人吟唱歌曲,搜集民歌、谚语、格言。同时,他开始研究俄国
的历史。1825年,他写成了历史悲剧《鲍里斯·戈东诺夫》,它取材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俄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1825年12月14日,俄国爆发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被沙皇残酷镇压下去了,起义军的五位首领被绞死,100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600多人受到牵连。他们中间有特别多人是普希金的朋友。1826年秋天,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把普希金召回了莫斯科,想扭转他的笔锋为自己服务。
“假如1825年12月14日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干什么?”沙皇尼古拉一世试探普希金。
“我将在起义者的队伍里。”普希金毫不迟疑地回答。“你没想过如此做的结果吗?”“所以想过,我的朋友们不是被陛下绞死了吗?”
尼古拉明白普希金不那么容易对付,要是因为写几首讽刺诗就把他杀了,自己确信要被人嘲笑,最好是操纵他,不让他写。因此沙皇要亲自审查普希金的诗,可普希金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要审查我的诗,到时候我会亲自送来。”
普希金出了宫廷之后,并没有把沙皇和他的谈话放在心上。他照旧写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歌颂十二月党人,谴责沙皇。
1830年5月,他和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亚·冈察诺娃订婚。他到父亲领地波尔金诺去筹办自己的婚事,因瘟疫流行,交通封锁,他在波尔金诺住了3个月,在这期间写了大量作品,包括一部小说集、一部长诗、30多首抒情诗,并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1831年2月18日,诗人和冈察诺娃结婚。1833年秋天,他再次回到波尔金诺。在那儿他写了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黑桃皇后》。
1833年11月普希金回到圣彼得堡。尼古拉一世为了让冈察诺娃能出入宫廷舞会,赐给普希金一个“宫廷近侍”的职务。普希金年已35岁,被迫处在一青年侍从当中,他感到屈辱,曾气愤地说:“我能够做一个臣民,甚至做一个奴隶,却永久不愿做个臣仆和弄臣,哪怕确实是在上帝那儿。”这时,俄国的命运仍是他关注的中心,他预备写彼得大帝时期的历史。但他在贵族中受到敌视,他的天才不为人所理解,许多人仍把他看成20年代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普希金最后的重要作品是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在那个小说里,普希金歌颂和赞美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把他塑造成一个自信、乐观、和蔼可亲、酷爱自由,深受人民拥戴的英雄,同时,还谴责了沙皇的专制和残暴,这在当时是特别大胆的。他的行动一直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而在这一时期,普希金与当局的矛盾日益加剧,如今一个法国流亡者丹特士又放肆地追逐他的妻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于1837年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结果被打成重伤,两天后去世,年仅38岁。
普希金绝对没有想到这场决斗是沙皇尼古拉一世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这位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父”的伟大诗人永久离开了他深爱并倾注了巨大感情的祖国,正如别林斯基说的“普希金为俄罗斯而写俄罗斯”那样,最后他本人也为了俄罗斯而奉献了生命。
【三】人物评价
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果戈理
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别林斯基《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
在那个残酷的时代里,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那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同时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以后。——赫尔岑
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像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冈察洛夫
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高尔基
他是一个将浪漫主义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了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调和特有的面貌。——茅盾
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关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余杰
【四】人物名言
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依旧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热的友谊。
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关心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人的妨碍短暂而微弱,书的妨碍那么广泛而深远。
等青春轻飘的烟雾把少年的欢乐袅袅曳去,之后,我们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东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欢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以后,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基本上临时的,转瞬既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歌颂老师的诗歌【五】素材运用
话题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18世纪初,在俄国的乡间,有一个特别笨的孩子。他看见数学老师在举例做四那么运算题时最后的结果是零,便以为所有四那么运算题的结果基本上零,因此后来他一遇到四那么运算题便毫不考虑地在后面添个零。老师对那个孩子除了摇头和叹息之外,毫无方法。
那个笨孩子确实是后来写出了《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等世界名著的俄国诗人普希金。
话题2:思想
从普希金汹涌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满母爱、童真、自然的《春水》,从闻一多回味悠长的《红烛》,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树》。青钱千张,香波浮上,嗅之假设无,假设即假设离,恍兮忽兮,令人神移。这是从一种思想到另一种思想,从一种个性到另一种个性的张扬,他们思想的棱角,闪烁着灼人的光芒。
六、相关作文
〔一〕永久的普希金
关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是无法形容的,一如俄罗斯皑皑的白雪;关于俄罗斯人来说,普希金又是活生生的,一如他们用以维持生命的黑面包和红菜汤。
尤里·纳吉宾在短篇《皇村的早晨》中,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普希金。这是一个坚强而敏感的孩子,却被选中去捍卫整个民族的尊严,去创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当与他同宿舍的孩子还处在迷迷瞪瞪之中的时候,他就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普希金在皇村的树林中做了一个梦,树们、草们、花们,都在跟他谈话,用一种比现有的俄语优美千百倍的语言。从此以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感。他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时候,不管是在客厅里、在游艺所、在朋友圈中,依旧在酒宴上、在牌桌前,普希金都会表露出如此的特性:他会突然神离周围的人们,陷入仿佛人迹不至、无声无息、忧郁的思想深渊之中。那个现象是从皇村的那个早晨开始的。那时候他依旧个满头鬈发的少年,他差不多明白他的使命,他为何来此人间。
普希金是一个标志,是蛮荒的俄罗斯和文化的俄罗斯的分水岭。在普希金之前,俄罗斯文学是粗鄙的、零散的、模仿的;在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中有了真正的俄罗斯精神,俄罗斯文学的天空中出现了满天的星辰,交相辉映。普希金是一个象征,是俄罗斯知识分子精神力量的象征。在面对冷酷而阴险的亚历山大一世的时候,普希金表达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光芒四射的高贵和作为一个一般人的不可侵犯的尊严。亚历山大一世是世俗世界的帝王,他残暴的统治是临时的;普希金那么是精神世界的帝王,他打着自由的火把照亮一代又一代人走路。
然而,普希金却死在卑琐的丹特士手里,更死在对他恨之入骨的沙皇贵族的阴谋中。普希金去世的噩耗一传出,整个俄罗斯都惊呆了,俄罗斯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哭嚎着,为了普希金,为了除了职业革命家外最积极的革命者,也为了俄罗斯丧失的国之瑰宝,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诗人的住所,争相目睹诗人最后的遗容,向他作最后的道别。综观世界,有哪位文人的去世能够引起民众如此的注意,能够获得民众如此的爱戴?这种场面大概只有我们的鲁迅先生去世时才出现过。但普希金最后下葬时却是特别孤独的,心虚的沙皇可怕人民自发的悼念会导致大幅的示威抗议进而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因此当局者只派诗人的一个好友
护送,隐秘地将诗人的遗体运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统治者的精心安排下,除了神甫和掘墓人之外,没有人能够见证诗人离别世界的最后一幕。可这要紧吗?墓碑只是是他肉体的寄居处,而他的灵魂早已得到了永生,几百年后,谁还记得尼古拉,谁还记得丹特士,而普希金却永久活着,活在千千万万爱戴他的人民心中,人民爱他,因为他爱过人民。又一次想起他那伟大的《自由颂》:“你这独断专行的恶魔!我憎恨你和你的宝座,
我带着残忍的喜悦看见,你的死亡和你的儿女的覆没,
人们将会在你的额角,读到人民咒骂的印记,
你是人间的灾祸,自然的羞愧,
你是对神的责备!”
活着的诗人不仅是一个自由呐喊的斗士,依旧一个呵护后辈的师长。普希金以后,俄罗斯知识分子基本上畅饮着他的琼浆长大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她的回忆中不断地写到普希金。她的父亲是普希金博物馆的奠基人。茨维塔耶娃3岁时就为普希金的死亡而忧伤,母亲的卧室里挂着油画《决斗》,难怪她毫不夸张地说:“我的童年是跟着普希金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特别多人都明白果戈理的名剧《钦差大臣》,但可不能有几个人明白这部优秀讽刺剧的素材正是来源于普希金。当时还未成名的果戈理是一个对文学充满热情的青年,但屡次的失败使他丧失了信心,真正的苦恼是他不到特别好的题材来创作,而那时,普希金差不多在文坛奠定了地位。怀着试试看的心理,果戈理给普希金写了信,向他探讨文学创作的问题。本来果戈理不抱任何盼望了,以为普希金这位文学巨匠是不大可能给他那个无名之辈回信的,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普希金特别快就回了信,不但鼓舞了果戈理,而且还把自己几年间对沙俄官场的体验心得无偿地提供给了果戈理,而这些素材本来普希金是预备留给自己创作时用的,普希金的人格行为无疑是一块丰碑。后来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莱蒙托夫以及更后来的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布罗茨基都直截了当或间同意过普希金的妨碍。高尔基对普希金评价道:“他是俄国文学一切开端的开端。”这是特别中肯的,没有普希金的19世纪,俄罗斯的上空将会何等的空寥,有时我甚至不敢想像。
普希金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自由的诗人,诗歌成为普希金用来超越现实的一种方式,他通过诗歌
达到了金钱和权势带来的一切。普希金推崇彼得大帝,实际上他是从彼得的所作所为中得到了鼓舞,他盼望做另一个领域中的强力帝王。他是一个创造了巨大精神财富的人,一个拥有强烈的生命激情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巨人。
西方近代以来的历史力图要证明,人类进展的脚步是靠物质创造推动的。甚至有人声称,人类确实是靠占有财富的“恶”的欲望而存在的。然而,人怎么说不是动物,人区别于动物的不是追求美食和性欲的满足,也不是征服自然和战胜同类的野心,人之因此作为宇宙中一种高级生物而存在,恰恰是因为他具有精神的力量。有了这种精神的力量,他就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示出一种卓尔不的气势;有了这种力量,他就能在面对各种灾难与危变的时刻而不丧失坚贞的本性;有了这种力量,他就能在与同类的利益争夺中坦然放弃;有了这种力量,他就能在需要证明人类的尊严的时候勇敢地走向十字架;最终,有了这种力量,他也就有了在那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普希金确实是如此的人,因此他才能在疫病流行、人心浮动的时候,保持气定神闲、渊停岳峙的气度,创造出大量的精神医药;因此他才能在自己尚且负债的时候为朋友一掷千金;因此他才能拒绝沙皇的任命,绝不入宫为宦,为的是维护自己的人格独立;因此他才能在自己的名誉遭到损害的时候毅然走上决斗场,沉着地面对死亡。
只有如此具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才能够写出如此的诗句:“我的名字将会远扬,只要在这月光下的世界哪怕仅仅有一个诗人流传。我的名字将传遍伟大的俄罗斯,她的各民族的语言都将我呼唤。我将被人民喜爱,他们会长久记着,我的诗歌所激起的善良的感情,记着我在这冷酷的时代歌颂自由,同时
为倒下的人呼吁宽容。”
普希金的时代差不多远去了,但他当年曾遭遇的那场瘟疫却并未消隐,瘟疫仍在时时侵扰着人类的生存,在今天,更可怕的是精神瘟疫却有暴发流行的迹象。每当我想到这些时,我便意识到,我们事实上无须去还原普希金的人格,我们应当在今天的语境中诠释出一个新的普希金,因为我们需要如此的普希金,我们需要那个普希金身上散发出的强烈的生命激情与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普希金的遗书(2002年一考生)
亲爱的丽莎:
天依旧黑暗,它已不是曾经的那般蔚蓝。
为了说明我对你的爱意,它依旧如雾中朝阳那般温馨,我在临走时会将你第一次吻我时送我的那枚十字架永久藏在胸前,那是我们爱情的见证。丽莎,我从不吝啬自己的灵魂赞美你的漂亮,是的,你永久是我心中的一抹云霞,还有我们可爱的孩子,他的脸蛋是那样可爱,像盛开的玫瑰花。
但我终于决定,我要走了,以一个青年的尊严,一颗热爱光明寻求自由的心与修拉决斗。这把剑,面对修拉一次次的污辱,我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慨!是这帮蛮横残酷的野兽在贱踏着太阳,在编织着这世间的一切黑暗,是的,让俄国人民看不见幸福的光芒,是他们用民众的血腥,装饰高贵华丽的宫殿。我
是一名青年,一位作家,是以“自由”为信念肩负着人民苦难的男人。谁能眼睁睁地看到这帮家伙蹂躏世界而无动于衷呢?然而,每当与你那碧湖般的目光交遇时,我那坚硬的心马上融化了。丽莎,你叫我如何是好啊!
罗素曾说过:“为人的三个理由:一是对爱情的渴求,二是对知识的向往,三是对苦难大众那无限的同情。”罗素的威望是人们所景仰的。被沙皇流放的这些年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人民的辛酸和欢乐,他们是真诚的,是质朴的,我的所有文字都来源于他们高尚的灵魂。而现在,他们的高尚被笼罩在愚昧、惨无人道的黑暗底层,无法直腰。腐朽的沙皇统治是这一切的凶手。他们罪孽深重,他们必须受到严惩,甚至毁火。丽莎,相信我,黑的世界快到尽头了,阳光将特别快重新属于我们,属于那些善良的人们。但为了这一天的来临,我不得不说我要离开你,离开我爱的家。他们血的罪行,要用血来偿还。请原谅我,丽莎,原谅我。当你昨天跪在我面前,央求我不要决斗时,你紧搂着我的双腿,你感受到我双腿的颤抖了吗?丽莎,命运是无法选择的,我们既然来到那个充满血腥的世界,就要为心中的自由而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假设不如此,我们的心将要枯竭,上帝也可不能原谅我们,懂吗?这是我们惟一的选择。
亲爱的,相信我,天空特别快就要和往常一样蔚蓝,当你再次看到这血一样红的太阳时,去享受他的无限温暖吧,那儿也有我的体温。
我走了,丽莎,我爱你,永久。
普希金
1837年7月2日点评:普希金,我们明白是一位诗人,他是跟情敌角斗而死的,其他的我们不甚了解。而作者却写了一篇遗书,可见他了解普希金甚多。可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容易。
本文语言较为华丽,具有诗一样的激情:作者以普希金向爱妻留遗言的形式一咏三叹地倾诉了对妻子的爱恋,对沙皇的憎恨,对美好以后的憧憬,对血腥阴谋的蔑视,表现了为正义而献身的凛然正气。
本文一是敢写自己想写的、熟悉的,二是会用创新的形式写,如书信。这是其成功之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