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文阅读教学设计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XX市第二中学
课题“虚实相生”议题下的古代诗歌文阅读教学设计授课年级高三年级
议题及分析
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
古代诗歌的“实”是指诗歌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古代诗歌的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古代诗歌的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实景、实事与想象的虚景、虚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本堂课将围绕古诗词表现手法中的“虚实相生”,让学生以文阅读的方式,通过类比鉴赏,了解这种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掌握其特点及表达效果,以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文本解读
选文篇目选文来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柳永《雨霖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苏轼的《江城子》课外资料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课外资料
杜甫《月夜》课外资料
贺铸《青玉案》课外资料本课所选诗歌均为近体诗,皆为古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其“虚实相生”的特点非常明显。而“虚实相生”又可以分成“当前为实,过去为”“现在为实,将来为”“客观为实,梦境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这几种类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以文阅读的方式,通过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类比鉴赏,掌握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掌握“虚实相生”在古诗词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2.“当前为实,过去为”“现在为实,将来为”“客观为实,梦境为虚”“己方为实,对方为虚”等手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
(请根据教学环节进行填写,每个预设环节需要从师生活动和设计意图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师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赵佶不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却是一位高明的画家,他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有一次他在画院出了一道考试题:“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要画好并不容易。有的在山腰间画一整座古庙,有的只画出庙的一角。他看了很多幅,都不满意。就在他感到失望的时候,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仔细端详了一番,便连连点头称赞,当即点为第一名。
原来那位获得点赞的考生,根本就没有画庙。画的是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泉边有位老和尚,正在将泉水舀进桶里。就这么一个挑水的和尚,就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含蓄深邃极了。显然,这幅画采用了绘画艺术中的“虚实相生”。
其实“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更多地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代诗歌创作中。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
歌颂老师的诗歌
本环节以“深山藏古寺”的绘画考题引入,来说明“虚实相生”
的艺术魅力,从而巧妙引出本堂课的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
教学环节(二)
(根据实际的教学环节,可自行添加删减行数。)师
导向问题一:什么是“虚实相生”?
古代诗歌的“实”是指诗歌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古代诗歌的的“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古代诗歌的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实景、实事与想象的虚景、虚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
导向问题二:“虚实相生”有哪些分类?
虚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有如下这几种:当前为实,过去为虚;现在为实,将来为虚;客观为实,梦境为虚;
己方为实,对方为虚。接下来我们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结合具体的例子做初步的探讨。
设计意图
通过第一环节的举例,学生已对“虚实相生”有了直观的印象。本环节先通过老师简要的概述,让学生对“虚实相生”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以指导后面的阅读鉴赏。
教学环节(三)师
研讨活动一:赏析“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诗歌中,诗人在描写当前景况时,常插入作者经历过的,或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怀。
当前景象为实,已逝景象为虚。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评析:作者塑造了三国时周瑜风流儒雅、才华出众、英俊伟岸的形象,再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赤壁之战时的场景,这是虚写。
对历史人物的景仰和歌颂,正包含了诗人对自己的现状的不满,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研讨活动二:赏析“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设想未来之境,诗人以它来对当前之景当前之情进行对比或烘托,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评析:长亭送别、都门帐饮、兰舟催发、执手相看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千里烟波、晓风残月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研讨活动三:赏析“客观为实,梦境为虚”
情到深处梦境生。梦幻可使人的思维翱翔于最为理想最为自由的地方,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深化
、升华,所以以梦传情更能折射出思想的深刻美和情感的真挚美。诗词中有不少诗句是借助梦境来实现诗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也是一种虚实结合。
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评析:诗人驰骋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金戈铁马,意气风发,战场杀敌,痛快淋漓。可怜梦想未成,白发已生。梦境与现实产生强烈反差,其遗恨让词人揪心,让读者扼腕,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研讨活动四:赏析“己方为实,对方为虚”
在一些抒情诗中,作者常常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想像将对方的言行摄入诗中,增强诗词的情趣,扩大诗词的意境,将所抒发的情感加以深化。因这种设想着眼于对方,故有人称之为“对写法”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评析: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儿,诗人却从对方落
墨,想象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虚实相生”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
教学环节(四)师
拓展阅读:
范晞文在《对床夜话》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相思”,即是虚实相生的一法。“化景物为相思”,指把外在的客观景物与内在的主观情志依附在一起,沟通成整体。分析贺铸《青玉案》的“
虚实相生”: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评析参考:在下阕“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中词人巧扣当前的季节风物,一连串举出了三个比喻—草、絮、雨,作为叠答,而草、絮、雨皆极多之物,多到不可胜数。词人自问自答:我这闲愁闲恨,共有几多?满地的青草,满城地柳絮,漫天的梅雨———你去数数看到底有多少吧!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霖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以想象之景触发了相思之情,达到了“化景物为相思”的效果。
设计意图
本环节进行了“虚实相生”的拓展阅读,尽量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作答的时间,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动静手法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中的“虚实相生”
当前为实,过去为虚
现在为实,将来为虚
客观为实,梦境为虚
己方为实,对方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