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等4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将”,会写“催、醉”等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出塞》《夏日绝句》。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准备: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单元导语,看左上角的人文主题是什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说说你的理解。
右下角的语文要素及习作要求是什么?(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写书信。)
2.板书课题,默读这三首古诗,你有什么发现?
3.《出塞》《凉州词》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我们把这种描写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称之为边塞诗。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
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4.今天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王翰走进偏远的边关,见证边塞的金戈铁马。
二、预习展示
1.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纠正,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边塞秦朝长征葡萄琵琶催醉
多音字:
将 jiāng 即将 jiàng 将领 qiāng 将进酒
塞 sāi 塞住 sè闭塞 sài 边塞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并给诗歌划分节奏。
一、精读课文
1.自主学习《出塞》。
(1)交流课前搜集有关诗人及古诗的创作背景的资料。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
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2)学生自由读文,说说诗句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北部,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教师:你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4)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交流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只是说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边关吗?(“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互文的写法,这句诗的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照着秦汉时期的边关。)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边关。提起这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请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②“人”指什么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什么事?
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家亲人)
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想象说话: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指名反馈)
③师:多么动情的呼唤,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人未还”引读。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悲伤)
指导读出感情。
师:这样的思念,这样的等待,是不是一年,两年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翻开历史的长卷,朝代变迁,我们发现从秦代到唐代中间隔着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这是悠悠千年的历史啊。
这悠悠千年,月圆家不能圆,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依然是(引读)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5)交流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过渡: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着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①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②为什么要写西汉飞将军李广呢?“不教”是什么意思?
补充:资料及《塞下曲》
李广:(前184年-前119年),陇西成纪人,西汉时著名武将。李广的先祖是秦朝名将李信,将门世家出身。汉文帝十四年(前165年)从军,死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
一生与匈奴交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凭借一身盖世武功,杀敌无数,匈奴人畏其英勇,称之为“飞将军”。
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6)守关的将士们虽然远离家乡,九死一生,有着对战争的憎恨,对朝廷的埋怨,但他们仍希望像李广那样的将军能够到来,带领他们英勇奋战,守卫边关。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齐读全诗
2.自主学习《凉州词》。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出示图片)西域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有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咏唱,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1)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盛大的酒宴上有很多夜光酒杯盛满了香甜的葡萄酒,酒席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很多将士在举杯欢庆,真是豪华的盛宴啊,真是令人神往啊,谁能把这样盛大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女生读。
(2)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什么声音传来了?(急促的琵琶声)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战士们赶快奔赴战场。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3)激越的琵琶声,让我们在场所有的将士们兴致飞扬。(指名读后两行),从“醉卧沙场”中我听出了你们那份潇洒从容,小组读。醉了躺在沙场上为什么不要笑我呢?因为从古至今没有几个人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多悲凉啊,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让我想到王昌龄《出塞》的一句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将士就这样到了戍边再也没回来啊,谁再读。
女生读,男生读,小组读。
(4)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可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戍边、前赴后继,这是为什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从古至今戍边的战士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寸土不让,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男生读,全班读)
四、总结
小结:《出塞》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借对前朝良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巩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凉州词》描写了守边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的情景,表现了将士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
2书写指导:
秦:上半部分的三横在横中线上面,中间一横最短,第三横最长,三横距离匀称。撇和捺要舒展,下面“禾”的最后一笔捺写成点。
催:右上的“山”稍扁,右下的“隹”,“亻”中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右半部分,四个横
画长短不一,第四横最长。
醉:笔画比较多,要写的紧凑。左边的“酉”要写的瘦长,“卒”的下半部分,竖要出头。
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出塞》《凉州词》,并默写。
2.阅读拓展:搜集有关边塞的诗歌,赏读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出塞凉州词(边塞诗)
战争残酷英勇无畏
爱国情怀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播放激烈残酷的战争图片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2.师导入: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
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二、预习展示
1.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
三、精读课文
1.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交流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
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
(2)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
出示: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
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学生讨论交流。
2.交流理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过渡: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齐读古诗。
学生理解诗句: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3.朗读指导。
过渡: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想到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李清照大声呼喊:
齐诵《夏日绝句》。
二、总结
小结:这首诗以史为鉴,慷慨陈词,褒扬了项羽乌江自刎令人难以置信的英雄气概和英雄壮举。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钦佩赞赏,清晰明确地表达出对南宋小朝廷苟活于世的无耻行为的批判和痛恨,抒发诗人的一腔爱国热情。
五、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关注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笔顺。
2.书写指导:
杰:“木”撇和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灬”,四点底两边点大,中间两点略小。
亦:竖撇宜舒展,竖钩挺而有力,最后两笔要对称。
雄:左右结构要紧凑。左边的“亻”起笔稍高,竖要长。
项:左短右长,“工”最后一笔变提,“页”撇伸展到“工”下边。
3.引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夏日绝句》。
2.阅读拓展: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
板书设计: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人杰有骨气
死鬼雄有气节
教学后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