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字,会写“雁”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塞下曲》整首诗的意思。
3.反复诵读,体会古诗中表现的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师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并说一说诗的意思?
2.指2-3名学生背诵。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不仅读懂了《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还学会了抓住“冰心”和“玉壶”这两个关键
词,体会和了解了诗人的精神品格。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这个方法,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另外一首《塞下曲》。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夯实基础,为新旧知识的衔接,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由来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读通顺以后,借助注释,想一想诗的大致意思。
生自由朗读。
小组竞读,激发读诗兴趣;同桌互读,纠错读音,读出节奏。
师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2)教师引导,指2-3名学生说一说两首诗的大致意思。
预设:《塞下曲》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匈奴的首领偷偷地逃跑了。将军想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时,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上盖满雪花。”
(设计意图:上节课我们已经讲了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这篇古诗相对比较简单,请同学说一说大致意思,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加固与加深。)
三、品读诗文,入诗入境
1.概括诗的主题
教师过渡:这首的大致意思我们知道了,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内容?
预设1:《塞下曲》是边疆上的歌曲,这种歌曲大多形容边疆的战斗生活,这首诗描写了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
2.体会诗中的形象
教师引导:这两首诗中的形象不同,《塞下曲》写的是一位将军。这个形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批注到关键字的旁边。给大家5分钟时间。
生:一边读诗一边批注。
师:好,下面我们全班交流。
体会《塞下曲》的将军形象
教师引导:我们交流一下这首诗,《塞下曲》中,你到哪些关键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形象呢?
预设1:我到的关键字是“逃”。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匈奴的首领连夜逃跑,我想到匈奴的首领逃跑时一定是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的。(相机板书:狼狈、惊恐)
预设2:我到关键字是“逐”。通过这个“逐”字,我感受到将军率领轻装骑兵去追赶首领那种紧追不舍的情景,也感受到了将士们的勇猛。
预设3:我觉得关键字是“满”。外面下着大雪,将士们出门的一刹那弓刀上就落满了雪。通过“满”字我感受到雪下的很大,另外雪下得这么大将士们还在追赶逃兵,可见将士们多么的勇敢无畏。
教师小结:同学们到的关键字很准确,“逃”“逐”“满”三个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匈奴首领狼狈的逃,将士们英勇地追,以及塞外环境恶劣,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从景入手,抓住重点的词句“逃、逐、满”感悟画面内容,并由景入情。)
四、指导生字书写
指导书写(雁)
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比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半包围结构里是“双人旁”。
(设计意图:根据生字的难易程度,抓住重点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后作业
1.背诵《塞下曲》。
六、板书设计
塞下曲的古诗的意思古诗三首
逃狼狈惊恐
塞下曲
逐英勇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