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提要:
本片论文从陆游的生平,经历谈起,由于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才使陆游诗歌洋溢着爱国热情,并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一  忧国忧民·壮志报国
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篇
(一)“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
(三)从分反应并歌颂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
(四)从幻想、梦境里寄托报国理想
三 爱国诗篇永载史册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用他的赤子之情写了许多热血沸腾的爱国诗篇。他那永不衰竭的激昂悲壮的歌声,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唱出了人民的愿望。南宋前期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和战问题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主要内容。在祖国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严酷现实面前,不少诗人都冲破了江西诗派的束缚,写出了一些反对民族压迫,要求统一祖国的诗歌。爱国诗人陆游诗最优秀的代表。他出自江西诗派而又不局限于江西诗派,他的诗歌以其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独具一格的“放翁体”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一·忧国忧民,壮志报国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出身于一个富有学术和文学空气的仕宦之家。幼年时期,正值南人入侵,他随着家人逃难,“儿时万死避胡兵”,尝尽了颠沛流离的痛苦。陆游的父亲陆宰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爱国志士。他晚年回忆: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眥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也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父辈交往中的言谈,对陆游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惨痛的经历和环境的熏陶,幼年时期就培养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感兴》),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报国壮志。陆游自幼就好学,他说:“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解嘲》)。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他特别注意兵书。他曾这样自负:“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十七八岁的陆游便有了诗名。大约二十五岁左右,有从曾几学诗,在曾几的指教和积极影响下,更确定了他的诗歌爱国主义基调,并进一步冲破了江西派的樊笼。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表现了轩昂豪壮的气魄。
在陆游的时代,祖国的大好河山被分裂,北方广大人民遭受到民族压迫,而南宋小朝廷却屈膝事敌,不思恢复。这种奇耻大辱是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所不能呼吸着时代的气息,以其慷慨悲壮的诗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乾道六年(1170),四十六岁的陆游,入蜀任夔州通判。“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水亭有怀》。一路之上,他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也凭吊了屈原,李白,杜甫诸位伟大诗人的遗迹,后又从夔州到南郑,这是他一生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的陆游,十分振奋。他身着戎装,戍卫在大散关头,来往于前线各地,接触了爱国民众,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形势,出谋献策,积极准备打击敌人。他生活在战士中间,有时射猎深山,亲刺猛虎。火热的战斗生活,更加激发
了他的爱国热情,也扩大了他的诗歌领域,并使他领悟到“诗家三味”。从现实生活中,从火热的斗争中汲取题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丽悲壮的风格。
二·从满了浪漫主义精神,洋溢着爱国热情的诗篇
陆游是一个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作家。他的作品有诗,有词,有散文。诗的成就最为显著,仅现存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所以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内容也很丰富,差不多触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这些诗歌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陆游的“素质”,不是仅仅做一个诗人,他说:“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长歌行》)。又说:愿闻下诏谴材官,耻做腐儒长碌碌!(《融州寄松纹剑》)。他不满足
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据鞍杀敌,所谓“手枭逆贼清旧京,”“直斩单于衅宝刀”。因此,作为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
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早年他在《夜读兵书》诗里说:“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去蜀之后,他也没有消沉,《前有樽酒行》说:“丈夫可为酒死?战场横尸胜床第!”《书悲》诗:“常恐埋山丘,不得委锋镝!”始终是以为国立功,战死沙场为光荣。所以,他认为“从军乐事世间无”(《独酌有怀南郑》。直到八十二岁,诗人还唱出了“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的豪语。
(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
由于南宋统治者一意对敌屈膝求和,尽管诗人抱着万死不辞的报国心,然而摆在他面前的道路却是“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他知道要恢复中原,就必修抗战,要必修排斥和议。陆游在诗里不止一次地揭露了和议的恶果。由于他对祖国有着强烈的爱,所以对那些腐败无能,妥协投降的统治者自然表现出无比的憎恶。他在许多作品中都愤怒的谴责了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罪行。如《关山月》是一首反对统治者当局不抵抗政策,以揭露与金人订立合约罪行的著名诗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
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作者在他七十九岁时写的《追感往事》诗里更尖锐地指出:“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苟安投降的罪责不只在秦桧一人,而是整个统治集团。他大胆地揭露了他们的罪行:“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悲愤地控诉了“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锋芒毕露的诗句中流动着诗人沸腾的爱国热情。
(三)充分反映并歌颂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表达爱国的诗句
由于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陆游还充分地反映并歌颂了广大人民纯洁的爱国主义品质。在《识愧》诗歌、中,他指出:“忠言让在闾间”并深表惭愧:“私忧骄虏馨常折,念报明时涕每寸禄不沾能汲此,细听只益厚吾颜。在《追忆西幕中旧事》诗里更写道中原遗民冒险通报敌情 的爱国行为:关辅遗民意可伤,蜡封三寸捐书黄,亦和虏法如秦酷,列圣恩深不忍忘。”《昔日》诗里说:“至今悲义士,书帛报番情。”陆游认为这是恢复中原的有力保证,所以他在《晓叹》里满怀信心地写道:“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然而统治集团却绝无恢复之意,这使诗人感到极大的悲愤: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忘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对渴望恢复的北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无比壮丽山河的热情歌颂,正是对南宋小朝廷“如此江山坐付人”的罪行的有力鞭挞。
四)从幻想梦境里寄托报国理想
      冷酷的现实使陆游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托他的报国理想。“壮士自笑何时豁,梦绕梁州古战场”(《秋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类记梦诗的成因和内容。在这类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时像一员猛将,跃马大呼,夺关斩将:“三更抚枕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楼上醉书》);有时又不失英雄本,草檄招安,作歌告捷;“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安诸城》);有时他又像一位军师,随从皇帝亲征,不仅恢复了“两河百郡宋山川”,而且“尽复汉唐故地。”所以他说:“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悲愤》)。
      陆游的报国理想长期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他的诗歌在回荡着昂扬斗志的同时,有多充满了壮志未酬的愤懑,带有浓厚的苍凉,沉郁的彩;另一方面,由于破敌为国的宏愿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诗人便通过梦境或醉酒的幻化境界来寄托他的报国理想。诗人向往着“尽复故唐故地”一统天下的太平景象。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只有在梦里去寻求。嘉定元年(1208)六月,陆游在《异梦》一诗里叙述了自己见到的奇异梦境,他梦到自己身穿铠甲去作战,收复了中原: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谓,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和为国奋战的决心。当他晚年闲居山阴时,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卧病在床的老诗人还想到为国戍边: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有这些奇思幻想都应看作陆游爱国精神的一种深刻表现,也是他爱国诗篇的一大特征。
三·爱国诗篇永载史册
陆游是南宋一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在这一方面,他的诗歌狠接近杜甫的风格,
因而获得了一代“诗史”的称誉。陆游作品在思想上的成就是杰出的,特别是他那热血沸腾的爱国诗篇。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竟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与世长辞。临终时,他写了《示儿》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的最后号召,它教育和鼓舞了后代无数的读者。陆游以其诗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他继承并发扬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优良传统,一扫江西派的积弊,树立起一面进步文学的光辉旗帜,无论在当时和后代都有深远的影响。大的爱国诗篇,不仅在当时打击了敌人和投降派,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而且也打击了以后的民族压迫者和民族败类,继续鼓舞着爱国人民。当清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期,人们对陆游诗更有亲切的体会。梁启超就曾热烈地赞扬陆游说:“诗界千年靡靡风,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直到五四时代陆游的诗篇还鼓舞着反帝斗争的人民。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纲要》。
2中国教育出版社《中国文学史》。
3在记者住处,“Evi1m0”打开了自己电脑上的一款破解密码的软件,在搜索到的33个无线网络中,他点开记者家中的WIFI账号,然后导入密码字典,开始破解。约一分钟后,该软件下方显示了一组标红的字符,与记者所设置的WIFI密码完全一致,其随后用自己手机与路由器完成联网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