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策略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我们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来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英语口语的教学在英语教学工作当中也至关重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开端,在这一时期学生的英语基础还较为薄弱,所以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能会过度注重学生的英语基础夯实,而忽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创新策略
英语口语教学,需要给学生大量的口语训练时间,让学生在反复的口语训练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规范英语的发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的教学现实情况,以及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策略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深度探究。一、小学三年级英语口语教学的现实情况分析 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来看,大部分小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是不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表达水平的。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仅限于对教材内容的朗读和背诵,自己是无法进行英语句子构建或者是英语口语表达的。从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来看,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工作的时候,
总是会把教学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英语基础夯实方面,会去注重学生的英语句子朗读和记忆,注重学生的单词背诵记忆。但是很少有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注重学生的英语口语训练。因此有很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学生在英语口语表达的过程当中,常常存在发音不标准、语法知识错等不良情况。从教师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来看,大部分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只会让学生进行跟读,通过反复的跟读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但事实上通过简单的跟读,大部分学生的掌握效果是不够好的,有的学生虽然能够在当时记住一些英文句子的表达,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以上我们所提到的种种,都是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教学方式存在的缺陷,在后续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我们还需要去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才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小学三年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一)以教材为出发点,进行更多的延伸口语训练 要想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教材上所有的英语内容,而要学会以教材为出发点去进行延伸训练,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某一个语法的使用规则。就比如说,当我们在向他人做自我介绍到时候会说“My name is……”这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最先需要掌握的自我介绍方式。因此教师在领导学生
去朗读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之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延伸造句。也就是说,从第1个学生开始,让学生分别用这个句式来进行自我介绍,如此循环。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有运用这一个介绍方式来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并且在大量的重复训练和学生自我语句构建的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这一种做介绍的语法知识。除此之外因为课本上还有很多固定的句式,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以教材为出发点,让学生按照某一个句式来进行延伸造句,在大量重复的口语实践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二、注重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 发音是否规范是检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活动的时候,还要注重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规范学生的英语发音,在小学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事实上是一个工作难度非常大的工程。但是,英语教师仍然不能忽视,只要从小就抓起学生的发音规,学生在未来的英语学习当中,才能更加纯正的英语发音方式来进行口语表达。例如,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采用动画视频演示的方法来还原英语课本当中的某些故事情节。然后就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故事当中的不同角,在班级内部开展小剧场,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们来还原教材当中的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还要邀请一组学生来担任小裁判,在观看其他小组学生表演的时候,这一组担任小裁判的学生需要负责去发
现和纠正其他小组成员的发音错误。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不仅想让英语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也能够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不断去进行英语听力训练,不断去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的语音纠正,从而达到一定的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效果。结语:英语口语自我介绍总而言之,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开端,在这一时期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英语基础夯实,同时还应该充分尊重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的性质。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以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可以综合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制造更多的英语口语表达机会,反复纠正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参考文献:[1]王玉芳.贴近生活,立足口语,让英语教学更生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8,(2).
[2]张小娟.浅析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性教学[J].改革与开放,2018,(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