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作者:祖薇
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3年第38期
作者:祖薇
来源:《作文周刊(教师版)》2013年第38期
评委解错字,字幕错字多
汉字节目中,最先亮相的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此节目以汉字听写为内容,实行选手闯关制。想不到的是,最简单的听写竟让不少有备而来的选手败下阵来。作为场外救援的“语文教师”们也频频哑火。在“汉字英雄”近期播出的节目中,小选手们求助的4位语文老师有3位竟然说不出正确答案。问题到了央视“听写大会”变得更加突出,现场成人观摩团70%的人无法将“癞蛤蟆”这个著名动物的名字写对,而“间歇”一词的差错率高达40%,“陀螺”“熨帖”“熟悉的人郫县豆瓣”等词的差错率更高。
选手写错字,评委则是念错字、解错字。“汉字英雄”的评委于丹在节目录制中就被抓出了两个错误,一是她将“酩酊大醉”的“酊”字,读成了一声(应为三声),二是她将“鞠躬”的“鞠”读成了“就”。害得于老师几次要求补录,但这仍没有挡住在屏幕上出错。在几天前播出的一集当中,于丹解说“霓虹”的“霓”为天上的彩虹,雨字头就表示了下雨了才会出现彩虹,
此时一旁的高晓松“谦虚”地打断她:“我身为于老师理工科的师弟纠正一下,霓虹也是音译过来的,英文读作neon,所以称为‘霓’”。
更让人无奈的是,意图寻“在键盘里失落的汉字”的“汉字英雄”这回也成了错误的制造者。有观众指出,“汉字英雄”的字幕错字连篇,如将“磨叽”打成了“墨迹”,将“不假思索”打成了“不加思索”。在解释“阳”字时,于丹指出,左耳旁,原来是个“阜”,但字幕上却把“阜”写作“腐”。解释“疆”右半部时,于丹说是“弓步丈量土地”,字幕上竟然出现了“走着工步”。对此,有观众评议,“《汉字英雄》这档电视节目意在规范文字,用意是好的。但正人必先正己,制作应当更加精细,从现在的呈现来看,这个总裁判很不合格。”
有观众还就“汉字英雄”里面的30道问题在街头进行随机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错的比较多,答对率不及初中生。4名大学生分别答题20道,平均每人错了14道,答错率为71%,初中生答错率为53%,情况最好的文字工作者,出错率也高达5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