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学家一览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
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教育的主要对象“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
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曾任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创建吕克昂学院。他的学派称为逍遥学派。他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植物性、动物性和理性,与之相对应的是体育、德育与智育。而教育的目的是使三方面和谐发展。他提出教育是公共事业而非属私人。他首次提出按年龄分阶段教育的思想。研究了不同阶段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步骤。他认为:(1)7岁前为家庭教育和游戏;(2)7-14岁应进学校,学习读写、体育、音乐、绘画;(3)14-21岁智育阶段,学习各种知识。他认为男女本性不同,不可受同样教育。他的教育观点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主要著作
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诗学》等。参见第三、四卷中"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35-95)古罗马演说家、教育学家。曾在罗马创办修辞学校,并担任修辞教授20多年。他的《演说术原理》是西方第一部系统教学方法论著。他十分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特别是儿童期的教育。认为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教师的作用。他对教师以身作则、爱护儿童提出了许
多见解。坚持文法是一切高等教育的基础,强调儿童学习语言、语音、音乐、数学等学科,培养语言才能及逻辑思维能力。他重视教学方法,认为通过模仿、理论学习、练习,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成效。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他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认为道德高尚的人才是完美的人。他的教育理论在1415年后得到人文主义者的高度评价。
外国教育学家(二)
【维多里诺】(1378-1446)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学家。曾担任修辞学教授,主办孟都亚学校,在此从事教改试验。维多里诺希望在他的学校里,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能管理国家、主持教会、兴办企业的人才。他主张进行博雅教育,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维多里诺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对儿童进行德智并重、个性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教育。
【莫尔】(1478-153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首次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无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接受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运用直观原则的教学,教学采用本族语言。教学内容主要有:读、写、算、几何等。此外对成人教育、德育、体育等问题都有专门论述,是最早提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家之一。著作有《乌托邦》一书。
【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意大利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认为理智来自天主,他的哲学证明上帝的存在以及世界靠上帝而存在。他认为理智应服从信仰,为信仰服务。他的认
识论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其哲学体系称之为阿奎那主义,1879年由教皇正式定为天主教会的官方神学。他本人长期在欧洲各地讲授神学和哲学,曾任巴黎大学神学教授、罗马教廷神学顾问和讲师,被称"天使博士"。因而其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伊拉斯谟】(1467-1536)又译埃拉斯穆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学家。鹿特丹人。9岁时就入教会学校学习,26岁时入巴黎大学学神学。曾任英国剑桥大学神学教授。他的教育主张是:国家的主要希望,有赖于对青年的正确教育;学习古典语文和古典文献是人类摆脱愚昧、提高德行、改良教会、净化基督教的主要途径,古典语应成为中等教育的核心;选拔好的教师对教育改造关系极大;天赋、教导和练习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后者起主导作用;尊重儿童个性差异,关心儿童身心均衡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事物先于文学";反对棍棒教育,要求把表扬和批评适当结合起来。晚年,他还曾注意女子教育。他的教育著作有:《论正确的教学》、《基督之子的教育》、《论童蒙的自由教育》。
【蒙田】(1533-1592)又译蒙旦。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贵族绅士,遵循自然,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进行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条主义,重视德育、体育。其世界观和教育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一定要求,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集》(又译《随感录》),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儿童的教育》、《论父亲对其子女的爱》等论文中。
【夸美纽斯】(1592-1670)又译考门斯基。捷克教育学家。出生于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亲病故。1614年大学毕业后任普热罗夫拉丁文学校校长。1616年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30年战争爆发后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他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的教育革新措施主要有:实施普及教育,让一切青年男女都进学校;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改革旧的学校内容和课程设置;编写新的全国统一使用的教科书;建立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度,废除传统的个别施教;公立学校每年秋季招生一次;采用新的合乎自然法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使教学变"迅速"、"便利"、"彻底"。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语言与科学入门》、《大教学论》、《泛智先声》、《泛智学校》和《世界图解》等。
【洛克】(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出生于律师家庭。毕业于威斯特公学,后获硕士学位。曾担任过辉格党领袖拉茨别利伯爵的家庭教师与医生、秘书。他批判了天赋观念论、论证了认识来源于感觉的经验论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他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由此得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的结论。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绅
论学习士教育论,为培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子弟提供理论与方法。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放在首位,要培养礼仪。绅士学习的科目不必注重古典,要扩大实用学科。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对后来西欧的教育思想,特别是18世纪法国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政府论》、《人类理解论》、《教育漫话》和《关于理解的指导》等。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生于瑞士日内瓦,父亲是钟表匠,由于家境贫寒,没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16岁起就过着流浪生活,曾从事过仆役、家庭秘书、音乐教师、乐谱抄写员等工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等。曾被迫流亡国外。复杂的工作经历和长期的流浪生活,使他获得了广泛的阅历,再加上他的刻苦自学,使他的知识十分渊博。他是法"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他的教育理论以"归于自然"为依据。他痛斥当时的教育戕害人性,使人成为"文明"的牺牲品;在批判旧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史上的自然主义。主张通过自然教育培养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他认为教育有三个方面,即自然的教育(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人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的发展),以及事物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所获得的教育)。他主张把儿童这3种教育应该协同工作。并以自然教育为主。根据自然教育的原则,他主张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分成4个阶段:(1)出生到2岁,着重进行身体锻炼,即进行体育;(2)2-12岁,着重进行感觉教育;(3)12-15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4)15岁到成年,着重进行德育和宗教教育。在这个问题上他不主张早期教育,认为过早地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不好的,而主张让儿童自由发展。他还认为女子的天赋低于男子,女子教育应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这些无疑都是全面性的。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爱弥儿》、《忏悔录》等。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曾主编《百科全
书》。他十分重视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人的善良的自然素质,提倡义务教育、平等教育,提倡科学教育和实科教育,主张增加现代学科。狄德罗提出的民主、平等和世俗教育的主张,对后世影响很大,反映了当时进步资产阶级的要求。曾为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拟订《俄罗斯政府大学计划》。主要教育著作有《生理学基础》。
【巴泽多】(1724-1790)德国教育学家。曾在德骚创办泛爱乐园,创办德国最早教育杂志《教育论丛》。巴泽多把养育、道德教育和智育视为全部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良好公民。道德教育最为重要,智育则处于从属地位。曾采用自由游戏和实物教学法从事教育活动,是泛爱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和创始人,主要著作有《新方法》。
【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认为教育的任务是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以达到自我完成。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思想,改造人类社会。认为教育有多方面的任务,包括技能、体能、德行等,并把宗教教育当成德育的一部分,康德对人类进步和教育功能怀有很大的信心,他十分重视巴泽多的泛爱学校的教育实验,他的教育观点具有理性主义特点,深受卢梭的《爱弥儿》一书的影响。主要著作有《教育论》。
外国教育学家(三)
【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著名教育学家。一生从事平民教育及教育改革实验。开办
过孤儿院和学校。认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有组织地帮助和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使其得到和谐的发展。提出了著名的"要素教育"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来自感觉,而感觉则建立在要素之上。要素清楚了,复杂的印象也就明白了。教育应当从要素开始。传授知识开发智力是教育的两大任务。他重视把教育和手工、农业劳动相结合,并第一次提出把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建立了心理学化的教育思想体系。他认为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形成人的道德,而道德教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家庭是自然教育的基础。他做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实验,在欧洲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主要著作有《隐者夕话》、《论教育方法》等,著名4卷集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驿德》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费希特】(1762-1814)德国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受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的影响很大,他主张为了挽救德意志民族要革新教育,开展以培养坚强品性为宗旨的道德教育,使人达到完整的人格,还十分重视国民教育,认为教育在复兴国家的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受其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过分夸大了教育作用,他与洪堡等共同创办了柏林大学,并任首任校长,他发表的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讲演》,推动了普鲁士的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