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
“学习”这两个字是由中国的孔夫子首先讲的。他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自己学习十分努力,又有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总结出这么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意思是说,学了些东西,经常温习它,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这是“学习”一词的来源。
任何人要获得新知识,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向具有这门知识的人学,向记有这门知识的书本学。但是学了,懂得了,却不等于掌握了这门如识。要使它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习”。只有经常温习,才能记得住,记得牢。
今天看来,“习”字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就是实习,或者说是实践,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学”和“习”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时”字。论学习 “时习之”,不是“习”一次两次,或三次五次,而是经常不断地、持之以恒地把学到的东西加以温习和实践。学习决不能半途而废。古人常说“好学不倦”,“好”是喜爱,“不倦”是不厌烦。要把学习看作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喜爱它,而不是厌烦它;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我们就会时时刻刻得到新知识、新学问,知识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敏。
总之,要把学习看作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既要“学”,又要“习”,又要“时”。孔子的话,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发布评论